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long ago,有這樣一群人,致力于引起人類動漫新巔峰。
他們「玩弄、挑釁、鄙視」觀眾,做出了一個多重詐騙搞笑鬼畜表情包番。
也是一個評分死活差0.1就能上8分的「糞作」(官方自稱)。
是的。
它就是「豎中指文學」的擁躉——《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以下簡稱《PP日》)。
為什麼小編要把這個4年前的老番(?)拿出來說呢。
因為《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第二季已在10月播出,
行吧,那小編就勉為其難淺寫一下吧。
看過的,沒看過的,都可以留下來聊一聊!
《PP日》是一部正片只有10秒鐘,「花絮」卻有24分鐘的番。
想必大家都曾經歷過被這樣的表情包支配的恐懼吧,這正是出自《PP日》「花絮」部分。
你制杖嗎?
不,我販劍
這部番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劇情、沒有深度、沒有內涵,和從前我們所看的番截然不同。
它主要由一眾新老日本二次元ACG領域的玩梗組成,加上制作組對觀眾們無盡的嘲諷,此番從第一集,內容就清新脫俗、高能頻頻。
在彼時「史上最強一月」的季節里,就有時隔十年重新回歸的《魔卡少女櫻》、業界大牛合力制作的國家隊《DARLING in the FRANXX》、被稱為「動畫圣經」的《紫羅蘭的永恒花園》等這些超級重量級的選手。
但是,《PP日》依然殺出一條血路,占據新番宣傳的大半風口。這樣看來,被稱為「霸權番」也并不是無跡可尋,而是從原作開始就注定的結果。
《PP日》的原作是由大川ぶくぶ創作的喜劇四格漫畫作品,于2014年11月29日在漫畫網站「MANGA LIFE WIN」上連載,于2015年結束第一季。
次年2月18日,作者宣布將在網站上連載自己的新作品《星色Girl Drop》。
該作講述的是一名普通男子高中生平大地,與他成為偶像回鄉后的未婚妻之間發生的故事,總體算是部戀愛輕喜劇,并且作者還在官網上設置了一個新番發售的倒計時為其造勢。
可到了第二天,大家才發現被騙了,因為網上出現的并不是這部超級套路的戀愛日常番,而是pop子和pipi美的兩張大臉,此時觀眾才知道,該作品實際上為《PP日》的第二季。
想象中的畫風
實際上的畫風
在日本本土,由于腦回路清奇的營銷模式和穩定的更新質量,《PP日》收獲了一大批熱愛它的讀者。
15年12月時,為慶祝漫畫單行本發售舉行的特典章節放送,由于瀏覽人數過度直接擠爆了網站伺服器。
動畫計劃也隨之而來,原預定在17年10月播出,宣傳廣告也早早開始了。
性感 美麗的pipi美
然而,宣傳鋪天蓋地的時候,官方卻又宣稱「King Records的錯誤」,本番將延期至2018年1月。
但那些宣傳怎麼辦?總不能打水漂吧。也就是這時,《PP日》劇組上下扯淡的氣質就初現端倪了——
官方毫不做作、毫不掩飾,直接將自己海報上所有寫著「2017年10月」的時間用筆劃掉,然后在上方寫上2018年1月。
好笑的是官方網頁直到開播、停播都一直保持著這樣界面。
事實證明,扯就是當代二次猿們最喜歡的特質。這一套簡單粗暴的營銷模式竟然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
此番播出僅僅兩天,就在N站上獲得了100萬重復播放次數,刷新了N站動畫類的百萬重復播放數紀錄。
一周以后,更是達到了恐怖的300萬;此外,還因為其獨特的話題性被直接霸占了日推的前三位。
其中最為第一集開頭時的經典對話「生氣了嗎?」,更是成為了當時二次元傳播最廣的梗之一。
《PP日》播出后,評分兩極化嚴重。
但打一星的,與給五星的理由竟然出奇的一致——都因為這部番是「糞作」。
從宮崎駿到新海誠,從《凡爾賽玫瑰》到《劍風傳奇》,從ACG到聲優,只有你想不到、沒看過的梗,沒有它想不起來、放不進去的梗。
《戀愛類游戲:ときめきメモリアル》
因此觀眾在彈幕中調侃得最多的就是「此番大概將所有的經費都用在買版權上了」。
到這兒就該簡單介紹一下「前情提要」了。
該番雖然美其名曰為動畫,但實際上根本就是影視動漫手段大雜燴。
它集幕后紀錄片、原稿放映、人物崩壞的PPT式動畫等形式為一體,是一部真正意義上讓人看不懂劇組究竟是窮是富的作品。
于是,經費就成為了觀眾為數不多能反調侃劇組的地方。
其實「看不懂」就是觀看這部獵奇動畫的正確打開方式,評論區有不少提問這部番「到底在講什麼」的帖子也正常。
但如果你真正地思考起來,大概就掉進劇組的陷阱了。
其一,沒有什麼高精深的原因,「糞作」這一個理由還不夠嗎?
其二,其實看每一話的標題,就基本可以明白這一話主要是什麼梗的集合。
例如第一集「明明奇妙的初遇」,集《馬里奧兄弟4》、《龍貓》、《你的名字》、日本搞笑綜藝「我就是我」梗等等等等,來描述pop子和pipi美的相遇。
更多的大家可以去網上搜索了解一下,小編就不再多說了。
《PP日》最開始只有日文原版,播出形式為一集分前后兩段,內容基本相同,但有著男女聲兩個版本。
聲優陣容真不可謂不強大,各路神番的CV齊上陣。
其中最受觀眾喜愛的大多是男聲優版本,在他們看來pop子和pipi美蘿莉的外形,配上離譜的男聲......
怪帶感的,毒性夠強。
《PP日》這樣離經叛道的作品,貌似更對美國動漫制作人的口味;
沒想到以「行業工匠精神所有者」著稱的日本動漫行業,也會制作這種打從誕生起就帶著「勞資就是糞作,愛看看不看拉倒」這種核心觀念的作品。
這個現象級的奇葩番劇終歸還是超出了所有粉絲的意料,一開始大家都以為這只會是部小眾向并且有點實驗動畫意味的話題作。
但它卻真的成為了商業收益高的一月霸權,并在官方公布播出時間的時候,被粉絲寄予連季霸權番的厚望。
小編如果擅自揣測這部動畫為什麼會成功,然后上上價值,實際上意義不大。
動畫本身挑戰傳統日本動畫固有框架,推出新嘗試的做法,本身就跳出了定勢思維。
真人出鏡、手稿演示、人物扭曲等多種離譜呈現方式
它推翻對任何群體都友善的敘述方式,而是從公布動畫化、公布聲優那一刻就開始講述「故事」,如果想要領會各種META樂趣,對觀眾的情報能力首先就有要求。
第一話官方就在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對觀眾們進行了「友好提示」。
它一反常態地把自己做成了一個即時「詐騙」動畫,那麼它的成功必然也是反套路的。
實際上若要嚴格說,無論觀眾夸獎或是批評抹黑,動畫本身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
在疲于內卷,繞來繞去循環式地活得像個套路的人們心中,這樣的作品反而令人眼前一亮。
這樣的行為藝術,找的不是傳統意義的「好內容」,而是刺激。
從沒一話開頭的「快跑」,到每一話片尾的「存活確認」。
調侃的彈幕之下,是觀眾心已經被爽翻了的表現。
這樣令人「失望」的動畫,小編很難不問官方一句:
有沒有第三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