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文明開始發展到現在,僅僅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在這短短的幾千年內,人類已經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這說明人類科技進步的速度很快,為了探索宇宙的奧秘,人類發明了火箭,向宇宙中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并且有很多宇航員都成功飛出了地球,不過并不是每一位宇航員都能夠平安落地,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上,有很多宇航員為了夢想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些宇航員都值得我們敬佩,在上世紀初的時候,美國和蘇聯之間展開了太空爭霸,有很多歷史第一都被蘇聯拿下,比如說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位進入太空中的男、女宇航員,人類第一次在太空行走等等。
但是在1969年的時候,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超越了蘇聯,但是蘇聯為了能夠超越美國,于是便發射了聯盟11號,有三位宇航員成功的進入了太空,在太空中,聯盟11的任務完成的非常好,不過在返回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雖然最終聯盟11號成功的返回了地球,不過在工作人員準備迎接3位宇航員的時候發現這三位宇航員已經沒有了生命,經過法醫鑒定推測,3名宇航員在返回艙的時候出現了意外,當時艙內壓力閥門被震開,密封性能被破,導致返回艙內的氧氣泄露,艙內迅速減壓。 由于當時飛船設計并不合理,空間太小,三位宇航員如果穿著宇航服在里面的話非常擁擠,所以他們只能夠將宇航服脫掉,因為當時沒有穿宇航服,所以三位宇航員最終因為缺氧而亡。
除了這次事故之外,在人類探索太空的過程中,有很多宇航員都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不僅僅為人類科技發展作出了貢獻,而且也讓人類對航天事業的發展,越來越細致,然而漂浮在宇宙中的靈魂中還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宇航員,生前他沒有機會進入太空,但是去世后卻一直留在了太空中,他就是冥王星的發現者克萊德.湯博。他在1930年的時候發現了太陽系的冥王星,當時冥王星被稱為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次發現讓人類對太陽系有了全新的認識,不過在1997年的時候,湯博去世,根據他的遺愿,他的骨灰隨著新地平線號飛向了太陽系的邊界,他也是目前為止,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類,經過飛過了冥王星,未來可能會飛出太陽系。
既然有一些宇航員永遠的留在了宇宙中,那麼如果這些宇航員漂泊到宜居地帶的行星上面,他們會成為新的生命起源嗎?
生命是如何誕生的?
這是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的問題,現代科學認為,地球生命并不是來自于地球,而是來自于彗星,在太陽系中,彗星的數量很多,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早期的時候,大量的彗星撞擊了地球,將水資源和生命重要元素留在了地球上,科學家在彗星上面發現了氨基酸蛋白質,這種物質是構成生命的主要物質,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就是彗星帶來的,除了氨基酸之外,科學家在彗星上面發現了醇類、糖類等等比較復雜的有機物,并且還發現了堿基。
堿基是有碳、氮、氫等元素組成的,在地球上的生命體中有腺嘌呤(Adenine)、胞嘧啶(Cytosine)、鳥嘌呤(Guanine)、胸腺嘧啶(Thymine)和尿嘧啶(Uracil)等五種堿基,這些堿基能夠形成堿基對,并且還能夠相互堆疊,是生命體中組成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重要物質。這些物質都是構成生命的重要物質,既然這些物質能夠出現在彗星和隕石上面,那麼就說明在宇宙中存在大量的生命元素,如果這麼看的話,那麼地球生命可能就是來自于彗星,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生命起源的奧秘,看到這里,可能很多朋友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既然彗星撞擊地球之后,誕生了生命,那麼彗星在太陽系早期的時候,也一定撞擊了其它行星,為什麼其它行星沒有誕生生命?
這其實是因為地球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地球處于太陽系第三顆行星的位置,這個位置正好屬于太陽系的宜居地帶,所謂宜居地帶就是能夠有足夠的陽光和溫度,簡單來說就是不冷不熱,如果行星距離恒星太近,那麼它的表面溫度就會非常高,這麼高的溫度會導致水資源全部蒸發,所以很難誕生生命,如果距離恒星太遠,那麼行星表面的溫度就會很低,這樣也無法誕生生命,而地球現在的位置剛剛好,所以地球能夠誕生生命,當然了除了溫度適宜之外,地球還滿足了生命誕生的其它條件,比如說地球上有豐富的水資源,有充足的空氣,有厚厚的大氣層等等,這些條件綜合在一起,讓地球能夠誕生出生命來。
而金星和火星同樣處于太陽系的宜居地帶,但是這兩個行星并沒有誕生生命,這是因為金星表面溫度太高,大約有400多攝氏度,在如此高的溫度下,生命如何生存呢?火星沒有大氣層和磁場,生命會被宇宙輻射直接照射,所以生命也不可能誕生,只有地球環境適宜,適合生命生存,從種種跡象來看,只有符合多個條件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誕生生命,雖然誕生生命的條件非常苛刻,但是在宇宙中行星的數量多的數不過來,在這麼多的行星當中,難道只有地球這顆行星能夠誕生生命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科學家認為,只有一顆行星處于恒星系的宜居地帶,并且有水資源、有空氣、有磁場,那麼這顆行星誕生生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目前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找到了很多類似地球的行星,說不定這些行星上面已經誕生了生命,就算這些行星目前還沒有誕生生命,但是以后也可能會誕生生命,那麼宇航員如果漂浮到宜居地帶的行星上面,會不會成為生命的種子呢?科學家認為,如果進入宇宙中的人是穿著宇航服的,那麼一開始身體中的微生物會增加,最后將人體分解,不過微生物并不能夠在宇宙中生活太久,畢竟沒有了食物,它們很快就會死亡,如果說進入宇宙時,人體沒有穿宇航服,那麼身體的水分很快就會被宇宙的真空環境蒸發掉,這時候產生的微生物會在宇宙輻射和太陽光的照射下死亡。
