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也就是太陽系誕生初期,科學家認為太陽是在上一代死亡以后的恒星當中誕生的,太陽誕生以后吸收了周圍大量的物質,所以太陽的質量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質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我們就能夠看出太陽的質量非常大,太陽對于人類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太陽,那麼地球上就不可能誕生生命,科學家認為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主要是因為地球滿足了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比如說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豐富的水資源等等,如果一顆行星能夠滿足這些基本條件,那麼其它行星誕生生命的可能性也會很大。
人類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從人類誕生到現在,人類一直都在研究世界的奧秘,人類經過幾千年的時間,已經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在人類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過很多詭異的實驗,這些實驗讓人類的三觀都發生了變化,比如說雙縫干涉實驗,雙縫干涉的產生要從1913年開始說起,當時波爾在一次實驗中,提出了氫原子的量子化假設,後來到了1924年的時候,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的概念,他認為電子可能是一種波,并且利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後來科學家發現光的運行和電子的運行是一樣的,當時有很多科學家都認為電子是一種波。
不過在科學界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光是一種粒子,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在科學界爭論不休,為了證明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于是科學家做了雙縫干涉實驗,雙縫干涉實驗把量子世界和量子力學的詭異性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我們正常人的認知當中,萬物都是可以確定的,都是能夠描述的,也是能夠預測的,在經典物理學中,我們能夠計算出物體的運動軌跡和方向,并且能夠預測未來能夠發生的一些事情,但是雙縫干涉實驗徹底顛覆了人類的認知,首先科學家將一個擋板放在前面,擋板上有兩條狹縫,擋板后面是屏幕。
然后向擋板發射光,大部分光會被擋板擋住,光線只能夠通過兩個狹縫,如果光是粒子,那麼屏幕上就會出現兩道杠,如果光是一種波,那麼就會出現多條杠,也就是干涉條紋,科學家經過第一次實驗之后,發現墻上出現了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這個結果證明了光是一種波,後來科學家做了第二次實驗,不過這次實驗和第一次實驗不同的地方在于,科學家在狹縫的后面加上了電子探測器,這樣能夠準確的看到光子是從哪個孔穿過去,最后科學家發現,光子要麼從左邊穿過去,要麼從右邊穿過去,這個實驗結果證明了光是一種粒子。
最終科學家定義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經過這次實驗之后,科學家發現,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和觀測者有關系,當雙縫干涉實驗在沒有觀測者的時候,粒子就處于疊加狀態,這個疊加的狀態通過雙縫的時候,有一半會通過A縫隙,另一半會通過B縫隙,在沒有觀測者的時候,量子處于疊加狀態,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粒子形態,當我們去觀測它的時候,就能夠看到它到底是從A縫隙還是從B縫隙穿過,由于粒子的路徑被鎖定了,所以干涉條紋也就消失了,這個時候它就變成了波。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觀測者能夠決定事物的最終結果。
這個實驗不僅僅顛覆了人類的傳統認知,而且也讓科學家對世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量子世界中,原本所擁有的因果定律可能是不存在的,通過這個實驗,很多科學家表示,自己可能從未懂過量子力學,不過在量子力學當中,除了雙縫干涉實驗之外,還有比它更可怕的實驗,這個實驗就是貝爾不等式,貝爾不等式是1964年,英國物理學家貝爾提出的一個定理,他證明了如果隱形變量存在,對于兩個相互關聯的粒子進行不同的測量,得到的相關系數必須滿足一些約束條件,無論這些隱形變量的具體形式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在量子力學中的糾纏態,可以不滿足這樣的約束條件。
在量子力學的所有特性中,自旋的量子化很難用經典物理學來解釋,在1935年,愛因斯坦和波多爾斯基、羅森發表了一篇名為《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的描述是完備的嗎?》論文,這個論文的大概意思是:一對糾纏的粒子,如果將兩者分開幾萬光年,當我們對其中一個進行測量時,那麼另一個粒子也會受到影響,比如說A粒子自旋為上,因為兩者處于糾纏狀態,那麼遠處的B粒子自然就是自旋向下的,哥本哈根認為,在測量A粒子之前,它是處于既向上又向下自旋的疊加態,而測量行為一旦發生,波函數坍塌,就會得到唯一的測量結果,這個時候疊加態就會消失。
愛因斯坦認為這個過程存在漏洞,首先它不認可粒子的自旋狀態需要測量后才能夠得知,因為這樣是不符合物理實在性的,粒子的狀態應該從一開始制備出來就是確定的,比如說我們的地球,如果我們閉上眼睛,地球就不存在了嗎?愛因斯坦認為自旋狀態其實早已經確定,無論A和B相隔多遠,只要其中一個粒子被觀測到,那麼另一個粒子也會被觀測到,就像一雙鞋一樣,將它們分別放在地球和火星上,如果地球上的鞋是左腳穿的,那麼火星上面的鞋一定是右腳穿的,在當時哥本哈根學派和愛因斯坦學派一直爭論這個問題。
