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經濟和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著天文研究事業的進步,從神舟5號升空開始,中國在探索外太空的路上加速前進,獲得很多的成就。
神舟13號也完成了它的宇宙探索任務 ,航天員翟志剛也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成為了第一個在太空中漫步的中國宇航員,他和自己的隊友一起實現了出艙,也標志著中國航空航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漂浮的地球
當然,出艙并不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實際上,2008年開始我們就已經具備了實現出艙的能力,相信很多關注航天工作的朋友應該都還記得 翟志剛當時從太空中向地球上的大家問好的場景。
當五星紅旗出現在畫面當中的時候,我們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國家和民族的強大,也從他的口中了解到了更加真實的太空場景。
比如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有人曾經問翟志剛,出艙之后進入到太空的時候,心里面是什麼樣的感覺。
很多人以為他會說其實差異不大,但是最后得到的答案卻引人深思。
按照他的說法,當他走入太空之后, 地球正好懸浮在他的頭頂上面,完全沒有任何支撐和依靠,像一個 斷了線的氣球一樣,就那麼飄蕩在宇宙當中,好像下一秒就會突然飄走,這樣的景象讓他本人覺得有一些心慌很害怕。
對于他的描述,很多人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雖然我們說,地球在整個宇宙當中其實相對來說 不管是體積還是重量都是很小的,但是對人類而言,它依然十分巨大,至少和一根羽毛比起來絕對是一個超級龐大的存在。
我們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羽毛為什麼會很容易飄起來,但是地球這個級別的重量, 怎麼可能可以跟羽毛一樣,穩穩當當地飄在空中呢?
要知道, 地球的重量可是超過了60萬億億噸,別說飄起來,只要不加速下墜已經是好的了。
那麼,這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是什麼樣的神秘力量能夠讓這個巨大的球體飄起來?
事實上,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就相當于回答了其它所有天體類似的現象,因為 它們其實也和地球一樣,在太空中漂浮著,甚至在體積和重量方面又要比地球大出很多。
所以直觀上來說,整個宇宙空間當中的 天體本來都應該向從天而降的雨水一樣,不停地往下墜落,但是它們并沒有,而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物理學上把它叫作萬有引力。
背后的力量
對于這個詞語我們肯定都不陌生,提到它我們就會想起 牛頓和蘋果之間的故事。
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 正是有了萬有引力的存在,成熟的蘋果才會從樹上掉下來。而這種引力不僅存在于地球內部, 也廣泛存在于宇宙空間當中。
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已成為了 近代物理學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支柱,天文學現在今天所取得的進步和發展也都建立在此基礎上,可以說他為人類的生產生活以及科學技術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在牛頓之后,物理學家們陸續又提出了很多經典的理論, 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個學說和萬有引力一起,奠定了近代物理研究的基礎。
而相對論本身有分成兩種, 一個是廣義相對論,另外一個是狹義相對論。
所謂廣義相對論,闡釋的是 天體在宇宙當中的活動規律,尤其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存在,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黑洞,以及從恒星發展來的中子星。
因為它們本身都有著非常大的引力,所以也就成為了最重要的研究對象,正是在廣義相對論當中,我 們可以找到一些關于地球漂浮的原因。
按照這個理論的說法, 宇宙就像一片海水一樣,雖然在我們的眼中看起來,除了天體存在的地方,其它空間都是虛空,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那些看起來空蕩蕩的地方其實是有東西存在的, 所有的天體就像海洋當中漂浮著的生物,而那些看不見的地方就是海水,海水所提供的浮力把這些生物托舉起來,讓它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動,而不用擔心會墜落海底。
所以,對于太空而言,人類能夠看到的并不是全部。
比如我們都知道有一個名詞叫 暗物質,說的就是我們當前的技術無法觀測到的存在,但是它們卻在發揮著非常客觀的作用,也許這些 天體的漂浮就和它們有關。
地球并不是像一根羽毛一樣,輕飄飄地漂浮在空中,相反,它很有可能其實是留下了痕跡的,比如它本身的重量 對時空會造成擠壓,并且留下痕跡,只是我們目前還無法找到而已。
也許某一天, 出現一個超級無敵巨大的天體,讓周圍的空間也無法承載它的重量,這個時候它就會掉落到某個黑洞當中, 開始了它的墜落。
結語
所以說, 地球的漂浮即使只是我們肉眼看到的一種假象,在這背后,也有著非常復雜的原因。
除了萬有引力之外,宇宙本身的結構和組成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且事實上這個漂浮物并不是那麼穩定。
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天體從宇宙誕生開始, 一直都處在持續不斷的運動當中,伴隨著宇宙的膨脹,速度也會越來越快,只不過在我們的感知范圍當中,地球好像一直都保持一種靜止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