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國的毅力號和中國的天問一號先后到達火星,拉開了新一輪探索火星的帷幕,在古代火星就已經是人類最為關注的天體之一,近代以來人類更是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來探索火星,究其原因就是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處于宜居帶,最有可能存在生命,探索它為以后人類移居火星做準備。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NASA向火星發射了第一個探測器,這麼多年來,越來越多的探測器 火星,力圖揭開火星神秘的面紗。
但是縱觀太陽系,距離地球較近的行星不止有火星,金星算是最近的一個,探測器從地球到達火星只需要100天時間就夠了,相比飛往火星時間縮短了很多,但是奇怪的是人類沒有花精力來探索金星,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火星,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剛開始人類也有打算登陸金星,畢竟距離這麼近探索起來更省時省力,對金星探索比較深入的是前蘇聯,一共向金星發送了16個探測器,但基本上都失敗了,只有13和14號比較清晰地拍到了金星表面,著陸之后堅持不到2小時就損壞了。
究其原因就是金星表面的環境實在是太惡劣了,科學家通過獲得的數據綜合分析,得出了金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結論,更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探索金星就沒有太大的價值了,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誰都不愿意做,所以人類才積極探索更可能存在生命的火星。剛開始探索金星是因為它距離地球比較近,而且周圍也有大氣層,所以猜測可能有生命跡象,經過一番探索才放棄了這顆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那麼金星表面的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呢?
雖然金星存在大氣層,但是它的大氣組成是二二氧化碳加少量氮氣,此外它表面的大氣壓強非常大,是地球的92倍,這相當于在地球海洋1000米深度的壓力,人類根本無法承受,別說移居了,短暫的停留科研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而且大氣層中含有強酸性物質,可以輕易腐蝕很多材料,表面溫度高達480攝氏度,就連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都自愧不如,這樣惡劣的條件根本不適合生物生存,也就沒了探索的價值。
反觀火星,它跟地球很相似,環境條件也好了很多,相比之下更可能存在生命跡象,這麼多年了人類發射了很多探索器,對火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正因為有探索價值,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投身到探索火星上來,我國也不例外,天問一號只是開端,未來我們將發射更多的火星探測器,和其他國家一道獲取火星更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