現代科學認為,在50億年前,銀河系的獵戶懸臂上悄悄地出現了一團質量巨大密度極低的星云,它慢慢聚集周圍散落的氫分子,一點一點的壯大自己的體積和質量,在氣體的熱運動會對抗引力坍塌,按照正常情況的發展,這團密度非常低的星云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夠依靠自己的引力塌縮成恒星,在宇宙中恒星的數量多的數不過來,所有的恒星都是通過宇宙塵埃和其它物質坍縮而成的,我們的太陽并不是宇宙中最早誕生的第一批恒星,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宇宙誕生于138億年,在138億年,一個奇點發生了爆炸,奇點爆炸以后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脹,經過漫長的時間,宇宙才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科學家認為在宇宙大爆炸10億年后,宇宙中的天體開始慢慢誕生,也就是說在宇宙大爆炸10億年后,宇宙中的天體就已經形成了,我們的太陽很可能是從上一代死亡以后的恒星中誕生的,太陽誕生以后,吸收了周圍大量的物質,所以太陽的質量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99. 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質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來說,太陽的質量是非常大的,按照萬有引力定律,質量越大的物質,它的引力就越強,在太陽系中,太陽的引力是最大的,所以八大行星都必須圍繞太陽轉動,太陽從誕生以后就開始不斷的釋放熱量,到現在已經燃燒了50億年之久。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目前只有地球這顆行星誕生了生命,生命的出現給地球 這顆行星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類出現以后,解開了地球上很多的奧秘,為什麼只有地球能夠誕生生命呢?科學家認為地球能夠誕生生命,和它的位置有很大的關系,地球位于太陽系第三顆行星的位置,距離太陽大約是1.5億公里,這個位置不冷不熱,生命能夠在這樣的溫度下生存,而且地球上面誕生了綠色植物,植物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這樣方便生物呼吸和代謝,除了這些條件之外,地球的自轉速度也剛剛好,現在我們知道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
在地球剛誕生的時候,地球自轉的速度很快,一天只有6個小時,但是月球的出現改變了地球自轉的速度,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在月球和地球引力相互影響的作用下,會對地球產生潮汐效應,這個效應能夠使得地球的自轉速度變慢,經過漫長的時間積累,地球從原來的一天6個小時,變成了現在的24小時,而且地球擁有厚厚的大氣層,大氣層能夠抵擋宇宙中的各種輻射和太陽光的紫外線,如果沒有厚厚的大氣層,那麼生物會被宇宙輻射和紫外線直接照射,這樣生物無法長期生存,大氣層就像是一個空氣保護罩一樣,保護著地球生命,除了這些基本條件外,地球還擁有強大的磁場。
磁場能夠牢牢的抓住地球大氣層,使得地球大氣層不會被太陽風吹走,如果沒有磁場的保護,地球大氣層很快就會消失了,由于地球擁有眾多優越的條件,所以地球上才能夠誕生生命,相比于火星和金星,雖然這兩顆行星也處于太陽系的宜居地帶,但是這兩個行星上面的環境比較惡劣,所以這兩個行星無法誕生生命,在地球誕生生命的條件中,太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沒有太陽的光和熱,一顆行星上面的條件再好,也沒有辦法誕生生命,那麼為什麼太陽能夠燃燒50億年都沒有熄滅呢?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太陽并不是在燃燒,而是在它火熱的外表下,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核聚變反應。
核聚變反應就是多個原子核在一定條件下相互碰撞產生的,產生質量更大的原子核的過程,在聚合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質量虧損,其表現形式就是向外面釋放巨大的能量,不過核聚變的反應條件非常苛刻,因為原子核非常小,而外圍還有核外電子的干擾,在自然條件下,原子之間并不會出現核聚變現象,想要實現核聚變反應,就必須在極高的溫度和極強的壓強下,這樣核外電子才能夠擺脫原子核的束縛,這樣原子核之間就有機會接觸并且產生碰撞,在太陽的中心區域,有著1500萬度的高溫,在太陽中心到0. 25個太陽半徑的區域內,有四分之三的氫,正是在這里進行核聚變反應,它們相互作用融合,最終形成質量更大的氦核。
利用核聚變反應,太陽能夠源源不斷的釋放能量,科學家根據研究得出,太陽還能夠繼續釋放50億年的能量,不過對于人類來說,我們并沒有50億年的時間,太陽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10億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太陽每隔10億年,它的溫度就會增加百分之10,大家不要小看這增加的能量,就算是百分之1的能量對于人類來說都是有影響的,當太陽的溫度增加百分之10以后,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陽光熱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多,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地球的溫度變得越來越熱,到時候地球上南極和北極的冰川會被全部曬化,科學家經過計算得出,南極和北極的冰川融化以后,海平面會上升70多米。
