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很多人聽說過,一般不明飛行物大多出現在地球大氣層、海洋深處或者地球外宇宙空間。特別是在地球大氣層中的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最為頻繁。很多目擊事件分析下來,有些可能是人類自己的飛行器。或者是不明生物的(也就是外星生命)飛行器。還有些事件的特征和前兩類情況都對不上號。他們看上去更像是某種有生命的巨型生物,活動在我們頭頂的大氣層中。
當這類目擊事件越來越多時,研究者們更加懷疑,在我們頭頂的天空中是否存在著某些高級生命體。研究學者特雷弗·詹姆斯·康斯坦丁認為,包裹著地球的厚厚大氣層內,或許就是一個醞釀生命的生態系統,這些生命體或許就是不明飛行物的答案。他將這類生物命名為「Sky Critters」 空中生物,也叫「大氣層巨獸」。
他推測在高層大氣空間內,有一個類似叢林系統的生態系統。里面棲息著身體形態是透明凝膠狀,半固態的巨型生物,由于身體密度低,飛行不需要翅膀,可以自由穿行在大氣中。通過控制身體密度可以讓自己變成可見或不可見,他們通常以空中的飛鳥和雷電產生的能量作為食物。
當這類大氣生物死亡后,會變成半透明的明膠狀物質落在地面上,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后,就會從地面揮發掉,好像從沒存在過一樣。最近幾十年此類目擊事件越來越多,也是因為人類發明的雷達技術對這類生物產生了影響,受到雷達波刺激,他們更容易加大密度,變成人類可見狀態。
有記載的第一起目擊事件,是克勞福茲維爾怪物目擊事件。1891年9月5日上午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小鎮克勞福澤維爾,有兩位工人在戶外工作的時候,看到天空中出現一個詭異的生物,長大約18英尺(5.5米),寬大約8英尺(2.4米),在頭頂上方天空飛行,外表呈現白色,通過身體上的幾對側鰭在空氣中滑動前行,由于飛行過程中身體的扭動看不出整體形狀,但讓人看起來不太舒服的是,這個怪物卻有一雙很大的火紅色眼睛,還可以聽得到怪物發出低沉的呼嘯和喘息聲,聲音聽起來好像是正在承受痛苦一樣。兩人被嚇得躲到了附近的谷倉里,看到這個怪物一直在頭頂上方的天空徘徊了將近一個小時,才慢慢地消失在天邊。
據后來統計當晚這個小鎮有很多人都在同一時間,目睹到這個空中生物。巨大的體型、有類似魚一樣的形態,遨游在大氣中,讓人不安的觀感,后來的研究者推測這起群體目擊事件中的主角,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大氣巨獸。
同樣研究者認為,某些鳥類的不尋常舉動,比如大量死亡或者莫名奇妙的群體活動,也可能和這些大氣生物有關。最有名的就是紐約帝國大廈的911鳥類攻擊事件。1948年9月11日,紐約帝國大廈內的人員發現有大量的飛鳥,密密麻麻地從不同方向,飛向帝國大廈的玻璃墻,它們絲毫不躲避,集體前赴后繼撞向墻壁,然后如雨點一般落下。仿佛后面有什麼東西在追趕他們,紛紛想要逃命,想要躲進大樓內逃避。讓周邊的人看了非常的恐懼和不安。
類似的事件也曾經在美國的凱皮特拉海灘發生過,1960年8月,當地人發現有無數的飛鳥從天空落下,人們好奇地走過去發現,這些飛鳥都已經死亡,應該是在落下前就已經死亡,鳥類學家前往考察,也無法解釋具體原因。因為當時的天空沒有發生任何不明事件,當地也沒有突發的環境污染事件。這種鳥類大規模群體死亡實在是找不到合理解釋,于是猜測,是否可能是在地球上空中存在半透明的大型生物,也有生物食物鏈,這些鳥類恰好處于食物鏈的底層,遭到了這些未知生物的捕獵?
