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眼里,天空是半圓形的,而地面則是平的,因此有了「天圓地方」一說,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大家逐漸意識到,地球是一個圓形的球體,而天空則是無邊無際。對于浩瀚的宇宙來說,人類無比渺小,好似塵埃一般。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對宇宙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我們了解到所生存的地球存在于太陽系中,而在太陽系內有八大行星。除太陽系外,還有許多未知的秘密。
初時,科學家們認為宇宙是靜止的,到后來才發現,宇宙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它也有起點和終點,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宇宙的終結,真的會有那一天嗎?宇宙爆炸的話,地球該如何呢?
宇宙大爆炸
人類探索宇宙至今,它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們的認知,現如今,科學家們更多傾向于宇宙的誕生,是因為138.2億年前的「大爆炸」。并且更加認可量子力學中所說的「標準模型」以及「大爆炸宇宙模型」。
在大爆炸模型出現前,人們都認為宇宙是永恒的,一直存在的,也就思考不到宇宙終結這一層面,但隨著我們對于宇宙愈加的了解,從數據上來進行推斷后,人們發現宇宙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永生,它也是有開始和結束的。
據數據推斷,宇宙并非一直永恒存在,而是在某一個節點,因能量以及熱量的作用,而突然誕生,這些能量也就被科學家們稱為「奇點」。
眾所周知,任何事物只要有開始就有結束,那麼既然宇宙存在開端,也就意味著存在結束。
盡管宇宙在能量守恒的定理中,但能量內部的形態不會永遠固定,且宇宙不是靜止不變的,一切都隨著時間的流逝在變化著。
從質能公式中可知,宇宙中物質的質量與能量是等量的,且能量存在于物質之中。因此要宇宙保持不變是不可能的。
據研究結果可得,宇宙中最為充足的就是「氫元素」,其次是「氦元素」,這也是形成恒星的重要物質。
然而,在恒星不斷的核聚變反應中,其中的「氫元素」會釋放出其余元素,在越累積越多的情況下,宇宙很可能再也不存在恒星,只剩下一片黑暗,并且開始膨脹,直到爆炸。
大撕裂理論
2003年,宇宙大撕裂理論被首次提出,此論點一經提出,科學家們就開始著手對其的研究,最終通過研究遙遠的超新星,判斷出大撕裂理論確實有可能存在。
而這個理論如果真的成立,那麼需要證明宇宙確實在不斷膨脹。
而據目前的天文學觀測表明,宇宙中如今已經被「暗能量」所占據,占據成分高達70%,而「大撕裂理論」也就認為,在時間的推移下,宇宙將被這些「暗物質」所撕裂,并對宇宙的「末日」進行了預測。
根據推測,在「大撕裂」開始的前兩個月,地球將不再圍繞著太陽,到了前五天,月球將不再圍繞著地球,而在「大撕裂」來臨的前28分鐘,太陽將毀滅,地球則是到前16分鐘會爆炸。
此預測是由我國理論物理學家所推測的,推測線索是根據宇宙中大量存在的「暗能量」所得,并認為,宇宙之所以會走到那一步,極大機率是因為其中的「暗能量」。
什麼是暗能量?
暗能量是驅動宇宙運動的一種能量,不過人類如今的科學技術是完全無法對其進行觀測的,因為它和其他暗物質都沒有吸收、反射或輻射光的能力,所以被稱為「暗能量」。
不過,暗能量比暗物質還要獨特一些,作為能量,它有著物質的作用效應,卻缺少物質的基本特征,是罕見的一種能量。
那麼,暗能量是怎麼被發現的呢?這就要從宇宙的膨脹說起了。
1998年,美國天文觀測小組發現,宇宙中很多星系正在逐漸遠離地球,這也就證明,宇宙在逐漸膨脹,并且速度非常之快。
于是科學家們開始研究讓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發現是有一股力量在主導一切,這種力量能夠將物質分離開來,而它就是—暗能量。
167億年后
暗能量對于宇宙的存在,就好像打氣泵不斷在給氣球打氣,到達一定承受度之后,氣球就會爆炸。
而宇宙亦會如氣球一般,在擴張到不能再擴張時,就會全部撕裂開來,到那時,太陽會銷毀,地球將爆炸。
不過據研究猜測,如今占據宇宙70%的暗能量,已經遍布整個宇宙的角落,若是大撕裂真的來臨,在3290萬年前,銀河系就會因引力的變化而崩潰,也算是一種預示了。
并且科學家還猜測,宇宙大撕裂這一天,或許要到遙遠的167億年后才會發生,地球也將在宇宙終結前16分鐘毀滅。
到那時,人類不知是發展成為高等生物了,還是已經滅絕了。
總之,是離如今的我們很遙遠的事情,因此不必太過擔心。
結語
萬物都有終結的一天,無論是生命還是事物,都不會是永恒,盡管如今只是猜測,但或許宇宙亦是如此,也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某個證據又將告訴我們,宇宙是另外一個模樣的。
宇宙帶著太多的神秘面紗,渺小的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似乎什麼都無法改變,要想在這短暫的時間里,找到人生的意義,想必就連最權威的科學家也無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