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文學雜志社曾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其科研團隊表示在距離地球36.5光年外,發現一顆環繞紅矮星運轉的「超級地球」。
并將其命名為羅斯 508b,同時確認了這是一顆宜居星球,且不排除其上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紅矮星散發出暗淡的光線
這一發現被公布與眾后,許多人對于羅斯 508b是否能夠成為第二個地球,以及上面是否會存在外星文明表示了疑惑。
如果其上真的外星文明存在,那是否意味著對面也能觀測到我們的行為了呢?
與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
羅斯508b是一顆圍繞著名為羅斯508的恒星運行的行星,其年齡據推測和我們的地球極為相近。
不過其星球質量卻大約是我們地球的4倍多,科學家們才將其稱為超級地球。
地球與其他星球的體積差距
雖然羅斯508b體積比我們地球大上不少,但其距離該星系的母恒星僅有0.053個天文單位,換算成我們這邊,就相當于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要縮短20倍,可以說是非常近的距離了。
并且其公轉周期也十分短,大概每11天左右就可以繞其母恒星跑一圈,在那里度日如年可以說是相當貼切了。
行星繞著紅矮星旋轉
從這些數據中來看,雖然羅斯508b不像是能稱之為「超級地球」的星球,但也要結合其所在星系的母恒星來看,畢竟咱們地球的環境因素也都要考慮太陽才行。
作為羅斯508b的母恒星,羅斯508是一個非常暗淡的紅矮星,其質量僅僅只有太陽的18%,半徑只有太陽的20%,所以它能釋放出的熱量相比太陽就十分微弱,如果不是羅斯508b靠的近,根本無法達到和地球一樣的水平。
但也正是由于羅斯508b適宜的位置,使得它的地表應該不會出現因恒星暗淡造成星球整體長期處于極寒的狀態。
太陽、紅矮星、紅巨星體積關系
而且據報告顯示,羅斯508b其星球表面約70%的面積是巖石組成的陸地,這點倒是正好和地球相反,但這并不影響科學家們對于其環境與資源狀況的推測,許多科學家都認為羅斯508b應該同地球一樣,存在一定的 水資源。
而一旦在后續觀察或探索中能從羅斯508b上找到水源的存在,也將大大提高這顆「超級地球」作為宜居星的可能。
巖石星球表面
其實超級地球并非是羅斯508b的專用代名詞。
學術上的超級地球是廣泛代指宇宙中那些和我們地球有著高度相似的自然資源、生存條件、地質構造的巖石行星,也被稱為「超級類地行星」。
和地球構造極為相似才被成為超級地球
其中不要小瞧了星球的 地質板塊,科學界目前普遍認為,許多物質的誕生正是靠著星球的板塊運動所產生的。
而我們目前所生活的地球,至今仍是我們人類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個擁有地質板塊構造的星球。
正是有了板塊運動,許多被積壓在地下的物質才能來到地表,通過火山、地殼裂縫等,與其他元素碰撞,形成新的物質,也正是這些復雜的物質交換才構成生命誕生于存續的基礎。
星球板塊運動為星球帶來孕育生命的可能
所以科學界目前在探索宜居星球時,首要的參考標準之一便是此星球是否具備如同我們地球一樣的板塊結構。
而要分辨它們是否具備我們這樣的板塊條件也不難,火山、峽谷這些天然的地形就是一顆星球是否存在板塊的最好證明。
火山噴發帶來構成生命所需要的硫化物
而除了研究地質板塊,水源也是尋找宜居星球不可或缺的元素。
我們人類目前已知的所有生命形式幾乎都與水有關系,從植物到動物,水將我們認知中的生態串聯起來。
