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米悖論提出了地外文明存在的高機率與缺乏證據支持這一假設之間的矛盾。
1950年,意大利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與同事的午餐談話中首次提出了這個悖論,特別是地球如何在不斷受到宇宙射線、輻射和小行星轟擊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生存數十億年。 這個悖論的答案并不容易,但科學家們提出了幾種可能的解釋。
費米悖論是對地外文明存在可能性的高估計與人類缺乏與此類文明的接觸或證據之間的矛盾。 基本的觀點是,考慮到宇宙的年齡和大小,應該有很多智慧生命形式,為什麼我們還沒有遇到呢? 這個論點是以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命名的。 費米第一次注意到這一點是在1950年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當時那里的科學家討論了最近關于核能和聚變的發現。
物理學家提出了幾種解釋,解釋為什麼一直沒有與外星文明接觸,包括地外智慧生命可能極其罕見或壽命非常短暫,或者人類在可觀測宇宙中是孤獨的。 對費米悖論的另一種解釋可能是地外文明缺乏雄心,因為星際旅行可能不可行。 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們銀河系的一些區域可能包含數千個先進的外星文明,但只是不希望與人類交流。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2010年警告不要接觸外星文明,他說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殖民地球,在我們甚至沒有注意到的情況下消滅人類。
這是一個重要的方程,以探索智能生命存在于我們宇宙的可能性。 德雷克方程以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的名字命名。 這是一個機率論的論點,通過將一組項相乘來估計我們銀河系中活躍的、交流的外星文明的數量。 每個術語描述了在確定有多少活躍的外星文明之前必須解決的問題的某個方面。
這些變量包括:R * =每年恒星形成的速率; f p =這些恒星的比例與行星; n e =每顆恒星可居住行星的平均數量; f l =有生命演化的行星的比例。 當你把這些項相乘時,你就得到了N* 的估計值,它代表了銀河系中先進文明的數量。 根據這個等式,如果生命在每10個行星中有一個進化(fl =1/10),并且每10個行星中只有一個進化成智能生命(fi =1/10),那麼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每100億顆恒星中就應該有一個高級文明。 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與任何外星文明取得聯系。
第一個是生命在很多星球上自然地開始和進化,但所有的科技文明最終都會自我毀滅。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核戰爭,就像1945年地球上發生的那樣。 所以,如果宇宙中還有其他技術先進的文明,他們一定已經在某個時候自我毀滅了,而且他們毀滅 后 的時間還不夠長,我們還沒有找到他們的證據。
另一種可能性是,由于某些條件(比如必須生活在恒星周圍),外星生命在宇宙中可能非常罕見。
第三種解釋是,智能生物無法離開他們的星球或太陽系。 在地球太陽系之外可能不存在智能生物,因為太空旅行需要太長的時間才能到達這里,或者因為太空可能充滿了輻射(使生物不可能生存)。
費米悖論有許多可能的解,但最有可能的是地球之外沒有智慧生命形式。 對于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發現來自外太空的智慧生命,可能還有其他的解釋。 也許那些生命形式被自然災害摧毀了,或者他們可能技術如此先進,他們不想向我們展示他們自己。 唯一能讓我們確定的方法就是外星物種聯系我們,讓我們知道他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