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于地球,太陽系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從古至今一直沒有間斷過,古時候的人們通過肉眼觀察天相,來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了解地球之外世界的奧秘。
可是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引,古人對于地球和星空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很多還是錯誤的,例如:最早的《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保持靜止不動的,太陽以及各個行星圍繞著地球運動。
《地心說》統治了地球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後來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跨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八大行星圍繞它運動。
雖然《日心說》也存在一定的錯誤,但是站在太陽系的角度,很多都是正確的。在我們的視野還沒有放大到太陽系外之前,太陽系就是我們的全部,太陽無疑位于中心,依靠強大的引力吸引著八大行星圍繞它運動。
隨著人類走上科技之路,我們有了先進的觀測工具,看到了一個更為真實的宇宙世界,同時人類還走出了地球,能夠從太空中觀測地球以及星空。
站在地球之外,我們看到了一個運動的世界,不僅地球在運動,其他的行星也在運動。我們站在地球上,根本無法感知到地球在運動,古人一直認為地球是不動的,運動的是天上的星辰。
只有走出地球,我們才能夠直觀地看到,地球不僅在自轉,而且還在圍繞太陽公轉,它是一個運動的天體。那麼太陽以及太陽系是否保持靜止不動?
站在太陽系有限的范圍內,妳能看到的是行星的運動,可是卻無法看到太陽以及太陽系的運動,身處太陽系之中,我們看到的太陽是靜止不動的,它位于中心,似乎是一個靜止的天體。
對于太陽系本身是否運動,我們也無法感知到,這就是視野局限的結果。雖然我們無法直觀看到太陽的運動,但是通過天文望遠鏡,我們可以觀測到太陽系之外的恒星運動,可以看到大量的恒星系處于運動之中,它們并不是靜止不動的。
通過觀測星空,科學家也確定了太陽以及太陽系同樣是處于運動之中,并且還計算出了太陽的公轉速度,達到了每秒220公里以上。
太陽系圍繞什麼運動?
既然太陽系是處于運動之中,它的公轉必然要圍繞一個中心,這個中心是什麼?視野穿越太陽系之后,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大的星系,科學家稱之為銀河系,在銀河系之中,存在的恒星大約有數千億顆,它們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做著公轉運動,這個目標位于銀河系的中心。
銀河系的中心能夠吸引數千億顆恒星圍繞它運動,它的質量必然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否則不會如此有秩序,那麼銀河系的中心存在什麼?
科學家通過觀察發現,銀心處非常亮,認為,那里有一個質量非常大的恒星,可是後來的研究發現,恒星的質量越大,壽命越短,如果銀心這里真的有一個超大質量的恒星,它的壽命應該只有數千萬年,不可能一直讓銀河系保持著穩定。
于是,科學家推翻了原來的結論,給出了新的答案,認為銀河系中心是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只有這種宇宙的霸主才有能力掌控著整個銀河系,管理數千億顆恒星的運動。
黑洞是大質量恒星死亡后演化的產物,它的體積足夠小,質量卻足夠大,于是產生了極為強大的引力,在這樣的引力之處,任何物質都無法逃脫,即使是光也不例外。
黑洞的存在在2015年已經得到了證實,并且還拍下了第一張黑洞照片。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能夠吸引銀河系范圍內的所有恒星向著它不斷運動,離它近的恒星在不斷被吞噬,壯大黑洞。
我們看到的銀河系中心非常明亮,并不是黑洞本身會發光,而是大量的恒星在不斷墜入黑洞的過程中,發出的殘余能量。 看到這里,相信朋友們也明白了,銀河系的恒星在公轉的過程中,也在一步步向著銀心的黑洞靠近,最終都難逃被吞噬的命運。
沒錯,各個恒星的公轉軌道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銀心的質量在不斷增加,引力變得越來越強,恒星系的公轉速度會越來越快,周期會越來越短。太陽系位于銀河系的一個旋臂上,距銀心大約2.6萬光年,是比較偏遠的一個位置。
即使如此,太陽系在公轉的過程中,也是在一步步靠近銀心,根據科學家的計算,理論上,太陽系每公轉一圈,離銀心的距離就會縮短2000光年,大約在33萬億年后就會墜入黑洞。
當然,理論跟實際有很大的差距,真實的太陽系墜入黑洞的時間,有可能遠小于33萬億年。只不過,我們也不用對此擔心,太陽系要墜入黑洞,保守估計至少還需要上萬億年,而太陽的壽命卻更短暫,大約還有50億年左右。
太陽的壽命走到頭,最終外殼不斷膨脹,內核演化為白矮星,同時,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會被膨脹的太陽吞噬,即使未來會墜入黑洞,也只是白矮。
如果人類能夠一直延續下去,等到太陽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或許早已成為星際文明,足跡遍布整個銀河系,人類的家園也不再局限于一個小小的太陽系,而是整個銀河系甚至是多個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