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這一形象,起源于巴爾干半島和東歐斯拉夫人的民間傳說。在這些傳說中,吸血鬼指從墳墓中爬起來吸食人血的亡者尸體。
此時,吸血鬼甚至都沒有被納入基督教的敘事中,他們并不是擁有超自然之力的異教怪物,只是野蠻的行尸走肉。
我們今天的流行文化中所定義的吸血鬼形象——古堡中風度翩翩的貴族,統率著蝙蝠、狼等眷屬的領主, 本來就源自文學創作。
英國詩人拜倫的私人醫生波利多利1819年所著小說《The Vampyre》是這類作品的開宗立派之作。
他以拜倫本人形象為原型,創作了該書的吸血鬼主角,魯斯凡爵士。
而將這一貴族吸血鬼形象發揚光大、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創作, 當屬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托克1897年寫的《德古拉》。
這部作品是徹底把傳統吸血鬼和哥特恐怖給綁一起了,以弗拉德三世為原型的主角 德古拉更是在很多現代吸血鬼作品中都擁有「始祖吸血鬼」的地位。
(配圖為《惡魔城》游戲中的德古拉)
吸血鬼這一意象,廣受現代流行文化的歡迎,從上世紀的《夜訪吸血鬼》,到本世紀的《暮光之城》,吸血鬼作品一直在推陳出新。
而ACGN文化自然也不會放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文學形象,包含吸血鬼元素的ACGN作品同樣是花樣百出。
當然,咱們這些「老二刺螈」都很清楚,凡事跟ACGN沾上邊,那自然是會給你整出點不一樣的活。
今天,就讓我們從「吸血行為」入手,看看ACGN中的千面吸血鬼形象吧。
01
暴虐的進食
傳統吸血鬼吸食人血的目的,就是為了進食。
人類是脆弱的,知性也是脆弱的,要想永久地延續知性,就要攝入比普通食物更寶貴、更純正的食物。
吸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把萬物靈長人類作為食物。
以進食為目的吸血的吸血鬼,我想,知名度最高的,應該就是kono DIO 噠了。
他那句「你還記得你吃了多少片面包嗎」已經成為了ACGN圈內流傳的名梗,這句話同樣也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類吸血的本質:
在他們獠牙下犧牲的人類,不過是一片小面包。
DIO在《JOJO的奇妙冒險》的第一部和第三部中都是主要角色,從他的形象演變上,我們也能看到「吸血鬼越來越不像吸血鬼」的趨勢。
第一部中,吸血鬼的設定就很哥特恐怖——神秘的石鬼面能把人變成吸血怪物,只有天賦異稟的人才能在戴上石鬼面之后維持神智。
DIO變成吸血鬼之后的行徑,也非常傳統。
制造眷屬,占領城市,把人類當小面包一樣食用。
到了第三部,引入替身的概念之后,DIO本人吸血鬼的身份反而淡化了很多。
他招募來的替身使者,很多都是直接花錢雇傭的,只有少數幾個和他直接見面的,被他埋了肉芽。
在戰斗中,他也不再會使用「氣化冷凍法」、「空裂眼刺驚」等絕招,只會使用無敵的替身世界連續轟拳。
只有在他殘血找「小面包」吸血回血的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 他是個吸血鬼,而不是僅僅只是像空條承太郎一樣的肌肉猛男。
第三部中的DIO,比起傳統的吸血鬼,更像個強化人戰士。
和DIO相比,《月姬》中的高階死徒更像是傳統的吸血鬼。
死徒原本是人類,被其他吸血鬼吸血之后,吸血鬼將自己的血注入他們的身體內,可以令他們復活為食尸鬼。
這樣的食尸鬼毫無知性可言,連自己吸取的大部分血液,都會被身為其血親的吸血鬼奪取大半。
02
危險的纏綿
ACGN創作的一大動力,就是福利,吸血鬼這種恐怖的怪物進入這個領域,也得入鄉隨俗。
本來,吸血這個行為就伴隨著親密接觸與體液交換, 帶有一定的暗示。
ACGN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好用」的設定,在此之上作一番文章是必然的。
《噬血狂襲》這個經典老番就是其中之一,在這個作品的設定里,吸血鬼吸血可以補充魔力,也可以通過正常進食補充。
男主曉古城是吸血鬼的第四真祖,而女一號雪菜是獅子王機關派來監視他的劍巫。
當然,在這種后宮動畫里,你派多少人來監視男主,就會白給多少個,獅子王機關因此也被讀者們戲稱為 「獅子王婚介所」。
派一個,成一對,雪菜率先白給之后,第二個派來的監視者煌坂紗矢華也不落下風,延續了白給的傳統。
在《噬血狂襲》動畫化的部分里,曉古城還是那種很典型的后宮男主,跟誰都有一腿,但是跟誰都沒確定關系。
他只在需要使用真祖力量的時候,才會用到后宮。
話雖然這麼說,但動畫制作組顯然是很懂, 把吸血的畫面都做得特別蕩漾。
可是,根據小說設定,在未來的時間線上,曉古城成為曉之帝國的領袖之后,血之伴侶多達12位!
