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荷華大學研究團隊已經確定了火星地殼含有更高濃度的化學元素硅,這可能就意味著火星的地殼與我們自己星球的原始地殼起源相似。
火星的表面與地球不同,火星上分布的幾乎是均勻的玄武巖,這是數十億年的火山活動和表面流動的熔巖最終冷卻的產物。與我們地球不同的是,地球的表面經過不斷的重塑和板塊運動,早期的地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對于科學界來說,直至今天它還依舊是一個謎團;而火星和火星地殼的形成也同樣如此。
科學家們認為,火星形成于大約45億年前。有一種主流的理論認為:火星是通過太空中巖石的巨大碰撞形成的,這種碰撞具有強烈的熱量,產生了一種完全液化的狀態,也稱為巖漿海洋。而巖漿海洋逐漸冷卻,產生了一層地殼,就像一層皮膚,最終形成了獨特的玄武巖。
由于火星沒有像地球大陸移動那樣經歷全面的表面重塑過程,所以在過去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火星的地殼歷史實際上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故事。但在最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火星上的化學元素硅濃度高于純粹玄武巖環境中的預期,所以揭示火星地殼如何形成的,有助于我們了解地球起源和演變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