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NASA于2008年在火星上拍攝的一張照片。
仔細看,火星的表面似乎有些黑色物體。這些物體形狀好似灌木叢和大樹,且這張照片拍攝的寬度粗略估計為1公里。以這個比例來看,這些黑色物體可能比我們看到的要大幾十倍。
所以它們很有可能真的就是我們所猜測的「大樹」?那這是否也意味著火星上有著生物可以依賴生存的環境?人類的第二家園真的找到了?
但其實人們對于火星的探索很早以前就開始了,早在20世紀60年代,蘇聯就曾試圖將探測衛星送上火星,但由于種種因素,這個計劃最終還是以失敗結尾。但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將探測器送到了火星。
從1996年開始,可能每個探測器的發射窗口,都會有一輛「火星車」被送上太空,如果按探測技術和任務層面上來說,火星的探測可以被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 1960—1970年,也就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這一時期的探測還處于初級階段,各國的重點以火星飛行探測,以及火星圖像的傳送和大氣層等的測量,不過這一時期的探測成功率并不高,只有一次成功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1964年10月,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探測器,才把人類歷史上首次拍攝到的火星地表傳送到了地球,揭開了火星探索新的一頁。但可能由于對火星探測進展歷程不佳。美國和蘇聯在60年代中期和末期,探索火星的熱潮已經逐漸消退,而后把目光轉向了探索金星。
可金星的探索似乎沒有比火星容易。1961年,蘇聯進行了第一次「金星之旅」,發射出了第一個「金星一號」,但金星一號并沒有飛離出地球。後來在1965年11月發射的金星二號、金星三號,也都以失敗告終。
但值得一提的是,金星三號成功著陸,不過在著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導致數據未能發送到地球。蘇聯隨后又發射了金星四號、五號、六號,可惜的是,這些探測器在還沒有將資料發回地球時,就被金星極端的環境條件給破壞掉了。
可以說,金星上的氣候比火星上的氣候更要惡劣,于是,人們又把目光放在了火星上。
第二個階段
第二階段是1970—1990年,美、蘇兩國再次開展了對火星的探索,此次探測重點放在了火星的軌道環繞與著陸探測上。這一時期,探索的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許多探測器都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特別是蘇聯發射的「火星3號」,于1971年成功著陸火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登上火星上的著陸器。
美國的「水手9號」于1972年登陸火星,是火星上的首個人造衛星。在冷戰末期,美、蘇在太空探索上的投資逐漸減少,只有蘇聯曾兩次發射過火星人造衛星探測器,但都以失敗告終。
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火星探測工作的重點已從以往的探測任務轉移到了對以往探測任務中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
第三個階段
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在此期間,火星探索又一次成為了深空探索的熱門。世界各國都對對火星進行了探索,探索的模式以著陸探索為主,其目的是為了發現火星上是否有「水源」以及有生命的痕跡。
而剛剛所說的照片就是在我們現處的這個階段拍攝的。這張圖片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于2010年發布的,它是用一台火星勘察軌道飛行器(MRO)上的高分辨率攝像機在2008年4月拍攝的,圖片寬度一公里,像素分辨率高達30厘米。
我們很清楚的可以看到這張照片上有形似「樹木」的黑色物體,那這是否意味著火星上有液態水?難道還有其他生命存在?
美國航天局真的拍攝到了火星「樹木」的照片?
起初有很多人都在懷疑這張照片的真假,后經驗證,照片上并無PS痕跡。那這就代表著照片上的東西都是真的,如果有樹能在火星上生長,是不是就代表著人類也可以在火星上生存呢?這一猜想讓許多人都特別興奮,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就能搬到火星上面住著了。
但是,NASA卻并沒有宣稱火星上存在樹木,有人認為美國是在刻意隱瞞火星上有生命的事實。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那些令人懷疑的樹和灌木叢并非真實的。當你看得更近更仔細一些的時候,你會看到所謂的「樹木」根本就沒有影子,而那些稍矮像「灌木叢」的黑色物體上的陰影都與陽光照射的方向也有很大的區別。
如果將這張幅畫翻轉,大家基本上就可以明白,這張照片并沒有什麼所謂的參天大樹,而是被人刻意翻轉了180度,造成視覺上的混淆,企圖來博得大家的關注。
將照片翻轉過來,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樹實際上是火星地表的「滑坡」,而那些灌木叢實際上是從火星上噴出來的「沙子」。這些均為火星上的自然現象,其成因與火星在宇宙中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物質組成有著緊密的關系。
樹木與影子的形成
火星上有許多沙子和石頭,這些沙子和石頭形成了許多沙丘。因為火星上經常「沙塵暴」肆虐,其速度高達180公里每小時,堪比16級的龍卷風,因此火星上的沙丘,在過去的幾十億年里,都是在不斷移動著的。
又因為火星上非常干燥,所以當沙丘堆積在30度到37度之間,沙丘的頂部就會塌陷下來,形成一條「流淌」的軌跡。可這「軌跡」在我們眼中,就是一棵棵在地球上長出來的樹。
因為火星表面上的氧化鐵含量很高,所以它的顏色通常都是赤紅色的,而在它的底部,則是玄武巖。但由于早期的地質運動,許多巖漿噴涌了出來把玄武巖覆蓋住,然后慢慢的被風化,形成了黑色的玄武巖石,也就是我們在照片中看到的「樹木的影子」。
那麼,沙子「灌木」又是怎樣從地面冒出來的呢?
