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太陽誕生于50億年前,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太陽是從上一代死亡以后的恒星中誕生的,在引力的作用下,大量的物質開始向中心坍塌,當內部壓強越來越高,核聚變反應就會啟動,太陽就是在這種環境中誕生的,太陽的誕生以后吸收了周圍大量的物質,所以太陽的質量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質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我們就能夠看出,太陽的質量是很大的,太陽是一顆恒星,太陽從誕生以后就開始不斷的釋放熱量,到現在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之久,太陽內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核聚變反應。
通過核聚變反應,太陽能夠釋放出光子和熱量,現在我們知道,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左右的時間,不過光子并不是在一瞬間產生的,科學家經過研究得出,太陽的光子從內部到達太陽表面需要15萬年的時間,地球每秒鐘接收到的太陽光熱量大約只有22億分之一,不過大家不要小看這22億分之一的能量,這22億分之一的能量相當于地球上一百萬噸煤炭燃燒的能量總和,對于人類來說,太陽的能量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科學家認為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就是因為地球處于太陽系的宜居地帶,所以地球上有適宜的溫度。
除了這個條件之外,地球上有豐富的水資源,充足的空氣,這些條件使得地球能夠誕生生命,根據達爾文的進化得出,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簡單生物進化而來的,由最初的單細胞生物進化為多細胞生物,由多細胞生物進化為海洋生物,由海洋生物進化為兩棲生物,由兩棲生物進化為陸地生物,人類就是由陸地生物猿類進化而來的,不過這一切都要感謝太陽,如果沒有太陽,那麼地球也不可能誕生生命,看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太陽能夠燃燒這麼長時間?
其實太陽的燃燒和我們地球上的燃燒是有區別的,地球上的燃燒是需要氧氣的,如果沒有氧氣,那麼火就會熄滅,而太陽并不是燃燒,是內部核聚變的反應,正是因為這種反應,所以太陽內部的燃燒是不需要氧氣的,發生在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其實就是四個氫核不斷聚變成一個氫核的反應,和地球的燃燒相比,核聚變的反應強度要遠遠超出人類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在太陽如此巨大的體積與漫長的時間作用下,氫核與氦核數量已經堆積到一個非常可怕的地步。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太陽才能夠源源不斷的釋放熱量,科學家經過研究得出,太陽每一秒鐘釋放的能量大約在400萬噸左右的氫。
到現在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的時間,再過50億年,太陽的壽命就會走到盡頭,不過隨著太陽質量的丟失,導致太陽對其它天體的引力也越來越小,目前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軌道都在不斷的膨脹,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引力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力,它其實是一種幾何效應,像太陽這樣大量的物質能夠顯著彎曲周圍的時空,使得其中的行星只能夠沿著彎曲的時空運動,在越是靠近太陽的地方,時空彎曲就會變得越明顯,所受到的太陽引力作用就越強大,由于太陽不斷進行核聚變,所以它的質量也在慢慢減少,不過科學家認為,太陽在壽命殆盡之前,會先變成紅巨星。
在氫元素快要耗盡之前,由于氫元素因為溫度不夠還沒有開始燃燒,太陽內部的輻射開始下降,太陽的外殼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內收縮,這引力塌縮的高溫將成為點燃氫元素的關鍵,在達到氦元素聚變條件下會發生氦閃,在氦閃過后,太陽內部的氦元素繼續燃燒,不過這個時候輻射壓已經遠遠高出了氫元素燃燒的階段,在如此高的輻射壓強下,太陽的氣殼已經控不住膨脹,這時候,太陽的體積會變成越來越大,最終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的軌道,到時候人類只能夠重新選擇家園,到那個時候,太陽系的宜居地帶就會向外推移,地球可能會變得和金星一樣。
金星和地球被科學家稱為是姐妹星球,金星和地球的相似度非常高,金星和地球一樣,都是一顆巖質行星,金星的半徑大約是6051公里,地球的半徑是6378公里,金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五分之四,從外表上來看,金星和地球非常相似,正是因為金星和地球非常相似,所以科學家在很早的時候就對金星進行深入研究,到現在為止,科學家向金星發射了多個探測器,不過有很多探測器最終沒有抵擋金星,這是因為金星環境非常惡劣,并且金星表面溫度非常高,而且還經常下酸雨,很多探測器在登陸金星之后都損壞了。
不過在多次失敗之后,科學家還是捕捉到了一些關于金星的資料,根據資料科學家得出,金星是一個表面熾熱、高壓的、并且有狂風暴雨的星球,在金星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很高,二氧化碳占到了大氣層百分之96,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有一些其它氣體,由于金星上面二氧化碳的濃度非常高,所以金星表面的溫度很高,高達400多攝氏度,在整個太陽系中,金星表面的溫度是最高的,在金星表面經常會釋放出強烈的風暴,風速能夠的達到每秒100米左右,科學家還發現,金星表面的壓力非常高,是地球壓力的92倍。 如果人類貿然前往金星,會瞬間被壓扁。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命也無法生存,所以科學家後來對金星的探索越來越少,科學家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表面的溫度也會變得越來越高,科學家推測,再過10億年,太陽的亮度會增加百分之10,到時候地球上的溫度也會增加,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太陽從誕生以后,亮度已經增加了百分之40,每10億年,太陽表面的亮度就會增加百分之10,隨之溫度也會不斷的增加,到時候人類應該如何應對呢?科學家認為,太陽亮度增加百分之10之后,地球表面溫度會突然增高,這時候地球上的水資源都會被高溫蒸發。動物和植物都會因為高溫死亡,人類該如何應對這樣的環境呢?