研究者們做出這樣的推測,也不是憑空想象的。地球廣袤的大氣空間,大到不能不讓人猜測這些可能性。包裹在我們地球外面的大氣到底有多厚呢?大氣覆蓋的空間,從地球表面算起,最外層一直綿延到,距離地表6400公里遠的地方。地球大氣層是一個非常驚人的廣闊空間,整個地球大氣層按照成分、溫度和密度的差異,在垂直方向上總共分有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散逸層。 對流層是我們地球上方大氣中最低的一層,是地表向上12千米高的這一層空間,一般常見的雨雪、云、霧等現象都是出現在對流層。平流層,是在對流層上方50千米高空間,一般飛機等人造飛行物會飛行在這一層空間。 再往上是大約80千米厚的中間層,再往上還有暖層和散逸層。
就像廣闊深邃的海洋里,不同的深度存在不同種類生物,更深的深海里還存在很多未知深海動物一樣。研究者推測,如此廣闊的大氣空間,是否也如大海一樣存在著一個生物生態系統。在這個空間里生活的生物身體密度比大氣密度還低,所以對于人眼不可見。由于可以借助大氣漂浮活動,所以可以有非常巨大的體型。
氣凝膠
對于這樣的身體結構之前一直是猜想,直到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物質—氣凝膠。它是一種介于固體和氣體之間的物質,內部成分大約有80%都是空氣,所以密度比空氣略低,使得氣凝膠能漂浮在空氣中,而且看起來幾乎是透明的。雖然質量輕、密度小,但卻非常的堅固而且非常耐熱,可以承受自身質量幾千倍的壓力不損壞,最高能承受1200攝氏度的高溫而不會融化。試想,如果是類似于這樣的材料組成的身體,即使是龐然大物,也可以輕松地生活在地球大氣中,而不用擔心惡劣多變的環境。
對于這樣的猜想,很多人都會覺得過于離奇。但是隨著我們人類不斷地探索,我們確實在很多之前難以想象的環境中,發現到新的生物種類。在太平洋深達兩千多米的深度,海水侵入海底裂縫,被地殼深處熱源加熱,再從裂縫噴發出來,形成了有毒的海底噴液口地帶,這里漆黑沒有光線、高壓,火山噴口中心溫度高達400攝氏度。
就是在這樣如同地獄一般的環境中,科學家卻難以置信的發現了,一堆生物在這里活得挺好。各種菌類,還有肉眼可見的蠕蟲、長管蟲、魚蝦蟹生活在這里。他們依靠火山噴液口的熱能和化合物作為養分,形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火山口生態系統。按照人類之前的設想,想要存活的必要條件:空氣、陽光、合適的溫度和壓力,在這里通通根本不存在。
在我們這同一個小藍星上,同樣是碳基生命形式,生物的種類和生存方式就如此千奇百怪不可思議,那在遼闊的宇宙星辰中,又會有多少千奇百怪的生命形式存在呢?有一些處于恒星宜居帶中的氣態行星,他們大氣非常濃厚,而且密度比較高。 斯蒂芬霍金等科學家們曾經推測,這樣的氣態行星中可能存在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由于沒有固定的固態表面,所以生命不會從行星內部發展出來,但是濃厚廣闊的大氣空間,可能存在適宜生命活動的溫度、濕度等條件,在這樣的氣態行星大氣層內,可能會存在生物。比如木星這種巨型氣態行星,它的大氣主要成分是75%的氫氣和25%的氦氣,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21倍,重量是太陽系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雖然木星的氣候環境對于我們地球人看來非常惡劣,但也并非不能發展出生命。
科學家推測,再這樣的巨大氣態行星中可能就存在某種生物,為了適應惡劣的氣態環境,會進化出在氣層中漂浮遨游的能力,由于沒有地面引力的束縛,借助氣流來活動,這種生物的體型會非常龐大,終生生活在氣態環境中,就好像地球上的海洋動物生活在海洋中一樣。 而他們的能量來源可能是大氣中所含的氫氣,大氣中的閃電帶來的能量、或者來自恒星的光能。甚至可以進化出類似地球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將吸收的恒星光能存儲起來。而且在這樣的大氣環境中,也可以進化出各種不同種類的生命,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食物鏈系統。
宇宙極其廣闊,人類在生命的探索過程中發現,要想能發現未知生命,我們必須要打破對生命形式的定義。科學家曾經對宇宙未知生命可能存在的方式,作出如下四種定義:第一種是人造生命形式,這是一種以硅或別的無機物或化合物(不排除有機物,如生物計算機、光腦)為基礎的生物,由人或其他高等智慧生命創造,它們只能于外界交換能量和信息,不能進行新陳代謝和繁衍,比如人工智能生物。第二種是以能量形式,或者等離子形式存在的生命體,這種生命體以人類不可見的方式存在,可能存在于太陽這樣的恒星之中。 第三種是以電磁波形式存在的生命。第四種是以純信息(或者意識)形式存在的生命。
對于科學家的以上假設,可能有人覺得腦洞開得有點大。但是要知道,我們人類還沒有出過太陽系,最近一百年才實現無線通信和電子信息交流,宇宙那麼遼闊,我們目前能觀察和探測到的可見宇宙,僅僅占整個宇宙物質的4.9%,另外還有68.3%的暗能量和26.8%的暗物質,以我們的科技根本探測不到,也根本想象不出來,暗物質世界是什麼樣,有什麼樣的生命在在那里。
人類在探索未知的過程,就是不斷打破認知邊界的過程,對于目前出現的地球大氣中的神秘現象,我們做出了大膽的大氣生物的推測,引導我們不斷去探索求證,相信有一天我們能發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