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個讓人捉摸不透的概念,現代物理學認為,時間并不存在,它只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一個概念,但是在探索的過程中,科學家也認為,時間有可能是一個人類無法感知的維度,任何幾何空間都需要加上時間維度才能形成真實的世界。
不過,作為三維生物的我們,永遠無法理解什麼是四維,所以人類想要操控時間,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而從古到今,人類都對于時間的概念探索不斷,古代人就曾經提出過:「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這樣的觀點,而這個理論恰好和愛因斯坦的時空觀一致,古代人是怎麼知道,不同區域的時間流速也不同的?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古代人形容天界中神仙居住的區域和人間時間流速不一致的觀點,可能是古人為了彰顯神仙的威嚴,也有可能只是幻想和猜測,但是這一次,古人的觀點其實并沒有錯,宇宙中不同區域時間的流速是不一致的,在遙遠的宇宙中,可能在某處,地球上過去了一年的時間,這個區域才過了一天。
古代人是怎麼知道的,難道他們真的去過天界嗎?
首先,我們要從引力開始說起,牛頓提出引力這個概念,塑造了經典力學體系,讓物理學對人類的歷史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類的科技之所以可以在最近的幾百年發展的這麼迅速,和物理學的發展打下的理論基礎有很大的關系。
看似快速的科技爆發,其實是人類數百年來,理論不斷積累的結果,但是牛頓提出的引力觀念,其實是存在很大局限性的,包括經典力學本身,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隨著人類物理學的發展,經典力學在描述宇宙的時候,出現了很多問題。
不過,經典力學本身就是人類在觀察周圍世界時總結出來的規律,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開始探索宇宙和微觀世界的時候,經典力學出現問題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愛因斯坦也提出了全新的時空觀念,他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一體的,兩者不能分開描述。
而引力,也不是牛頓認為的一種吸引力,而是時空展現出來的一種性質,物體存在質量,而物體的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我們可以把物體視為能量存在的更有序狀態,任何可見物質中都隱藏著巨大的能量,核能就是一種把物質轉化為能量的方式。
既然物體的質量可以轉化為能量,那麼質量本身的存在,也可以對時空產生影響,就像是把一個重物放在海綿上,海綿的表面會被這個物體的質量給壓的向下彎曲,時空本身也可以被物體的質量壓的「彎曲」,而引力就是時空彎曲的體現形式。
所以,引力并不是一種力,而是空間彎曲產生的假象,我們被引力吸引,其實是因為空間產生了塌陷,我們在向這個塌陷產生的深淵中跌落。
而在前文中提到,空間和時間是一體的,兩者不可分割,既然物體的質量可以影響空間,促使引力的產生,那麼物體的質量也就可以影響時間,因此在不同的引力場中,時間的流速也是不同的,地球表面和圍繞著地球旋轉的衛星之間,就存在時間誤差,地球上的時間要比衛星上的時間更慢一些,只不過這種時間流速差距很小。
這也就代表,引力越強大的天體上,時間的流速就越慢,恒星上的時間流速就要比行星上慢很多,并且時間的流速不僅僅和質量有關,也和密度有很大的關系,宇宙中的超大質量恒星死亡后,會產生超高密度和質量的天體,比如說中子星和黑洞。
這樣的天體上,時間的流速要比地球上慢很多很多,甚至地球上過去了很多年,這樣的天體上也不一定會過去一天,可以說古代人的理論和愛因斯坦的觀點居然出乎意料的一致,或許這只是一個巧合,也有可能是古代人的智慧遠超我們的想象。
或許在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可以破解更多關于時間的秘密,但是從人類現在的理論來看,雖然不同區域的時間流速不一致,可是對于該區域來說,時間都是同樣流逝,不論你所處的區域對比其他區域的時間流速怎麼樣,你所經歷的時間都是不會發生變化的,所以我們還是要珍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