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中存在著數量龐大的小天體,它們質量很小,速度通常都很快,其運行軌道很容易因為其他天體影響而變得不穩定,所以經常會有一些小天體撞向地球。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撞向地球的小天體都會在高速穿過大氣層時被高溫燒蝕殆盡,但如果某些小天體擁有足夠大的質量以及足夠致密的結構,它們就有可能突破地球大氣層的「防御」,當它們的殘骸墜落在地球表面之后,就形成了各式各樣的隕石。
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的車里雅賓斯克發生了一起規模較大的隕石墜落事件,在此次事件中,一顆質量約為1.2萬噸,直徑約為18米的小行星從飛馬座方向闖入了地球的大氣層,在此之后,這顆小行星很快就化身成一個耀眼的「大火球」 ,并高速撞向地球表面。
幸運的是,這個「大火球」并沒有直接撞擊地面,它在距離地面大約23.3公里的位置上發生了爆炸,盡管如此,爆炸產生的沖擊波也導致了7200多座建筑物受損,約1500人受傷。
此次隕石墜落事件很快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此之后不久,就有細心的人在對實拍視訊進行放大和慢放之后發現,「車里雅賓斯克隕石」疑似曾被一個UFO(即不明飛行物)擊碎。
還有研究者對其加上了濾鏡效果:
研究者指出,根據實際測量數據,「車里雅賓斯克隕石」即將撞擊地面的速度約為每秒鐘30公里,而這個UFO從后方追上這顆隕石,隨后將其擊碎,就說明了其速度比隕石還要快得多,以人類的科技水平來講,要以這種方式擊碎一顆高速墜落的隕石,應該是沒有能力做到的。
于是就有人提出了各式各樣的猜測,有人認為,這應該是來自高級文明的UFO在暗中保護人類,也有人認為,這段視訊可能是后期制作的特效,還有人認為,這個所謂的UFO,應該是拍攝車輛的擋風玻璃上的一塊污漬,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此次隕石墜落事件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此次隕石墜落事件發生之后,大量的隕石碎片散落在車里雅賓斯克以西的區域,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一直有人在致力于尋找和研究這些隕石碎片。
近日,一個由俄羅斯物理學家謝爾蓋·塔斯卡耶夫(Sergey Taskaev)帶領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稱,在「車里雅賓斯克隕石」微粒中,發現兩種奇特的晶體。
根據介紹,「車里雅賓斯克隕石」爆炸后產生了大量的隕石微粒,而他們的研究目標就是來自爆炸不久之后保存在積雪層之中的樣本,當研究人員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微粒樣本時,發現了一種奇特的「六角桿」形的晶體結構(如下圖所示)。
在此之后,研究人員利用更強大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收集到的隕石微粒進行了觀察,隨后又發現了另一種奇特的晶體結構。
這種晶體結構在整體上是一種具有封閉結構的「準球體」。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了X-射線對這些晶體的內部進行了探查,探查結果表明,這些晶體是由多個石墨層組成的,其中心位置都存在著一個由納米簇團構成的核心。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納米團簇有可能是「巴克敏斯特富勒烯」(其分子結構是一種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籠狀球體),或者是聚六環十八烷 (分子式為C18H12)。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奇特的晶體結構可能是在隕石爆炸時產生的特定條件下(如高溫、高壓以及特殊的催化劑)生成的,但其具體的形成機制目前還是一個謎,按照計劃,他們的下一步探索的內容是,研究這些奇特的晶體結構是不是「車里雅賓斯克隕石」所特有的。
想象一下,這些奇特的晶體結構真的是「車里雅賓斯克隕石」所特有的,那這是否跟前文提到的那個疑似擊碎了隕石的UFO有關呢?總而言之,后續的研究還是值得我們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