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50年代第一顆衛星的升空,正式開啟了我們對太空的探索,到現在為止已經過去了70年的時間,我們的太空探索技術也是屢創新高,我們的目標也變得更加長遠。
美國1977年發射了「旅行者」系列的兩艘飛船,其中旅行者1號目前飛行了200多億公里,成為了飛行距離最遠的一個探測器,而旅行者2號自然也是緊追其后,是目前飛行距離第二遠的探測器。
但是旅行者2號在前進的過程中竟然遇到了一層溫度將近50000℃的「火墻」,對于溫度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概念,從我們生活中來看,洗澡40+℃的水都已經很燙了,而100℃都有可能被煮熟,那麼面對這麼恐怖的溫度,人類是否還有機會能飛出太陽系呢?
迄今為止,人類共向宇宙空間中發射了5顆星際探測器,它們分別1972年發射的先驅者10號,1973年發射的先驅者11號,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還有2015年發射新視野號探測器;
其中旅行者2號在探測完成木星和土星后,利用引力彈弓效應從土衛六上飛向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然后又分別于1986年和1989年完成了對兩顆行星的探測。
到2008年,旅行者2號已經來到了太陽系的邊緣,但讓科學家感到驚奇的是,此時旅行者二號傳回的數據顯示出所經過的宇宙空間溫度高達40000多攝氏度,如同是被「火墻」所圍住的一個空間,難道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阻擋我們飛出太陽系嗎?還是說這堵「火墻」是在保護我們呢?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個溫度超級高的「火墻」,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混淆我們普通大眾,其實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
在天文學上,我們把太陽系的范圍劃分成了三種,其中接受度最大的一種就是太陽風的勢力范圍,即是太陽系的范圍。
太陽風是由太陽放出來的高能粒子,它所觸及的范圍被稱為日光層,也是太陽能夠影響到最遠的地方。
而在太陽系之外的地方稱為星際空間,但星際空間并不是空無一物的,其內有大量的高能宇宙射線粒子、灰塵以及氣體等等一些物質,當太陽風和太陽系外的星際物質發生沖撞之后就會形一個擊面波,也就是邊界。
當有太陽發射出的高能粒子在這個邊界持續的撞擊,就會造成離子減速甚至是停止,因此也可以把這個擊面的邊界當做是太陽系的一個邊界,而這個邊界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的「火墻」。
但這個所謂的「火墻」與其名字卻完全不符,它既沒有火也沒有墻,至于所說的高達40000℃(準確是49427℃)的火墻則是另一種表達方式,要知道地核的溫度也就才4000℃,甚至太陽表面的溫度也就才6000℃,自然不會發射出40000℃的紅外波,實際上這里的溫度指的是微觀層面的。
在物理學中,我們所說的溫度是在微觀層面的標準,即粒子的平均動能,所以「火墻」內的高能粒子其實是擁有很高的動能,如果轉化為溫度的話,將會達到49427℃以上。
如此高的溫度,產生恐懼也是情有可原的,但這堵「火墻」并不是說完全無法穿過,早在2012年的時候,旅行者1號就宣布進入了星際空間,那麼自然就已經穿過了這堵高達49427℃的火墻,之后旅行者2號也成功穿越了這道「火墻」,進入了星際空間。
畢竟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材料能夠抵抗將近50000℃的高溫,但在這里的溫度其實我們是感受不到的,因為此溫度是通過微觀的平均動能所換算出來的溫度。
可事實上,位于其內的高能粒子的密度非常低,只有等離子體與探測器發生實際碰撞才會出現高溫的情況。打個比方說,如果你快速地用手指穿過由打火機燃燒的火苗,其實并不會感覺到有多燙,所以旅行者1號和2號才會相繼穿過。
也許這堵「火墻」在給我們探索外太空,飛出太陽系的研究上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難和危險,但這個「火墻」也在保護著我們整個太陽系不受外面星際空間內各種射線的影響;
研究表明,這層結界大約能夠抵消70%來自深層空間的宇宙射線,例如各種γ射線或者超行星爆炸所散發出來的輻射等等,而這些也是我們人類飛出太陽系的最大阻礙。
當進入星際空間之后,會發現有著大量的宇宙射線,這些射線中含有的輻射無疑會給人體帶來無法磨滅的損害,而且就以我們現在都科技水平,對這些射線也是束手無策,因此人類要想離開太陽系,整體來說還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