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關于「宇宙墻」的論文刊登在《新科學家》雜志上,引發了大量的討論。大家對這個「宇宙墻」可謂是充滿了想象,不少人都表示咱們被圈養的證據終于被發現了。
實際上這里說的「宇宙墻」并不是我們理解上的圍墻。但是根據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在太陽系中確實存在著四道我們很難逾越的「墻」。也正是這些墻的存在,讓我們可能永遠飛不出太陽系。
為什麼說地球是圈養人類的動物園呢?到底是哪四道墻阻止我們飛出太陽系?今天我們就通過那些「保護」 著地球的星球,來分析地球圈養人類的原因,并為大家一一解釋太陽系的四道墻。
保護地球46億年的木星
一直以來,都有木星保護地球的說法。如果不是木星,那麼地球上可能也不會出現人類,甚至早就已經被其他星體撞擊無數遍了。
木星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木星在太陽系中位居第五,由于木星的強大引力,使得在太陽系中,地球被牢牢地保護在內圈。
木星是怎麼保護地球的呢?想必大家都知道小行星撞地球的恐怖之處。
地球被小行星撞擊
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龍就是因為行星撞地球而滅絕的。那是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000米的小行星沖破大氣層撞擊了地球。這一次的撞擊使得地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當時有90%的地球生物都在這次撞擊后滅絕,而它們之所以會滅絕,除了當時行星撞擊地球的沖擊力太大之外,當時的地球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個世界都變成了寒冬,這導致它們很難生存下去。
又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地球上的環境才漸漸變化為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除了這次大規模的小行星撞擊之外,在歷史上地球還曾3次被小行星撞擊,但造成的影響都沒有這次大。
但如果再經歷一次6500萬年前這樣的撞擊,那麼我們的結局勢必也會和恐龍一樣。盡管我們現在已經發明了很多高科技武器,但是這些在行星撞地球的力量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木星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撞擊
相比其他星球被撞擊的事件,地球的情況已經好太多了。尤其是木星,據科學家們的分析,在木星上之所以沒有生命存在,其實就是小行星撞擊木星導致的。
木星的強大引力使得那些小行星在經過木星時,就會被其吸引,要麼是直接砸到木星上,要麼就是成為木星的衛星。所這些小行星才沒有直接撞擊地球的機會。
可以說,如果沒有木星,以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那勢必會吸引很多小行星來撞擊地球。
當然除了木星保護地球之外,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柯伊伯帶還有地球強大的磁場也在保護著地球。
似乎大家現在已經默認了地球就是在它們的保護下才能孕育生命和文明,但是由于大家對宇宙中存在更高級的文明抱有一定的猜想,因此也有人將這些保護當做地球是圈養人類的動物園的證據。
大家想想那些動物園,每一只動物基本上都被里三層外三層地圈養在一個小小的空間里,根本不會讓它們逃出去。而太陽系中似乎也存在著四道墻,讓我們可能怎麼也無法飛出太陽系。
那麼究竟是哪四道墻阻止人類飛出太陽系呢?
太陽系中的四道墻
太陽系在誕生之初,形成了太陽這一主序星。由于太陽的強大引力,吸引了無數的行星,其中就包括我們熟知的八大行星以及數以萬計的小行星。
第一道墻:小行星帶
這些小行星形成的小行星帶就成了我們飛出太陽系的第一道墻。土星和火星相較于地球,處于太陽系更外圍的地方。而這些小行星帶就位于這兩顆行星之間。
據統計,小行星帶中存在著超過五十萬顆小行星。但是這道墻對于我們來說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礙。
它們大多是在宇宙混沌時期的行星碎片,體積并不大,稍大一定的行星幾乎很少看見。 而這些小行星的分布并沒有很密集,它們各自之間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所以要穿越這個小行星帶并不是一件難事。
第二道墻:柯伊伯帶
第二墻位于海王星的外側,被稱為柯伊伯帶。柯伊伯帶的情況和小行星帶類似,只不過它擁有更大的范圍,與小行星帶相比,它至少要寬20倍,并且它的質量也比小行星帶重20-200倍。
雖然柯伊伯帶的行星數量只有小行星帶的1/5,但是這些行星的直徑卻超過一百千米。
這些行星的運動軌跡十分混亂,但是每個行星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距離。盡管探測器在飛越這道墻的時候會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是在科技的進步下,對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進行精確計算,或許還是有很大可能飛過去。
第三道墻:太陽圈
包括太陽、八大行星和柯伊伯帶都被包含在一個巨大的氣泡中。這個氣泡的形成主要與太陽風有關,被稱為太陽圈。
實際上太陽圈對太陽系起著很重要的保護作用,當太陽系中的星體穿過星系時,它可以對星際物質起到緩沖作用,就像一塊盾牌一樣,將那些危險的宇宙射線擋在太陽系外面。
太陽圈的范圍在于太陽風和星際空間風的作用,在整個太陽圈中,溫度不僅比太陽還高,而且還不恒定。所以要飛躍太陽圈還需要克服高溫的問題。
第四道墻:奧爾特云
奧爾特云是我們飛出太陽系的最大障礙,它距離太陽最遠的時候大約有2億光年左右。
一些科學家猜測,奧爾特云是長周期彗星、哈雷類彗星等的發源地。但是在里面幾乎很難看到天體存在,主要都是一些水冰和甲烷等固體的揮發物。
即便是旅行者1號,要飛到奧爾特云至少都需要花費300年的時間,而要跨越奧爾特云,估計還需要花費好幾萬年的時間。
所以對于人類來說,要飛出太陽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除了這幾道存在于太陽系的墻外,我們還需要跨越一些在科學領域的墻,才有可能飛出太陽系。
科學領域的墻
近地軌道、速度、時間等同樣制約我們飛出太陽系的幾道墻。
近地軌道
盡管在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后,我們就已經跨越了這道墻,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將人類大量地送上太空。
并且每一次發射火箭、衛星、探測器等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既然人類要打破被「圈養」的現狀,那麼也需要有機會飛出地球才行。
速度
我們都知道,在宇宙中,我們計算距離的單位基本用光年來表示,在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而人類現在的技術水平依然很難達到光速。 如今向太陽系外飛去的探測器有四艘。
但是這些探測器的壽命并不是無限的,以旅行者一號現在的飛行速度,要突破奧爾特云飛出太陽系,那至少需要17000多年,但顯然以它現在的情況并不可能實現。所以要飛出太陽系,就需要解決速度的問題。
時間
關乎人類飛出太陽系的重點,還有時間。和速度相關聯,如今旅行者一號已經在太空遨游了四十幾年了。這些這些在太空中的探測器,從一顆行星到達另一顆行星都需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
更何況是飛出太陽系了,前面也說過,以旅行者一號的速度,要一兩萬年。 即便是飛出太陽系,那到時候的地球又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根本無法想象。
其實人類被圈養在地球的說法,也不過是由于現在的科學理論無法對太陽系及宇宙作出正確的解釋。或許隨著我們對宇宙了解得更加深刻,科學技術得到更好的發展,飛出太陽系也會成為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