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我們為之驕傲,為之自豪,但是我們始終不敢相信這廣闊的宇宙竟然只有人類文明存在。
人類始終在追問,史前是否有文明,外太空是否有文明?
科學家在非洲發現神秘核反應堆,估計是20億年前的,立刻引起關注,核反應堆是現代科技的產物,為何離奇出現在非洲,難道這里存在史前文明?難道地球文明在不斷循環往復?
非洲發現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就在于核反應堆所代表的科技,這是現代科技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現代科技毀滅性力量的代表。
在愛因斯坦的理論支撐下,在美國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的領導下,美國成功控制、利用核反應堆,研制了原子彈,成為第一個原子彈大國。
美國首次使用原子彈,炸毀了日本廣島和長崎,給當地人民、生態環境留下了不可承受的后果,至今其惡劣影響還未消散。
核反應堆是現代科技的成果,核反應堆既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摧毀人類。核反應堆的核心部分就是濃縮鈾的反應。
鈾原子235是核反應的關鍵原子,它受到中子的撞擊會裂變成鋇和氪,釋放出2-4個中子,這些中子又會繼續撞擊其他鈾原子,引發鏈式反應,如同放鞭炮一樣,鈾原子會不斷裂變,直至消耗殆盡。
這個裂變過程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可以用于核能發電,也可以用于制造原子彈,不過核能發電所用的鈾原子濃縮程度相較核武器的要求略低。
鈾原子有一個極其相似的同位素,鈾238,它在被中子撞擊后不會產生新的中子,無法引發鏈式反應,釋放能量不足,無法用于核反應。
但是在自然界中99%都是鈾238,只有1%是鈾235,可見鈾235的珍貴。
回到1972年,法國人在非洲加蓬的奧克洛開采礦石,竟然發現了一座奇怪的鈾原子礦。人類利用鈾礦開發核能已經有許多經驗,鈾礦開采出的鈾原子235一般是一樣的,但是這里的鈾原子卻不同,鈾235比例不是一般而言的0.72%,而是0.29%,明顯分量不足,說明這些鈾原子已經發生過核反應。
可是,人類利用鈾原子開發核能的歷史不過是上世紀40年代的事情,德國化學家馬丁·克拉普羅特也不過是18世紀末發現的鈾原子,人類有在這里悄悄進行過核試驗嗎?
科學界進一步測量后發現,這座鈾礦20億年前就已經存在。
國際原子能機構非常重視,在加蓬召開會議研討,這個核反應堆已經運行了50萬年以上,共計消耗了500-800噸天然鈾,輸出功率大約是100千瓦。
核反應發生的條件非常嚴苛,人類為了實現核反應,控制好核反應不至于失控,能量爆炸,經過了多年的研究,犧牲了不少科研人員,也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
至今世界上能精準運用鈾原子核反應,制造核武器的國家也屈指可數。所以,這些天然鈾原子反應堆是如何在可控的范圍里發生反應的?
天然的核反應堆背后是什麼力量,有人推測是史前文明。
因為核反應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不過百年,而且至今也是尖端科技,仍然是國家科研實力的象征。在20億年前就出現核反應堆,實在令人懷疑。
而且,這些核反應堆發生的裂變反應都是可控的,沒有出現爆炸。控制核反應正是除了濃縮鈾以外的核心技術,自然能自己控制核反應這種說法太不可信,太神奇,人們難以相信。所以各種離奇的猜想都冒了出來。
其中一種說法認為這個核反應堆是史前文明的成果,吸引了眾多支持者。
他們認為,史前文明可能早就已經達到了人類無法企及的文明程度,甚至現在他們依然存在,只是以人類無法察覺的形式存在。
史前文明的存在引發了人們的熱烈討論,還有人基于這一觀點提出,地球文明是循環往復的,人類滅亡之后,還會有新的文明出現,重走人類的道路,就像我們重走史前文明的道路一樣。
這些說法的確吸引人,但是科學家追求科學和嚴謹,經過仔細的調查研究,對這個天然核反應堆給出了合理解釋。
其實天然核反應可能存在早已經被預測,20年前,加州大學就有兩個科學家大膽預測地球可能存在天然的鏈式反應。在非常嚴苛又巧合的條件下,大自然可以自發進行核反應。
加蓬的這個鈾礦正是這種情況,它的鈾原子含量很豐富,可以為核反應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材料,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里積累了許多快中子,快中子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慢中子,鈾原子235開始進行裂變反應,經由中子引發鏈式反應。
而且這里的水可以有效的控制核反應的速度,能夠持續幾千年,卻不會爆炸。核反應堆溫度過高,地下水會讓其降溫,水逐漸被蒸發完,快中子變少,慢中子也變少了,核反應逐漸停止。
但是地下水重新積累起來,快中子又會生成慢中子,開始新的鏈式反應。如此循環,可謂是天然的實驗室,既可以發生鏈式反應,又能夠控制反應不會引發爆炸。
加蓬的鈾礦是一個天然核反應堆,在諸多巧合之下,地下水承擔了控制核反應的任務,這個天然核反應堆一直在自發發生鏈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