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感慨,自從跨過了2019年,日子便顯得越來越難過了。
不論是疫情、戰爭還是極端天氣的頻頻出現,都給人們一種「人類文明命不久矣」的感覺。
于是在大家惴惴不安的時候,有人開始思考,如果我們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滅絕,那麼有什麼東西能證明地球上曾有人類存在過呢?
對此有人表示,即使人類突然滅絕,幾十億年后,地球上仍會存在著三種人類的痕跡。
人類滅絕后的地球又是什麼樣的呢?
那麼,到底是哪些痕跡「保質期」如此之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面對日益糟糕的環境,不少人都曾提出這樣的問題,人類還會好嗎?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人類會不會好確實很難說,
但是世界還是會好的,尤其是在人類滅絕以后,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人類這些年雖然總把自己擺在「救世主」的位置上,但是所做之事卻像是來「毀滅世界」的。
畢竟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欲望的不斷膨脹,我們對于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高質量生活的背后,其實是已經被破壞的千瘡百孔的自然環境。
我們的地球早已不是當年的蔚藍色了
或許大家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動物在人類的迫害下滅絕了,因為它們的死亡似乎并未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同樣,人類的滅絕,其實對地球上的其他動物來說也無關緊要,甚至說,我們死亡之后,它們還能過得更好。
當人類滅絕之后,我們留下的痕跡會在自然超強「降解之力」的作用下慢慢消失。
物體的降解過程示意圖
比如曾經被污水、垃圾禍害的河流,也會漸漸清澈起來。在沒有了廢氣排放之后,霧霾的情況會漸漸消失,空氣質量也會越來越好。
大量的野生動物可能會重新回到已被「綠色包裹」的人類城市,它們對這些殘垣斷壁的建造者不感興趣,也不會為人類的滅絕而感到悲傷。
動物們只是重回了往日被人類占領的家園
總的來說,人類滅絕之后,這個世界將會啟動強大的「自愈力」,將其變成從前原生態的模樣。
而人類引以為傲的科技、歷史等文明的證據,都會被慢慢磨滅。
既然這樣,我們能留下什麼痕跡,以此來證明自己存在過呢?
人類輝煌的文明會徹底消失在地球上嗎?
大家都知道,迄今為止,地球已經誕生了幾十億年了,而人類之所以能知道這些,就是依靠著尋找古老的「石頭」。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人類突然滅絕,也能留下「化石證據」。
這個化石就是人類的骸骨,對此許多人可能會說,現在都施行火化了,怎麼還可能存在骸骨。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前提是突然滅絕,若是在大家都于同一時刻死亡的時候,顯然沒有「人」來為人類的遺體進行火化。
如果真是這樣,可能會有大量的人類遺骸被沉積物掩埋,最終成為化石。
化石的形成過程示意圖
因此,倘若后來地球上又出現了新的文明,或者說有「外星人」造訪地球的話,只要他們愿意「掘地三尺」,那麼肯定是能挖出點人類化石的
。
畢竟這些化石被埋藏在地下,即使過了幾十億年也有機會存在,不過完整度就得看運氣了。
擁有完整遺骸也是個「運氣活」
第二種痕跡就是人類留下的核廢料,提到這個許多人應該都想到了已經被封鎖多年卻依舊沒有恢復的切爾諾貝利。
要知道核廢料當中某些元素的半衰期是很長的,因此即使人類滅絕幾十億年,核廢料當中半衰期長達幾十億年的元素比比皆是,比如鈾或者釷232,后者的半衰期長達140億年。
很顯然,在超長半衰期的助力之下,現在被大家所懼怕或者厭惡的核廢料,到了那時卻會成為證明我們存在過的證據。
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沒想到核廢料竟然還有這種「妙用」。
有不同半衰期的幾個核素的衰變示意圖
最后一種就是人類在地球上制造的「垃圾」了,甭管是電子垃圾還是塑料垃圾,這些東西都十分的「長壽」。
在地球自我凈化的過程中,這些垃圾雖然難以維持原貌,但是它們被分解之后的「殘缺部分」卻能夠保存在地球的沉積巖當中。
所以,如果下一個文明也掌握對沉積巖成分進行檢測的技術,他們就能夠輕而易舉地發現,沉積巖當中這些不符合「時代發展」的痕跡,順藤摸瓜之下應該就能發現地球上曾誕生過人類文明。
西班牙南部干涸河流中的塑料殘骸線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都不用等到人類滅絕,我們就能用該方法留下痕跡。
畢竟從資料來看,人類的塑料垃圾早已抵達了海洋最深處,就連海溝魚類的體內,都被檢測出了大量的「微塑料」。
被海中微塑料所「包圍」的尾海鞘
對于人類滅絕這件事情,不少學者都有自己的思考,而我們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假設,主要是想讓大家意識到「人類文明」的脆弱性,以及喚醒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
人類其實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動物,我們聰明、勇敢、善良,卻也有其他不好的特質,比如傲慢、殘忍、自負。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創造出了不凡的文明,卻忽略了如今這盛大的景象是可以被自然之力輕易摧毀的。
世界末日的藝術構想圖
因此,面對如今世界的變化,人類應該早早覺醒,意識到問題的根源不在于其他生物或者自然本身,而在于我們自己。
只有我們對自然抱有敬畏之心,關照和愛護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人類的文明才能延續更長的時間。
正視自己對世界的意義,才能讓依賴環境生存的人類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