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就沒有停止過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奧秘。在大部分時間里,我們都做得很好,揭開了很多宇宙奧秘,同時總結出來一套堪稱完美的物理定律來詮釋大自然。
尤其是在牛頓定律和麥克斯韋電磁方程提出之后,物理學家們甚至認為人類科學大廈已經基本完成,剩下的只需要小修小補就可以了。
不過科學家們很少探索的微觀領域,徹底打破了科學家們的美好夢想,把夢想照進了現實。詭異的微觀世界,讓科學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的世界。
如今我們知道,統治微觀世界的并非牛頓定律和相對論,而是一種全新的理論,量子力學。量子力學與我們熟知的經典理論完全不同,徹底顛覆了我們的傳統認知。
通俗來講,在量子力學里沒有什麼是確定的,一切都只能用機率描述,也就是所謂的「機率波」或者「波函數」,就像現實世界的賭博那樣。
也就是說,量子世界里的一切都只能用偶然和隨機描述,不確定性是量子力學的核心思想。
量子世界里的隨機是真正的隨機,與我們現實世界里的隨機有著本質區別。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擲硬幣的游戲我們都玩過。往空中拋一枚硬幣,硬幣在旋轉的過程中我們不知道硬幣的正反,只有用雙手捂住硬幣的那一刻才知道正反。
但從理論上分析,只要我們能夠弄清楚拋硬幣的力度,方向,當時的環境溫度,濕度,風速等條件,就能準確判斷硬幣在任何時間的狀態,即便硬幣落入手中,我們用雙手捂住不打開,也知道硬幣到底是正是反。
也就是說,現實世界里的隨機并不是真的隨機,只不過有很多未知條件會影響事物的狀態,給了我們隨機的假象。
但量子世界表現出來的是真正的隨機,我們不能同時獲知微觀粒子的速度和位置。如果我們想了解微觀粒子的狀態,只有通過一種方式,那就是觀察。
觀察可以改變一切,而在觀察之前,微觀世界里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這種觀點并不是猜測想象,而是確實存在的,著名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就是最好的證明。
說白了,根據量子力學的詮釋,世界的本質就是由機率決定的,是非常模糊不定的。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完全不能接受這種觀點,他認為世界是確定的,可描述的,事物不會因為觀察而有任何改變。
愛因斯坦用現實世界的例子反駁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我們沒有觀察月亮時,難道月亮就不存在嗎?就不在那里嗎?
自從量子力學誕生之后,科學家大佬們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直到今天,也沒有誰能完全弄明白量子力學。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量子力學雖然很神秘,但它早已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如說我們經常使用的手機電腦里的零部件,就包含了量子力學科技,集成電路,激光器,晶體管,芯片等都是量子力學催生的重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