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都有終結,所有的生命都會在不可逆轉的時間流逝中死亡,如何在短暫的生命中尋找到人生的意義,是所有人都無法解決的難題,那麼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是否也有一個結局呢?
人類探索宇宙的時間并不算長,甚至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目前物理學描述的這個宇宙是不是百分百正確的,現在認可度最高的宇宙模型是「大爆炸宇宙模型」再加上量子力學的「標準模型」,在這個宇宙模型中認為宇宙誕生于138.2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
早期的宇宙模型無法宇宙的誕生,基本都認為宇宙「永恒存在」,因為不存在開端也就不存在結局,但是隨著人類觀測的深入,數據越來越全面,我們逐漸發現了更多的秘密和現象,這些現象都在暗示我們,宇宙不是永恒,而是在過去的某一個時間段內突然誕生的,難以想象的能量和熱量從虛無中出現,創造了這個宇宙,而這些能量就來自于「奇點」。
既然宇宙存在一個起點,那麼隨著能量的轉化,很可能也會存在一個「終點」,雖然宇宙中的能量是守恒的,但是能量存在的形態會不斷的在運動中發生變化,宇宙中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體或者是能量,一切都在不斷的運動,質能公式指出宇宙中物質的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一切物質中都存在大量的能量,只不過物質狀態要比能量的狀態更「有序」。
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是「氫元素」,其次是「氦元素」,宇宙中的恒星主要就是由這兩種元素形成的,恒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會不斷消耗氫元素制造出更重的元素,恒星的消耗對宇宙中氫元素的重量來說只是很小一部分,可是在千億年或者是萬億年后,恒星不斷的消耗還是會造成一定影響,在未來的某一天,宇宙中可能不會再有恒星發光,一切都會陷入黑暗。
這就是宇宙的結局嗎?當然不是,這只是宇宙物質演化的一個必然過程, 同時也是宇宙「熵增」的過程,早期科學家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就是「熵增定律」推斷出了「熱寂論」,認為宇宙會在未來進入「熱平衡」狀態,一切都會轉化為熱量。
熱寂論中的熱平衡和宇宙剛剛誕生時的狀態很類似,只有極端的高溫,從現在的理論來看,宇宙很難實現熵增,因為在物質運動的過程中,熵的總值增加,會讓宇宙越來越「冷」 才對,恒星全部熄滅,粒子的動能越來越低,直到降低到最低的閾值,在無限遙遠的未來,整個宇宙的熵達到了某種程度,整個宇宙都只剩下了「混沌」的虛無,甚至連「虛無」這個概念都不復存在了。
宇宙真的能撐到熵增到極限的一天嗎?有科學家認為,或許宇宙還來不及進入熵增,自身就會毀滅,就算未來宇宙只剩下一團混亂的虛無,但是能量還是存在,宇宙空間也同樣存在,不能算是「大結局」,「宇宙大撕裂理論」才是真正的「大結局。」
科學家論證宇宙大爆炸的基礎理論就是哈勃發現了宇宙空間在不斷的「膨脹」,后續關于「暗能量」的研究認為,宇宙空間在暗能量的影響不斷的膨脹,并且暗能量還在消耗宇宙中的暗物質,不斷的讓宇宙加速膨脹,在很早之前宇宙膨脹的速度就超過光速了。
如果宇宙一直膨脹下去,那麼未來銀河系會距離其他星系越來越遠,我們想要探索整個宇宙的難度會不斷的增加,并且宇宙的膨脹可能會導致宇宙毀滅!
宇宙就像是一個氣球,在不斷的加速膨脹,而宇宙的星系和物質就像是被嵌入這個氣球表面的一樣,氣球的膨脹會讓宇宙中的星系彼此遠離,那麼在未來的某一天,宇宙會不會可氣球一樣,膨脹到極限后就「爆炸」了?
宇宙大撕裂是物理學家在2003年提出的觀點,他這位物理學家認為,暗能量的密度會隨著宇宙空間的增大而增加,直到在未來的某一天整個宇宙都被「撕裂」 ,宇宙中的萬物也會被撕裂,大到恒星和星系,小到原子和基本粒子,都會因為宇宙空間被撕裂遭到破壞。
如果宇宙真的會撕裂,那麼在宇宙被撕裂之前,星系和行星就會分崩離析,一切都會在極端的張力中被撕個粉碎,或許「黑洞」是唯一可以幸存的天體,如果宇宙空間外面還存在空間,那麼黑洞就可以繼續存在,因為黑洞的本質是質量讓時空扭曲到極致的「奇點」,如果時空不存在,奇點無法讓時空扭曲,黑洞也會失去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