科學家認為,人類最好的辦法就是星際移民,目前來說,在太陽系中,火星還是一顆比較適合人類移民的行星,火星除了大氣層稀薄,沒有磁場之外,其它條件都比較好,如果說火星能夠恢復磁場,那麼火星大氣層也會恢復,磁場能夠保護大氣層不被太陽風暴吹散,如果沒有磁場的保護,那麼大氣層也不可能存在,地球能夠擁有厚厚的大氣層,就是因為地球擁有強大的磁場,所以地球大氣層才能夠一直保持,不過想要恢復火星大氣層和磁場,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以人類目前的科技來看,人類根本沒有辦法恢復火星的磁場和大氣層,而且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后,火星會成為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
所以火星也不適合人類移民,在火星后面是木星和土星,這兩顆行星是氣態行星,在這兩個行星上面,人類連落腳的地方都找不到,而天王星和海王星在太陽系的邊緣位置,人類如果移民的話,天王星還是比較適合的,不過目前來看,天王星是太陽系中最冷的行星,太陽系的大氣層主要是由氫和氦組成的,天王星的季節能夠長達20年之久,在如此寒冷的行星上,生命根本無法生存,不過太陽膨脹以后,這顆行星上面的溫度應該會比現在的溫度高,不過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后,壽命只剩下記憶年的時間,移民到太陽系的其它行星,意義其實不是很大。
所以科學家現在已經把目光放在了太陽系外,現在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類似地球的行星,比如說開普勒186f,開普勒452b,開普勒438b,格利澤581g,開普勒22b等等,其中開普勒186f是人類現在發現最像地球的行星,這顆行星位于天鵝座開普勒186紅外星5顆行星中的最外層,和恒星的距離大約是5240萬公里,距離地球有500光年,這顆行星的體積和地球大小差不多,而且這顆行星有屬于恒星系的宜居地帶,在理論上來說,這顆行星非常適合人類生存,未來人類或許能夠移民到這顆行星上,不過對于現在來說,500光年距離我們太遙遠了,對于宇宙來說500光年相當于我們的5米左右。
但是對于人類來說,這個距離人類根本無法飛過去,目前人類連太陽系都沒有辦法飛出去,曾經在46億年前,科學家向太陽系外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發射這兩個探測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飛出太陽系,探索太陽系之外的奧秘,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旅行者1號探測器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并沒有完全飛出太陽系,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按照旅行者1號和2號的飛行速度,想要完全飛出太陽系,至少還需要上萬年的時間,對于人類來說,這個時間太漫長了,所以人類必須提升自己的飛船速度,這樣人類才有機會移民到其它星球。
目前科學家已經找到了提升飛船速度的辦法,比如說曲速引擎,這種飛行方式就是利用彎曲時空,產生強大的動力,使得飛船的飛行速度超越光速,如果人類能夠實現這項技術,那麼人類飛出太陽系就指日可待,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類從誕生以后就開始不斷的探索世界的奧秘,經過幾千年的科技發展,現在人類已經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很快,幾億年對于人類來說,已經非常漫長,在如此漫長的時間內,人類的科技一定能夠大幅度的提升,相信在幾億年或者是幾千萬年之后,人類能夠移民到其它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