比起尋找板塊結構,確認一個星球是否具備水源,不僅是我們人類考察該星球是否適合宜居的重要因素,同時也能幫助我們判斷該星球是否存在與我們相似的生命體。
任何生命的誕生與存續離不開水源
自我們觀測宇宙以來,目前人類已經確認的系外行星就有5000多顆,有約70顆被科學家們劃為了宜居性星球。
其中有與我們地球有十分相近的環境基礎又離我們不遠的便是一顆名為格利澤667Cc的行星。
格利澤667Cc假象圖
667Cc距離我們僅22光年,比起最近發現的羅斯508b都還要近,質量同樣比地球要大出四倍多,且地質結構與地球的相似度達到了驚人的84%。
而且科學家們還發現在格利澤667Cc上居然還存在著濃厚的大氣,也正是因為這些大氣的存在,使得格利澤667Cc可以有效的保護星球內部的環境不受宇宙輻射過多干擾。
大氣可以保護星球內部環境免收宇宙輻射
通過各項數據與觀測結果,科學家們還推測出了格利澤667Cc的地表溫度應該在60攝氏度左右,其地表很有可能存在水源與生命活動的痕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格利澤667Cc所處的環境是一個三恒星系,也就是我說的「三體星系」,三顆恒星互相環繞,都擁有這各自的宜居帶,而我們格利澤667Cc就是位于其中的一顆恒星至上。
這樣獨特的生存環境也讓格利澤667Cc成為科學家們最為關注的「超級地球」之一。
三體星系由三顆恒星環繞構成
除此外還有在2011年被美國NASA公布的超級地球「開普勒-22b」。
不同于之前兩位離我們比較近,開普勒-22b位于距離我們638光年外的天鵝座中,其半徑是我們地球的2.4倍。
據估算,如果其大氣環境和地質條件與地球相似,那開普勒-22b的地表溫度就很有可能維持在22攝氏度左右,是一個極利于生命存續、發展的環境。
開普勒星系行星與太陽系行星對比
但比較可惜的是,開普勒-22b的質量足足有地球的50倍,這意味著當我們站上開普勒-22b時,我們很有可能會因重力倍拍扁在地上。
不過日后如果能有調節重力的技術出現,開普勒-22b仍然是一個不錯的宜居對象。
開普勒與地球的對比
而科學家們對開普勒-22b的研究性質之高也有一個原因是,如此適宜生命誕生的環境,即便我們人類目前無法踏足,那其地表是否會出現原生生命呢?
就像我們人類在不斷的進化中適應了地球的重力,如果開普勒-22b自行孕育出了生命,想必那些生命體也能克服開普勒-22b的超重力環境。
部分科學家猜測生命誕生自深海火山附近
從目前很多的觀測結果來看,我們還沒有觀測到有星球存在文明活動的痕跡。
這并不排除是我們目前的觀測水平仍然有限的原因,但不可否認,有一些行星即便其與地球結構、環境都十分相似,但存在生命的可能依然很低。
地球的環境在宇宙中極為罕見
就比如此次發現的羅斯508b,由于其與母恒星過于相近,其星球內部可能會出現「潮汐鎖定」的現象。
此類現象即為行星受到其他星球引力的影響,該行星表面向著恒星的一面將被持續炙烤,液態水將會被快速蒸發,另一邊則會被陰冷暴雨的環境長久覆蓋,如此極端的環境,雖然可以適用于星球殖民,但對于該星球 原始生命的存續卻是相當大的問題。
吵潮汐鎖定現象
所以也許羅斯508b確實有成為一顆「新地球」的不錯潛質,但希望在其上找到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外星文明并與之溝通,機率還是太小了。
如今我們人類所了解的宇宙仍然太少,許多現象與科學都僅僅是出于假設學說狀態,尋找超級地球與外星文明,不僅是為了尋找我們人類在宇宙中新的棲所和伙伴,也是為了不斷將我們所想的理論化為現實。
人類幻想前往其他星球建立人類明文
同樣,只有事實才是科學唯一的真理,相信隨著我們對更多「超級地球」的研究深入,我們終有一日可以踏足我們幻想中的第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