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世界上最大生物,大概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海洋一霸藍鯨。
藍鯨體長30米左右,體重100多噸,確實稱得上巨大的生物,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卻不是藍鯨,也不是動物,而是一片顫楊林。
這片顫楊林在地球上已經活了八萬多年的時間,占地約42.5萬平方公尺,整體重量超過6600噸,然而這麼一片龐然大物,如今卻正在慢慢被吃掉。
顫楊林又叫潘多樹,生活在美國猶他州,說它是一片樹林其實是不正確的。
因為這一片顫楊林都是由一棵小樹苗發展起來的,它們根莖相連,無性繁殖,基因相同,每一棵樹都是在復制上一棵樹,所以科學家才把這一片樹林稱為一種生物。
這種無性繁殖是很古老的生命延續方式,所以顫楊林是現存的、名副其實的古樹。無性繁殖有一定的優勢,那就是可以穩定地延續自己的生命,不受客觀條件制約。
當這個世界剛開始出現生命時,無性繁殖促進了生命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這些顫楊林共有47000多棵,當風從它們樹梢吹過時,顫楊林們一起搖擺,發出很大的沙沙聲。因此,人們又給它起了個威猛的名字,叫顫抖的巨人。
可是巨人也怕微小的生物傷害,專家發現,顫楊林的抗蟲害能力在不斷下降,現在已經成了昆蟲的美食。要是再這麼被無休止的啃食下去,顫楊林早晚會消失。
專家稱,這是無性繁殖的弱點,因為基因相同,無法像有性繁殖的植物一樣,通過每一代的基因變化,讓自己強大起來。就是說,大自然在變化,其他生物種族在不斷進化,唯有顫楊林還是老樣子。
除了昆蟲啃食的問題,土壤中的細菌也在不斷進化,有些細菌會影響植物健康,從根源上就傷害了顫楊林,而顫楊林根莖相連,一棵樹生病,一定會傳染給其他的樹。
顫楊林經歷了冰河時期,在極寒天氣下,生物大滅絕的危險中活了下來,是生命力非常頑強的植物。它見證了地球生物的重新誕生,人類文明的興起,到了現在,卻沒抵擋住昆蟲的啃食。
猶他州本來是個植被茂盛的地方,生態環境好,無數的動物在這里安家。可由于人類亂砍亂伐森林,這里的氣候逐漸發生變化,缺少植被,動物的口糧也在逐漸減少。
缺乏食物的動物便開始啃樹皮,顫楊林樹干細,長的也不算高大,動物們啃到顫楊林發現口感還行,便一窩蜂似地來拿顫楊林當食物。
啃食樹木的動物和昆蟲都很聰明,專挑嫩葉下手,還沒長成大樹的顫楊林就遭了殃。
這些食草類動物不是沒有天敵,而是它們的天敵也因偷獵者的濫殺行為數量越來越少,成了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的局面。
眼看著顫楊林受動物的不停啃食,細菌感染又讓它們患上了嚴重的疾病,樹皮潰爛,樹葉出現斑點和空洞。
為了保護顫楊林,人們在林中噴灑殺蟲藥,希望趕走啃食樹葉的昆蟲。可是這些昆蟲也在殺蟲藥中逐漸進化,耐藥能力愈發強大,一般的殺蟲藥根本殺不死它們。而昆蟲進化后,對顫楊林的傷害就更大了。
目前的顫楊林,已經有很多樹出現樹干空洞的問題,風雨大一些,直接就能把這些空心樹吹斷、吹倒。
人們又想出人工培植的方法來讓顫楊林延續下去,可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顫楊林的基因問題。八萬年的時間,顫楊林的基因一直保持這個狀態,出現病害,也是基因太弱導致,跟培植方式沒有關系。
就算人工種植成功,昆蟲依然會認準顫楊林當食物,土壤里的細菌從前能感染它們,讓其生病,人工種植后,顫楊林還是不能抵御這些疾病的侵害。人工種植一萬畝,這一萬畝也不過是重蹈覆轍而已。
在農作物的培育上,讓作物變的更健康的直接方法,就是雜交,改善原來孱弱的基因,讓它們自我救贖。鑒于顫楊林是無性繁殖,可以使用嫁接技術。總之,無論什麼方法都得一試。
現在,猶他州政府已經禁止了顫楊林附近的打獵活動,還用柵欄把顫楊林圍了起來,防止鹿、馬、牛等吃草動物吃掉新長出的嫩植株。這些手段有一定的效果,樹林里長出了新的小樹。
如此大面積的顫楊林早就在猶他州形成了一個固定的生態系統,很多植物和動物依靠顫楊林生存。要是任它們被傷害下去,生態系統肯定會遭受嚴重損害。
不要以為顫楊林沒了,可以種植其他的樹木代替,要知道顫楊林在這里生活了八萬年,與周圍的環境是一體的。顫楊林要是受到了影響,其他物種和環境的發展都會受到制約。 若是不早點引起重視,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意料之外的危險。
有人還想過改變顫楊林的繁殖方式,讓它從無性繁殖變為有性繁殖,后代的健康度就提上去了。
但是新的疑問也隨之出來了,顫楊林之所以八萬年沒有改變過無性繁殖的方式,證明它們在這麼多年的進化中還是認為無性繁殖是最適合的。
如果人類刻意去改變,會不會對顫楊林造成什麼危害?
畢竟,人類的科技很先進,但大自然的所有生物都需要人們尊重,不是每個生物都能承受人工干預的后果。因此,保護顫楊林,還得想其他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