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旅行有兩個方向,穿越到未來其實很簡單,速度接近光速或者靠近大質量黑洞,利用相對論時間膨脹效應就可以,而穿越到過去,物理學和哲學界大多認為不可能,只有一種方法可以用近乎渺茫的可能性穿越到過去,同時不違背光速不變和因果律。
愛因斯坦羅森橋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區域的四維通道,它是基于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兩個特殊解,黑洞和白洞建立起來的一種理論,科幻作品里稱為蟲洞。曾獲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認為,人類可以使用具有負質量的奇異物質撕開黑洞的表面,進入到事件視界內部,然后通過四維空間的連接從白洞中出來,這種穿越是瞬間發生的,不受光速的限制。
因此假設妳從地球穿越到《三體》小說里的三體星,立即支起天文望遠鏡看地球,由于妳和地球的距離是4光年,所以從地球發出的光走4年正好進入妳的望遠鏡,那麼妳看到的應該是地球4年以前的樣子,但是對于三體人來說,此時就是他們的現在,他們看到的地球就是現在看到的樣子,妳則是從未來世界穿越回現在的真正的時間旅行者。
如果想研究明朝的歷史,找一個600光年以外的行星穿越到上面,架起一個望遠鏡來觀看地球,明朝人的一舉一動就會真切地出現在眼前,它只是600年前的光線所編織的影像,無論妳做什麼都不會對它造成任何影響,因此也不會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和因果律。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能建立一個蟲洞呢?理論上說,我們需要首先確認白洞和負質量的存在,白洞是一種物質和能量只能被拋出,而不能進入其中的天體,人類雖然沒有發現過任何一個白洞,但有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廣泛存在的伽馬射線暴就可能是一種白洞,甚至還有人認為宇宙大爆炸就是一個短暫噴發的白洞。而負質量有點難以理解,它和反物質是不同的,反物質也具有正的質量,只不過它在遇到正物質的時候會發生湮滅,而兩個負質量物體放在一起,會受到萬有引力的影響而互相排斥。
一個正質量和一個負質量的物體在一起,會產生兩個相同方向的力,都指向正質量物體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正質量和負質量的物體會自發地向著正質量物體的方向加速運動,這顯然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相矛盾,隱約感到負質量這個概念很快就要被永動機民科拿來用了。但是負質量也并非空穴來風的偽科學,其實物理學界早已證明了負能量的存在,那就是卡西米爾效應。
在真空中的兩塊不帶電的金屬板,在距離10納米的時候會憑空產生相當于一個大氣壓的吸引力,這就是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真正的負能量,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方程,既然存在負能量,那麼負質量在理論上也應該存在,只不過到現在為止,人類還沒發現過任何負質量的存在而已。
在掌握了具有負質量的奇異物質以后,我們可以用它來制造一個框架,抵消黑洞產生的強大引力,然后根據量子力學的ER=EPR猜想,使用類似量子糾纏的方法,在黑洞和白洞之間建立一個四維通道,就可以制造一個在現實世界中可以穿越的黑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