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科技發展的道路上,出現了很多偉大的物理學家,比如說牛頓、愛因斯坦、愛因斯坦被稱為是近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的偉大不僅僅在于他給人類科學探索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愛因斯坦預言了很多神秘的天體,比如說黑洞,在100多年前,愛因斯坦就利用公式計算出了黑洞,不過當時連它自己都不相信黑洞會存在宇宙中,後來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給了黑洞一個精確的解釋,他認為大量的物質集中在一點時,就會使周圍產生視界,一旦進入這個視界,物體就會被吸進去,最終科學家把這種神秘的天體稱為是黑洞,在100多年后的今天,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終于拍到了第一張黑洞的照片,這也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對的。
除了黑洞之外,科學家利用愛因斯坦的理論發現了重力波,後來還發現了引力波等等,到現在為止,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界的影響力也是最大的,曾經牛頓認為,天體運動主要是因為引力,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我們能夠知道,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是有引力的,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大,質量小的天體之所以會圍繞質量大的天體轉動,是因為質量大的天體引力比質量小的天體引力強大,所以質量大的天體會將其它天體全部吸引過來,這使得其它天體會圍繞它轉動,不過愛因斯坦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引力是不存在的,質量小的天體之所以會圍繞質量大的天體轉動,是因為質量大的天體能夠將宇宙薄膜壓彎。
他認為我們的宇宙是一張巨大的薄膜,質量大的天體將宇宙薄膜壓彎之后,質量小的天體自然就會圍繞質量大的天體轉動,如果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宇宙是一張巨大的薄膜,那麼天體并不是漂浮在宇宙中,而是依附在宇宙薄膜上,根據愛因斯坦的這個理論,科學家們發現了重力波,而且完美解釋了水星運動軌跡異常的問題,這說明愛因斯坦的這個猜測是對的,其實愛因斯坦最著名的是相對論,相對論是關于引力和時空的理論,不過相對論簡單來說是對牛頓力學體系的一個修正,并不是革命的替代,雖然牛頓力學有一些錯誤的地方,但是它的適用范圍也是很廣闊的,在不超越光速的情況下,牛頓的理論完全適用。
在超越光速的情況下,就必須利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俠義相對論中最基本的兩個原理是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相對性原理指的是:世界上的任何物質都在做相對運動,比如說我們靜止的站在馬路上,從我們身邊行駛過一輛汽車,我們看到汽車是向前行駛的,而汽車里面的人看到我們是向后移動的,按理來說,我們并沒有運動,但是相對于汽車來說,我們已經運動了,在宇宙中并沒有完全靜止的物體,任何物質都在做相對運動,對于不同的參考物,我們運動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光速不變原理指的是:光速是有極限性的,比如說你現在在一輛火車上,火車的速度是每秒100米。
然后你以每秒1米的速度在火車里面往前走,這時候你想象一下如果地面上有一個人,他測量你的速度會是多少?答案是101米,在地面上的人觀測到的速度就是火車的速度加上人在火車上行走的速度,但是將實驗對象換成光速以后,這一切就都變了,現在我們知道光速大約是每秒30萬公里,如果我們在火車上面打開一個手電筒,在地面上計算這個光速,它并不是火車的速度加上光速的速度,而是只有光速的速度,這說明光速是恒定不變的,而廣義相對論是在俠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把慣性參考系擴大到所有參考系,把引力等效為慣性系得出來的,如果說俠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沒有提出,那麼幾十年后其它科學家也會提出來,但是如果愛因斯坦沒有提出廣義相對論,那麼100多年后都沒有人能夠提出來。
這說明愛因斯坦確實非常偉大,而且愛因斯坦還創立了量子力學,在19世紀的時候,科學家發現用經典物理學沒有辦法解釋微觀世界,後來科學家們創立了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由普朗克、玻爾、海森堡、薛定諤、德布羅意、費米、愛因斯坦、狄拉克等眾多科學家一起創造出來的,在量子力學中,有很多經典的物理實驗,比如說雙縫干涉實驗、薛定諤的貓、量子糾纏等等,通過這些實驗,很多人認為量子力學非常詭異,量子力學的神秘就在于它具有不確定性。「上帝不會不擲骰子」是物理學史上最著名的言論之一,很多人認為這是對上帝信仰的一種表達,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句話取自愛因斯坦寫給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馬克思.波恩的一封信,原話是:量子理論有很多貢獻,但它很難讓我們接近舊理論的秘密,無論如何,我相信他不會跟宇宙玩骰子。在愛因斯坦的眼中,物理學應該是嚴謹的,通過公式能夠計算出未來,而且愛因斯坦也是通過公式證明了宇宙中的很多天體,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我們能夠知道,時間和速度是有關系的,當一個物體的速度越快時,它所使用的時間就會變短,當一個物體以光速飛行時,那麼時間對于這個物體就是靜止的,如果一個物體的飛行速度能夠超越光速,那麼時間就會倒流,如果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那麼如果我們能夠超越光速,是不是就能夠回到過去?
不少科學家認為,就算是我們能夠超越光速,那麼我們也不可能改變過去發生的事情,不過我們能夠追上過去的光子,看看過去的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了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對的,科學家們還專門做了實驗,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科學家們設計了一個特殊的鐘表,這個鐘表就是原子鐘,原子鐘的時間非常精準,在2000萬年內,它的誤差只有1秒鐘,科學家利用高精度的原子鐘實驗驗證了鐘慢效應,科學家將四台原子鐘分別放在兩個飛機上,然后在地面上也放上一個原子鐘,地面上的這個原子鐘其實就是參照物,它能夠計算出兩個鐘慢效應,一個是速度鐘慢效應,另一個是引力鐘慢效應。
實驗開始后,飛機分別向兩個不同的方向飛行,一次向東,一次向西,向東飛行的飛機,由于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所以相對于對面的速度就是飛機本身的速度加上地球自轉的速度,而向西飛行的飛機就是飛機自身的速度減去地球自轉的速度,最終得出,向東飛行的飛機原子鐘比地面上的原子鐘慢了59納秒,而向西飛行的原子鐘比地面上的原子鐘快了273納秒,這說明,物體的速度快慢和時間是有關系的,這也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對的,雖然說愛因斯坦對于人類的貢獻很大。但即使這樣,人類還是無法將宇宙中所有的奧秘都解開,在我們的宇宙中依然存在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神秘物質。
曾經愛因斯坦提出在宇宙中應該存在黑洞、白洞、蟲洞,目前黑洞已經被科學家找到,但是白洞和蟲洞還沒有被發現,愛因斯坦認為,在黑洞的另一端可能存在一種神秘的天體,這種天體就是白洞,白洞的性質就是不斷的噴發物質,黑洞吞噬后的物質會由白洞噴發出去,黑洞和白洞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蟲洞,蟲洞就是能夠穿越時空的隧道,如果我們能夠進入黑洞,說不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