到時候所有的沿海城市都會被淹沒,而且地球上所有的水資源都可能會被太陽光蒸發,水里面的氫也會被太陽輻射吹走,在這樣高溫的環境下,人類應該如何生存呢?科學家通過研究表明,太陽在持續的變亮,在太陽誕生之初,太陽的亮度只有百分之20左右,而現在太陽的亮度已經達到了百分之50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太陽釋放的溫度也在慢慢的升高,10億年之后,地球的位置就不再屬于宜居地帶,隨著海水的蒸發,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些都是非常嚴重的溫室效應,這會導致地球變得和金星一樣,成為一顆煉獄星球,曾經科學家一度認為,金星上面或許存在生命。
為此科學家還對金星進行了探索,金星和地球被稱為是姐妹星球,金星軌道離地球最近的時候只有4000萬公里左右,比火星最近的時候近了1500萬公里,而且金星的質量和體積都和地球差不多,不過金星上面的環境和地球環境差別很大,金星的自轉速度很慢,自轉一圈的時間需要243天,如果我們站在金星上面看太陽,那麼太陽幾乎沒有移動,而且金星還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逆轉的行星,在金星上,太陽是從西邊升起,東邊落下,完全和地球是反著來的,雖然金星的自轉速度很慢,但是金星的公轉速度卻很快,公轉一圈的周期大約是224天,金星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它的大氣層。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金星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達百分之96,這說明金星大氣層就是一個由二氧化碳組成的大氣層,在金星上面風速很大,每秒能夠達到100多米,這樣的風速在地球上已經是颶風級別了,除此之外,金星上面還會經常下雨,不過金星下的是酸雨,酸雨中包含了有毒氣體,有毒物質,能夠將很多物體腐蝕,在金星的表面有著巨大的壓力,相當于地球上深海900米深處的壓力,是地球表面壓力的92倍左右,如果人類站在金星上面,馬上就會被壓扁,所以科學家對金星的探測并不多,因為這顆行星的環境太惡劣了,不可能誕生生命。
再過10億年之后,我們的地球也可能會變成這樣,到時候,人類只能夠重新尋找家園,經過科學家這麼多年的探索,目前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類似地球的行星,這些行星未來可能會成為人類移民的主要星球,比如說比鄰星b,比鄰星b是距離地球大約4.22光年的一顆行星,換算成公里的話大約是40萬億公里,如果按照現在人類旅行者1號的飛行速度來看的話,飛過去需要7萬年的時間,比鄰星b在圍繞一顆小型恒星轉動,這顆恒星是一顆紅矮星,是眾多恒星天體中最普通的一種,科學家在2016年觀測比鄰星的時候,發現了比鄰星b,當時有不少科學家就猜測,這顆行星很可能已經誕生了生命。
比鄰星b 的體積和地球體積差不多,是地球體積的1.27倍,它的位置也處于恒星系的宜居地帶,而且比鄰星b擁有強大的磁場,如果說比鄰星b上面擁有水資源的話,那麼這顆行星誕生生命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目前科學家還在對這顆行星進行觀測,由于這顆行星相比于其它行星距離地球很近,所以可能會成為人類移民的首選星球,除了比鄰星b之外,還有開普勒452b,在2015年的時候,NASA在天鵝座發現了一顆和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這顆行星就是開普勒452b,這顆行星圍繞一顆G心恒星轉動,簡單來說就是這顆行星圍繞一顆和太陽一樣的恒星轉動。
科學家經過計算得出,開普勒452b上面的平均溫度大約是零下8攝氏度,這個溫度人類完全能夠接受,它的半徑是地球的1. 5倍,質量是地球的5倍,公轉周期大約是385天,相當于比地球的公轉周期多了20天左右,由于開普勒452b和地球一樣是一顆巖質行星,所以它的質量和密度要比地球更高,上面可能存在很多火山活動,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這顆行星也適合人類移民,因為它的整體數據和地球差不多,之后科學家會進一步對這顆行星進行觀測,以便發現這顆行星上面的更多信息。除了這兩顆行星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了格利澤581g,這是一顆位于太陽系之外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被發現之后就立即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格利澤581g在2010年的時候被科學家觀測到。
到現在為止,這顆行星也受到很多科學家的關注,為什麼這顆行星這麼受歡迎呢?這是因為這顆行星上面的生態環境和地球非常相似,科學家通過研究得出,格利澤581g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 2倍,質量是地球的4倍左右,在這顆行星上面同樣有引力存在,而且這顆行星上面有厚厚的大氣層,大氣層對于生命來說非常重要,這是孕育生命的主要條件之一,這顆行星位于天秤座格利澤581,距離地球大約有20.5光年,在宇宙中,科學家發現了很多類似地球的行星,有的行星和地球相似度非常高,這些行星未來都可能會成為人類移民的主要星球,不過目前最大的一個問題是,這些行星距離地球都太遙遠了。
就連最近的比鄰星b距離地球都有4.2光年左右,雖然站在宇宙的尺度上,4.2光年并不是很遠,但是對于人類來說,這個距離已經非常遠了,畢竟旅行者1號探測器都需要飛行7萬年,這麼漫長的時間,人類根本沒有辦法過去,所以人類想要移民到其它行星上,就必須提升飛船 的速度,只有這樣,人類才可能移民到其它星球,不過想要提升飛船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科學家也在想辦法如何才能夠提升飛船的速度,科學家認為曲速飛行或許能夠成為人類未來移民的關鍵辦法,小編認為,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一定能夠找到移民其它星球的辦法,到時候我們就能夠實現星際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