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恐龍死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后發生了什麼?研究顯示,接下來的日子地球幾乎被野火、海嘯和巨大的硫磺云所覆蓋。地球上大約75%的生命被這次毀滅性的撞擊摧毀,此次撞擊的威力相當于100億顆二戰時候使用的原子彈。
您一定想問,憑什麼說地球曾經遭受了如此末日景象?科學家們們表示,在小行星撞擊留下的水下隕石坑內,他們獲取的新巖石樣本證實了科學家們關于末日景象的描述。在墨西哥尤卡坦地區海底發現的木炭、大塊巖石和富含硫的石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提供了更多的毀滅細節。
該研究發表在9月9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描述了隕石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頑強的生命是如何在撞擊現場迅速恢復的。一個由二十多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對該研究做出了貢獻。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的肖恩·古利克教授和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喬安妮·摩根教授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在地球表面向下鉆了近1600米,以確定大約6600萬年前事件發生的時間軸。該項目的負責人肖恩古利克表示,最終獲取的巖石樣本清晰地記錄了當時發生的一些事情,提供了迄今為止關于恐龍時代終結的災難性后果的最詳細資料。
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古力克教授和喬安娜·摩根教授,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下1300米深處獲取了巖芯。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港口38公里外,直徑185公里,深度3200米。隕石坑的一半在水下,其余的被茂密的雨林覆蓋。
研究小組在一艘船上開始了他們的工作,這艘船被改造成一個12米高的鉆井站,下面用三條腿支撐。當他們深入到地殼時,獲取到了圓柱形的巖石樣本。
研究人員在樣本中發現了融化和破碎的巖石,包括砂巖,石灰巖和花崗巖。這意味著這些巖石是以極快的速度被撞擊碾碎壓入地下,當時事件發生的每一分鐘都在加速崩潰。 雖然在鉆探的樣本中沒有發現任何化學物質,但隕石坑中仍有富含硫的巖石。這與大多數巖石在小行星撞擊時蒸發的理論相吻合,
這個致命的小行星據信直徑在10公里到15公里之間,以每小時70,000公里的速度撞擊地球。據研究小組稱,這場驚天動地的撞擊引發了一場大范圍的火災。大火燒毀了數千公里外的樹木,并引發了高達91米的海嘯,海嘯最遠到達了美國伊利諾斯州目前所在的內陸地區。海嘯導致海水以極快的速度將殘骸沖進隕石坑,以至于第一天就沉積了大約130米厚的自然殘骸。相當多的硫被拋到大氣層中,太陽的光線也被阻擋。
科學家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形容這個過程,小行星撞擊首先把地球表面和存在的生物先高溫煎烤了一下,然后再把它們冷凍起來。
雖然撞擊造成的爆炸、大火和巨浪殺掉了附近的生物,但真正的殺手是向大氣層中排放的約3250億噸的氣體,此次硫噴發,大約比1883年喀拉卡托火山爆發時噴出的硫磺高出4個數量級,當時的喀拉卡托火山爆發使地球氣候在5年內平均降低了2.2華氏度。硫磺云導致了大氣效應,遮擋了太陽光線,全球氣溫驟降,進而導致了那場全球范圍的物種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