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是一個直徑長達16萬光年的恒星系統,太陽系就位于一條獵戶臂的懸臂中,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為2.6萬光年。
關于銀河系的樣貌最早可追溯到1785年,當時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通過恒星計數方法,首次提出了銀河系為扁平狀的假說,認為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中心。
而隨著天文學的發展,時間來到了1918年,美國著名天文學家沙浦利,利用胡克望遠鏡對眾多球狀星團進行研究,發現太陽系其實并非位于銀河系的中心,而是位于銀河系的邊緣地帶,由此建立了銀河系透鏡形模型,人類開始對銀河系的結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我們如今所看到的銀河系圖,其實并非是銀河系的真實圖片,而是科學家觀測模擬出來的。 由于我們身處于銀河系之中,科學家只能通過觀測其他恒星來測量這些天體與地球的距離和位置,當收集到這些天體的數據后,再將這些數據通過計算機模擬出銀河系的全景圖,從而就能大致的確定銀河系的主體結構。
不過這些數據還在不斷的修正當中,2015年科學家研究發現,其實銀河系比之前所認為的要大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銀河系的直徑也從原來的10萬光年,修正到了16-18萬光年之間。
在我們看來,人類或許永遠都無法知道銀河系的真實樣貌,因為銀河系太過浩瀚,地球、太陽系也僅僅是一粒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