灌木的誕生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火星表面溫度是很低的,而在火星稀薄的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6%。當氣溫降至-60℃時,二氧化碳將凝結為干冰,那在兩極區域則更為寒冷,溫度直接降至-153℃,南北極冰蓋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而火星上也和地球一樣有著四季的更替,拍攝這張照片的時間是在4月份,那隨著春天的來臨,熾烈的陽光通過干冰照射在玄武巖石上,然后,玄武巖不斷地吸收著周圍的熱能,讓下面的干冰又開始變成二氧化碳氣體。
隨著氣體的積累,致使冰蓋下方壓力越來越大,直到冰蓋承受不住這麼大壓力時就會被沖破,此時內部的沙礫也會隨著氣體,從冰層中噴涌出來。因此,便成了我們認為的「灌木叢」,那這個灌木叢是從下面噴出的,實際上也都是玄武巖的碎片,所以它也是黑色。
因此這張照片中所出現的「灌木叢和樹木」,都是因為火星極端的氣候與環境所造成的。那這時許多盼望著看到火星生命的朋友,可能會很失望。既然火星的氣候如此惡劣,哪還會有什麼生命存在,但科學家們可不這樣想。
自從2004年1月23日,「火星快車」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水的痕跡后。火星移民這個話題便成了人們的飯后「甜點」,人們都開始期盼著能去到火星看一看。 可后續對火星液態水的探測似乎就止步不前了,火星似乎也慢慢淡出來了人們的視野。
但2008年「火星樹木」照片一經發布,火星移民的談論聲又再一次的在耳邊響起。可經查證,所謂的樹木只是一場視覺騙局,火星上的極端環境很難有生命存活。那這麼些年對火星的探索都是一場空嗎?
科學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發現,在地球上,不止一種生物能夠在嚴酷極端的條件下存活下來。就像我們之前說過的水熊蟲,它不但能適應各種惡劣極端的環境,而且還能在真空環境,也就是沒有空氣的環境中生存。
因此,對于頑強的生命來說,極端的環境也許并不是阻礙。而且,根據之前探測器們帶回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從火星的演化史上可以看出,在幾百萬年之前,火星也曾經是一顆適宜居住的行星,只是後來發生了一次突然的「宇宙襲擊」,才導致了它如今的模樣。
如果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存在過,那一定會有痕跡留下。現在,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去驗證這個猜想。在驗證這個猜想之前,我們再來仔細了解一下火星。
火星名字
在中國的古代,火星被叫做熒惑 ,有個成語叫做「熒惑守心」,就是用來形容火星的。這個詞語的意思是,火星就像是一團火,它的位置和亮度經常發生變化,讓人難以把握。而火星在西方,被稱作「Mars」,意為源于羅馬的戰神。
因此,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火星都是戰爭與死亡的象征。
火星氣候
和地球上差不多,火星上的太陽也是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一年四季都是如此。不過,由于火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較遠,因此,它的年平均溫度為-61℃。
火星的自轉一天的時間為 24小時39分鐘,公轉周期為687天,相當于地球的2倍,這也導致了火星上的季節會很長。
火星體積
火星是與我們地球相鄰的太陽系八顆行星之一,雖說經常聽到人們說到要搬去火星住,但實際上它的面積很小,它的直徑大約只有地球的一半,在整個太陽系里,它的體積僅略大于水星,位列倒數第二。
火星的體積約為地球的百分之十五,質量也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地表引力也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三十七,這就是為什麼在火星上每個人都能跳得很高的原因,而且在火星上,每個人體重還能減輕百分之六十,這對肥胖人士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火星景色
雖然火星面積不大,但在整個太陽系,卻有著不少有名的「旅游勝地」。首先,火星上有奧林帕斯山,這座山是太陽系第一高峰,高22公里,是珠穆朗瑪峰的三倍,其面積也比意大利大一倍之多,除此之外,這座山還是一座不斷生長的活火山。
在火星上,還有一個全太陽系最大的峽谷,那就是「水手號」裂谷。這條峽谷大約有三千多公里長,六百多公里寬,深達八公里,即便隔著遙遠的距離,在太空中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這條裂痕也被稱為「火星之疤」。
除了這一景點,在火星赤道的北邊,有一個大約40千米寬的大坑,被科學家們稱為耶澤洛撞擊坑。科學家們相信,在遠古時期,這個撞擊坑曾經是一個湖。我們都知道,按照地球生物存活的原理來說,想要看一個地方是否有生命,有一個辦法就是看這個地方是否有水源。
所謂「水是生命的源泉」,而且只要這片水域有生命存在過,就一定會有痕跡,哪怕是水干了,生物滅絕了,也會有痕跡殘留在土壤和巖石上。
火星生命真的存在過?
說到這里,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發射一個「探測器」,在耶澤洛撞擊坑里測試一下?事實上,科學家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想要將一個探測器送到火星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畢竟這麼大的工程,動輒就是幾億、幾十億、幾百億的投資,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可行性方案,那肯定是沒有人敢去實施的。但經過研究,科學家們還是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推論,那就是耶澤洛撞擊坑深處的「凍土」和地殼中,很有可能有生物生存的跡象。
所以,在2021年2月份,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飛船最終抵達了火星,并對耶澤洛撞擊坑開始進行探測。「毅力號」探測器是否能探測到生命遺留的痕跡,以目前的速度來看,還是個未知數。
而且就算探測到了「生命痕跡」,我們也不要太過歡喜,俗話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要知道在這之前,我們前人已經多次發射過探測器去往火星,如果這次發現的生命物質,是此前探測器帶上去的,那就真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