那麼如果遺體到達行星附近會不會墜落到行星上面?根據科學家的推測我們能夠知道,行星都是有引力的,巨大的引力能夠將周圍的物體吸過去,如果遺體正好離行星不遠,那麼遺體就會被行星吸過去,最終可能會墜落到行星表面,不過前提是這顆行星不能夠永遠大氣層,有很多小行星表面都有大氣層,如果遺體進入大氣層,那麼就會和大氣層產生摩擦,然后在摩擦中化為灰燼,這樣情況誕生生命的可能性就非常低,為什麼很多行星都擁有大氣層呢?拿我們的地球大氣層來說,根據研究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氣層,其質量占到了地球的百分之一,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占到了百分之78。
氮氣的主要來源是火山噴發造成的,火山噴發以后會產生大量的氣體,比如說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氣、氨氣等等,在這些氣體中,氮氣是比較穩定的,不會和其它化合物發生反應,所以氮氣容易保存下來,這就導致地球大氣層中的氮氣是最多的,除了氮氣之外,最多的就是氧氣,氧氣主要是地球上的植物造成的,植物能夠和太陽光產生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下,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變成氧氣和碳,除了氮氣、氧氣之外,大氣層中還有一些其它氣體,不過其它氣體的占比并不是很多,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行星大氣層都是一樣的,不同的行星,大氣層組成的成分也是不同的。
金星也有自己的大氣層,不過金星大氣層中百分之96都是二氧化碳,這使得金星表面的溫度非常高,達到了400多攝氏度,所以科學家認為,金星上面誕生生命的可能性非常小,不過組成生命的因素可能有很多種,如果人類的遺體能夠完整的墜落到一顆宜居地帶的行星上,那麼這顆行星誕生生命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不過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顆行星的環境都是不同的,即使這顆行星處于恒星系的宜居地帶,不同環境的行星所誕生的生命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地球主要是以碳基生命為主的,在宇宙中的其它行星上面,可能存在硅基生命和其它生命體,目前來說,碳基生命誕生的可能性比較大。
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和硅元素都排在前面的位置,分別位于第六位和第十四位,兩者還是比較近的,碳元素比較穩定,很難發生化學反應,只有在燃燒的時候才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碳元素的化學多樣性很強,能夠和附近的碳結構成長鏈,并且與其它分子構成大分子, 在這個架構中,碳是骨架,這個骨架非常穩定,在地球生物中,占比最高的就是氧,但是氧元素沒有辦法以單質的形式存在,水在穩定細胞結構的過程中遠遠低于碳這種元素,所以科學家把地球生命稱為是碳基生命,在化學中,組成分子的結構就是原子,原子之間要相互影響需要一種特殊的化學鍵,這種化學鍵就是鉤子。
在正常情況下,鉤子的數量越多,那麼它就能夠鉤住越多的原子,比如說一個氫原子只有一個鉤子,那麼就說明氫原子只能夠鉤住一個原子,而碳原子有四個鉤子,說明碳原子能夠同時鉤住四個原子,這說明碳的穩定性很好,所以碳原子能夠誕生生命,當然了,這只是地球生命起源的案例,對于其它行星來說,說不定其它元素也能夠誕生生命,只不過目前為止,人類并沒有在宇宙中找到其它生命體,所以現在科學家對碳基生命的期望是最大的,如果宇航員落在一顆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上面,那麼這顆行星很可能也會誕生碳基生命。 而且科學家認為,墜落在水中誕生生命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畢竟地球生命就起源于水中,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簡單生物進化而來的,由最初的單細胞生物進化為多細胞生物,由多細胞生物進化為海洋生物,由海洋生物進化為兩棲生物,由兩棲生物進化為陸地生物,人類就是由陸地生物進化而來的,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尋找外星生命,科學家認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大量的外星生命,因為宇宙中的行星實在是太多了,就算按照萬分之一的機率去計算,那麼在宇宙中存在生命的行星也多的數不過來,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400億到1000億顆行星,而銀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個小星系,目前人類能夠觀測到的宇宙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
這個范圍并不是宇宙的全部范圍,或許宇宙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想要解開宇宙的秘密,人類還需要繼續努力才行,不過在此,我們還是要致敬那些偉大的航天員,如果沒有他們, 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不可能這麼快,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航天員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甚至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成為一名航天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航天員每天都在進行艱苦訓練,而且每一位航天員都必須保證身體健康,即使是這樣,我們也無法避免所有的突發情況,所以宇航員不僅僅是一種職業,他們身上肩負著人類的未來,可能很多人覺得,只要不去探索宇宙,宇航員就不會犧牲。
其實探索宇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經之路,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人類需要利用大量的資源,地球上的資源雖然有很多,但是這些資源都是有限的,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這些資源都會被人類用完,到時候,人類就必須尋找更加強大的資源,而這種資源只有宇宙中才能夠找到,除此之外,我們的地球不可能永遠成為人類的家園,地球也是有壽命的,而且地球環境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那麼人類就必須移民到其它星球,所以人類探索宇宙是必然的,人類文明想要一直流傳下去,那麼人類就不能夠停下探索宇宙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