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自己稱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而人類引以為豪的智慧則來自于大腦。如果說心臟為人類提供了生命,那麼大腦對人類的重要性不亞于心臟,它為人類提供了智慧。
雖然大腦很重要,但它也極其脆弱,比如平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可能就會有腦震蕩,可以說是人類身體各個部分中最為脆弱的。然而在世界上有這麼一顆大腦,居然存活了2600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來自2600年前的大腦
事情要追溯到2008年8月,來自英國的考古人員在倫敦200英里外的村落中發現了一處遺址,最開始,這處遺址并沒有引起來考古人員的過多注意。
這處遺址里面存在著大量積水,在考古人員清理積水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黑色的堅硬物體,最初判定為陪葬品。
但將這個物品送去檢測后,考古人員這才知道,原來是顆來自于2600年前的人類大腦,并且大腦中存在著黃色的不明物質,隨后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赫斯林頓大腦,對黃色物質進一步開展研究活動。
相關檢測結果表明,那團黃色物質其實就是大腦的腦組織,大概是800多種蛋白質的聚集體。赫斯林頓大腦雖然經過了2600年的時間,但是腦組織依舊保存完好,只是比正常大腦的腦組織體積縮小了一點,因此一些科學家驚嘆這顆大腦還活著。
注意,這里說的活著,是指大腦還保存有完好的結構,而不是說它還能進行相關的生命活動,比如信息傳遞、感知等。
清除了這顆大腦頭上的各種異物后,科學家甚至還能清楚地看見這顆大腦上面的紋路和溝壑,以及一些頭骨斷裂的傷痕。
初步判斷這些傷痕是由于大腦的主人遭受到了斬首或者別的酷刑,但科學家關于腦組織為何會保存完好的原因卻沒有丁點頭緒。
世界上任何生物死亡后,軀體都會腐爛,人類也不例外,并且大腦是最先分解完成的器官。因為大腦主要是由80%以上的水分和諸多脂肪構建的,這些成分是最容易被分解的。
根據科學家進行的相關實驗,人類的大腦最快5年、最慢10年就會被分解成顱骨。而這顆大腦在被斬斷之后,并沒有人對其進行妥善保管,很容易就被外界的細菌微生物腐蝕,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森森白骨。
科學家甚至還模擬了相關實驗,最后也證明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人類大腦會更加脆弱,腐爛速度會更快,那赫斯林頓大腦是怎麼做到不腐爛的呢?
為什麼能存活2600年
經過十年的漫長研究,科學家終于稍微有了眉目,那就是蛋白質聚集,這種大腦蛋白質聚集情況被醫學界稱為緊密折疊蛋白質簇,在以前,關于蛋白質聚集醫學界只觀測到了錯誤折疊蛋白質結構,尚未發現這種聚集情況。
錯誤折疊蛋白質結構屬于緊密折疊蛋白質簇的一種,它導致人類有較高幾率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癥或者帕金森氏癥,雖然蛋白質聚集對人類不友好,卻意外使這顆大腦存在了2600年。
在赫斯林頓大腦的腦組織中,科學家發現部分支持神經和腦細胞結構蛋白質緊密地聚集在一起,這種緊密折疊蛋白質簇的形成會使腦組織結構趨于穩定,也更加不容易分解。
不過也有科學家對此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就算部分神經和腦細胞結構蛋白質可以緊密聚集在一起緩解分解速度,那也絕對不可能將分解過程延緩2600年。
2600年大概是多長的時間呢?從秦始皇建立秦朝到如今2022年,也不過才2200多年的時間,2600年是個極大的時間跨度,因此這些科學家說得也不無道理。
他們認為赫斯林頓大腦憑借自身是不可能保存那麼完整的,一定還有外界因素的作用。對最初發現大腦的地方進行細致的觀測和研究,最后得出結論——當地的環境造就了它。
那處遺跡一直處于封閉狀態,并且內部環境寒冷,而大腦所處的深坑中充滿了積水,這種環境可以有效抑制大腦的自然分解速度。
不過這種說法也遭到了質疑,因為周圍環境溫度再低,也不可能降到零度,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再慢,也不可能2600年的時間還沒分解完成。
也有人提出抑制自體溶解的猜測,自體溶解是指人類死亡后,身體各部分會利用酶物質進行化學反應從而加速身體腐爛的速度。
而酸性化合物可以抑制分解進程,因此他們推測可能是大腦外部存在某種酸性物質,這種物質進入大腦后就抑制了大腦分解進程。但這種說法也有些站不住腳,因為科學家并未在大腦中或者大腦存在的周遭環境中發現任何酸性物質的蹤影。
至于赫斯林頓大腦到底為什麼經過2600年的光陰依舊完好如初,科學家目前只給出了這幾種猜測,無法提供強有力的證明,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會解開這個謎題。
研究意義
赫斯林頓大腦之所以受到科學家的重視,不僅僅是因為它歷經2600年依舊保存完好,還因為赫斯林頓大腦對當地生物學、醫學、腦科學等領域具有重大研究意義。
科學家聲稱,這顆大腦有助于醫學界攻破阿爾茨海默氏癥、帕金森氏癥等醫學難題。因為目前對這些病癥形成的原因,主要歸結于錯誤折疊蛋白。
如果科學家可以弄明白赫斯林頓大腦緊密折疊蛋白簇和錯誤折疊蛋白的之間的差別,或許人類可以消滅阿爾茨海默氏癥等諸多疾病。
英國倫敦大學的神經學家阿克塞爾·佩佐德對此解釋道, 大腦中存在的主要突變會造成蛋白質聚集,形成折疊結構,這些變化會導致人類患病,而這顆大腦雖然發生了蛋白質聚集,但科學家并未發現有相關疾病存在的跡象。
科學家花費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終于使赫斯林頓大腦的腦組織狀態穩定下來,然后他們就緊鑼密鼓地運用各種科學手段對其進行研究。
很快,英國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學會界面雜志》上宣稱,成員通過使用聚焦電子光束對赫斯林頓大腦進行觀察,發現這些蛋白質居然恢復了正常活性特征,這無疑是個重大發現。
同時他們也發現,赫斯林頓大腦表面沒有毛發的存在,面部皮膚和其他一些軟組織也沒有存在跡象,這讓科學家有些困惑不解。
另外,通過對頭骨進行放射性碳測定,研究人員確定這是來自公元前673年——公元前482年期間的男性大腦,是在身體各個部分分解完成后才保存下來的,也沒有發現人工保存的痕跡。不過赫斯林頓大腦的DNA保存情況很差勁,沒有辦法獲得有關DNA方面的更多信息。
而這些新發現,越加讓科學家摸不著頭腦,赫斯林頓大腦更加神秘起來,或許要將這顆大腦的所有謎題解開,還需要科學家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研究。
雖然人類已經掌握了較高的科學技術,但自然界中依舊充滿著許多謎團。哪怕是人類天天使用的大腦,科學家也無法對大腦的運行機制等問題給出詳細的解釋分析。
不過我們也要對人類的智慧有信心,只要科學還在進步,我們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答案,進一步了解人類自身,也進一步了解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