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目前已知有870萬多個物種,生命總能給我們帶來奇跡,我們常見的生物主要分為三大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最小的當然就是微生物。一般單細胞生物直徑大約是在10-100微米左右,細菌類0.5-5微米左右,如果病毒算上一種特殊生物的話,它們的尺寸會更小一些,可能在50-100納米左右,比人類小近一億倍。
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海洋中的哺乳動物藍鯨,它們是須鯨的一種,在須鯨亞目下幾乎全部都是15-20米長的鯨魚,它們是地球上最大的一類動物了,其中要以藍鯨為最。目前發現的最長藍鯨33米,重量達到181噸,是2000-3000人的總重量了。而地球上最大的植物是雷曼將軍樹,高度超過80米,底部直徑11米,樹齡2500年,體積是1400立方米。
那麼在宇宙中是否會存在比人類大億倍的生物哪?
首先我們要清楚大億倍到底是什麼概念,按照小編的身高體重來說,從高度上大億倍大約是18萬公里,從重量上大億倍是700萬噸,難以想象這樣的生物會是什麼樣子的。拿太陽系內的行星來做對比,八大行星中直徑最小的是水星4800公里,直徑最大的是木星14萬公里,而在行星大家族中木星算是規模比較大的那一種。
宇宙中存在的天體類型并不多,最常見的就是滿天的繁星,它們都是恒星,內核處時刻都進行著核聚變釋放著光和熱,這些天體也是能量的主要來源。 因此生命一般都生存在距離恒星適當距離的行星之上,這個區域的位置就是宜居帶,要想生存下去就需要適宜能量的不斷供應。
那麼想象一下,一個比人類大億倍的生物,甚至都沒有足夠大的天體供它們生存,那麼它們豈不是就成為了一個自然天體了嗎?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體型不會過于巨大的。對于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在野外生存最重要的就是尋找食物補充能量,那麼體型越大也就意味著需要跟多的食物。野生動物的每一次獵食都不會是那麼輕輕松松的,除非是那些草食性動物,食物量充足。
而從重力角度上來講體型大對于整個身體結構是非常大的負擔,前文所說的體型最大的動物藍鯨,它們雖然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但是一旦擱淺就會面臨死亡,就是因為它們上岸后自己的器官擠壓在一起,因為重力把自己給壓死了。
那麼如果生物的直徑真的變成了18萬公里,在它們自身的引力塌陷下,會在中心處形成致密高溫高壓的狀態。例如木星的內部就是分層結構的,因為巨大的壓力外至內分別是氣態氫、液態氫和金屬氫,木星內部數萬攝氏度的高溫和數億倍的標準大氣壓強。那麼什麼樣的生物結構可以承受這樣極端環境,地球上的生物必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科學家曾猜測可能存在不同類型的生命,地球上的生命是碳基的,那麼宇宙中是否可能存在像變形金剛一樣的鐵基生命,或者其它例如的硅基生命等等。況且宇宙很大有著930億光年的可觀測直徑,并且科學家預估不可觀測直徑至少在23萬億光年,而人類文明只是生活在小小地球之上,整個太陽系直徑都在2-3光年,人類甚至可能永遠都飛不出太陽系。
宇宙很大很古老,人類文明很弱小,我們自認為掌握著大量的科學知識,觸碰了科學上的天花板,真實情況也許遠非如此,在高級文明的世界里,我們可能就是被關在一個小小「實驗室」內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