當時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直到貝爾出現后,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數學不等式,簡單來說,如果實驗的結果違背了貝爾不等式,那麼定域實在性不攻自破,這就證明愛因斯坦是錯誤的,貝爾不等式推導過程:Ax Ay Az Bx By Bz,+ + + - - - 設出現的幾率為N1,+ + - - - + ......N2,+ - + - + - ......N3,+ - - - + + ......N4,- + + + - - ......N5,- + - + - + ......N6,- - + + + - ......N7,- - - + + + ......N8,假設Pxy的意義是粒子A在x方向上和粒子B在y方向上的協作性,一致的為正,不一致的為負,那麼:Pxy=-N1-N2+N3+N4+N+N6-N7-N8。
而這個不等式的含義也很簡單,就是兩個機率差值中的絕對值必須小于或者等于1+第三個機率值,貝爾不等式能夠作為人類區分巨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一種方式,可以說它給兩個世界一個清晰的定義,貝爾不等式最終證明了量子力學是正確的,目前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被稱為是科學界的兩大支柱,貝爾不等式不僅僅證明了量子力學的重要性,它讓很多人都懷疑這個世界的真實性,我們的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的?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當中,如果說觀測者能夠改變事物的最終結果,那麼我們的世界有可能就是虛擬的,為了證明我們世界的真實性,科學家們也做了很多研究。
科學家通過超級計算機在持續2000萬個小時的工作下,最終成功制造出了一個虛擬的世界,而且從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開始模擬,在這個模式實驗中,科學家不僅僅模擬了宇宙誕生,所有的宇宙現象、宇宙物質、包括所有的宇宙定律都能夠模擬出來,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將時空、時間的概念加入其中,那麼我們就能夠看到一個完整的虛擬宇宙,并且能夠看到宇宙誕生至今的變化,以目前人類的技術已經能夠大概的模擬出一個虛擬宇宙來,那麼如果宇宙中存在高級文明,它們是不是完全有能力制造出一個真實的宇宙來?
不少科學家認為,人類極有可能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已經能夠制造出一個完美的虛擬世界來,這導致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讓科學家感到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馬里蘭大學的研究者曾經在研究弦理論的時候,發現我們的世界中,似乎存在糾正錯誤的代碼,這些代碼和我們現在的網絡中用來糾正錯誤的代碼是非常類似的,這些都可以證明,我們的世界或許是虛擬的,在微觀世界中,虛擬世界的感覺更加明顯,每一片葉子、每一個微小的物質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在這些微小的世界中,存在很多原子、分子、夸克等等。
我們的地球在宇宙中會不會也和原子一樣,渺小到根本看不到,這就類似我們人體當中存在非常多的細胞和微生物一樣,也許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個細胞,而地球上的生物是比細胞更小的病毒,目前人類能夠觀測到的宇宙直徑達到了930億光年,這個范圍并不是宇宙的全部范圍,可能宇宙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如果說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生物體,那麼我們就是宇宙中的細胞或者是微生物,宇宙外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目前科學家還在積極的研究當中,在我們現有的世界當中,確實存在虛擬世界,比如說人類設計的游戲,相信很多人都有玩游戲的經歷,在游戲世界中,人物會根據設定好的劇情和任務進行發展。
對于人類來說,游戲就是一個虛擬世界,但是對于游戲里面的人來說,它們并不知道自己處于虛擬世界當中,它們認為自己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而我們目前也是一樣的,人類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處于虛擬世界中,畢竟科學家現在還沒有找到宇宙中的BUG,小編真正的了解我們的世界,我們必須走出宇宙,這樣才能夠看到宇宙的全貌,目前人類的飛行速度連太陽系都沒有辦法飛出去,更別說飛出宇宙了,目前在我們身邊確實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元素,我們對世界物質的認知也并不是全面的,在我們的宇宙中,應該還存在很多人類還沒有發現的神秘物質。
比如說暗物質、反物質、暗能量等等,現在科學家也在積極的尋找這些神秘的物質,人類作為宇宙的產物,在宇宙當中只是相當于一瞬間的存在,對于宇宙來說,任何天體的死亡和毀滅都沒有任何影響,就像我們踩死一直螞蟻,并不會影響地球轉動一樣,不過小編認為,人類既然能夠成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而且人類在短短幾千年的時間內已經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只要人類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能夠解開宇宙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