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假如用比鄰星替換了太陽,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看到這一問題,很多人或許想問,比鄰星是什麼,它與太陽有何區別?
比鄰星與太陽相似,也是一顆恒星。但此恒星非彼恒星,比鄰星屬于紅矮星,而太陽屬于黃矮星,紅矮星的質量通常要比黃矮星的質量小許多,比鄰星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8。此外,紅矮星體積通常較小,比鄰星的體積還未到木星體積的4倍。
因為比鄰星質量較小,因此,它對外輻射的熱量也相對較少。同時,比鄰星星球表面溫度較低,約為3000攝氏度,星球表面亮度也較低,在茫茫太空中,若不使用太空望遠鏡,僅憑肉眼難以發現比鄰星的存在,其視星等級為11級。
如果用比鄰星替換了太陽,那麼以比鄰星為主星的星系的宜居帶范圍將大大縮小。據科學家估測,若用比鄰星替換太陽,星系宜居帶與比鄰星間的距離應約為700萬公里。而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為1.5億公里,這意味著地球將不再處于宜居帶內,地球將十分可能演變為一顆冰凍星球,地球上絕大多數生物也難逃滅亡的厄運。
此外,由于比鄰星質量較小,其所具有的引力也較小。用比鄰星替換太陽后,若地球還是以原本的速度進行自轉與公轉,比鄰星的引力將無法束縛地球,地球會漸漸偏離比鄰星,最后甚至可能逃出本星系,流落到星系之外。
事實上,若用比鄰星來替換,受影響的不只是地球。太陽系內眾多星球都會受影響,部分星球或本不屬于宜居帶,在更換了主星后便順利地進入了星系宜居帶;也有部分星系本在宜居帶內,在更換主星后便脫離了星系宜居帶,成為冰球或火球。
同時,由于主星的引力與之前不同,星系內星球的組成也會有所改變,部分星球或會脫離比鄰星,部分外部星球也可能被比鄰星吸引。到那時,太陽系便不再是太陽系,而是轉變為比鄰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