好家伙,這是完全不需要什麼黨爭了,直接把所有后宮全部打包收了。
《噬血狂襲》畢竟是表番,所以還算有那麼一點節操——曉古城每次吸血都是要干正事的。
不過,作為GALGAME的《美少女萬華鏡》就完全不用掩飾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少女萬華鏡》能夠擁有這麼高的知名度,一半功勞都要歸功于這位吸血鬼美少女——篝之霧枝。
一頭銀白的長發,一雙血紅的眼,白皙的皮膚,黑紅相間的華麗洋裝……篝之霧枝的外形,完美符合了玩家對于「吸血鬼美少女」的所有想象。
而霧枝的「吸血」,只要是由血液轉化而來的體液都能滿足。
這個設定, 直接把她從吸血鬼變成了魅魔,也成了這個游戲劇情推進的原動力。
《月與萊卡與吸血公主》中同樣有類似的設定。
在這部動畫里,女主第一次吸男主血的時候,那畫面著實把我逗笑了。
男主先用酒精消毒了手臂,女主害羞地問「我是不是該刷個牙」, 你們倆是擱這體檢采血是嗎?
自從吸血鬼作為一種文學形象出現后,這種生物就自帶一種陰郁的美感。
在現代流行文化的再加工下,這種危險而美麗的生物越來越接近人類,甚至可以執起他們的手,與他們相伴余生。
和傳統的「七仙女」式仙配人故事模式相比,吸血鬼這種自帶小惡魔屬性的主角,也許更符合現代流行文化的審美吧。
03
永生的詛咒
眾所周知,文學作品中的「永生」,很多時候,都是一種可怕的詛咒,吸血鬼同樣也背負了這份詛咒。
在某些ACGN作品中, 吸血本身對于吸血鬼來說,也是一種詛咒。
對《月姬》中的真祖來說,吸血沖動就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缺陷。
真祖和死徒不同,是完美的永生種,他們與星球和自然相連,坐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源」,完全不需要通過吸血來維持身體。
然而,他們生來就帶有吸血沖動, 終其一生,都要與這種沖動作抗爭。
一旦破過一次戒,吸血沖動就會成倍放大,覆水難收,直到最后墮落成喪失知性、渴求鮮血的怪物。
死徒出現的原因,其實就是這些真祖為自己準備的「備用糧」。
他們將人類轉換為死徒,用血之契約控制他們,方便他們在實在抵抗不了吸血沖動的時候豪飲。
愛爾奎特原本是真祖用來處決墮落真祖的兵器,在她被羅亞誘騙吸血之后,食髓知味的她一夜之間團滅了其他所有真祖。
她已經一度破戒,吸血沖動已經決堤,可她主觀上對吸血這件事卻極其抵觸。
愛爾奎特不愿意把同樣具有知性的人類作為食物,更不愿意對自己最愛的人咬下獠牙。
「因為喜歡你,所以不吸你的血。」
這份告白,宣示著她作為月姬的矜持與尊嚴。
對于《Hellsing》里的阿卡多來說,永生本身就是一種詛咒。
在他的觀念中,會老去、會死亡的人類遠比他這個怪物要高貴,如果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他一定不會接受血族之血的誘惑。
他贊美著女王的衰老之美,厭棄著自身永遠不曾老去的百變容顏。
阿卡多的吸血,會把對方的靈魂和生命都完全納入自身的存在內。
在漫長的歲月中,他積累了天文數字數量的生命,但混雜了這麼多靈魂的他,還能算是他自己嗎?
也許,他早就已經不是當初的弗拉德三世,德古拉伯爵,只是個誰也不是的厄夜怪客。
正是因為可以扮演任何人,所以無法成為任何人,所以沒有活著的實感。
「殺死怪物的只能是人類。」
這是吸血鬼之王最后懷有的執念。
吸血鬼題材的作品為何能經久不衰?究其原因, 是因為這個形象可做文章之處太多了。
他們既可以是渴血的怪物,也可以是危險的戀人,還可以是等級森嚴的社會。
他們一面享受著超人的力量,和漫長生命所帶來的知性,一面又得與吸血沖動相伴,隨時可能墮落成野獸。
這種獨特的矛盾與美感,就是吸血鬼在文學作品中頻頻亮相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