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描述了宇宙萬物的本質,即狹義相對論中:一切存在(靜止)質量的物質都無法達到光速,而(靜止)質量為零的物質總會以恒定的光速運動(真空中)。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描述了:質量即能量,只是存在的形態不一樣而已,質量更為穩定。這些描述就像天書一樣,只是表面上的客觀規律,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律?所有的答案都在微觀世界之中,我們深挖一下。
光到底是什麼?
光一出現就會以光速在時空中直線運動。牛頓說:如果一個物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或者合力為零,那麼物體會沿直線無休止的勻速運動下去。這看似一樣,不過,牛頓這個說法的前提是光必須是一個「物體」,也就是說光應該是由某種微粒構成的,如果光是一種波,就像水波一樣,那麼這個說法就不成立,因為波需要介質,就像水波需要水的震動。
牛頓走后,科學界二號人物誕生,麥克斯韋說:變化的電場會產生磁場,磁場又會產生電場,電再生磁,磁再生電,周而復始,光就是電磁波,波速即光速。
到了量子時代,德布羅意說:你們都別爭了,大家說的都對,但大家又說的都不對。愛因斯坦說:老德說得對,但是我也沒太弄明白。然后愛因斯坦沉默了一下,又眼含深意的說了下面這一段話:
好像有時我們必須用一套理論,有時候又必須用另一套理論來描述(這些粒子的行為),有時候又必須兩者都用。我們遇到了一類新的困難,這種困難迫使我們要借助兩種互相矛盾的觀點來描述現實,兩種觀點單獨是無法完全解釋光的現象的,但是合在一起便可以。
愛因斯坦描述的就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具有波動性,同時具有粒子性。 然而不單單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有粒子或量子都具備這個性質。這個理論的出現意味著人類突破了物理「智子」的封鎖,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是宇宙創造萬物的底層密碼。
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的核心,詭異的雙縫干涉實驗,測不準原理,薛定諤的貓,上帝不擲骰子,平行宇宙和它都脫不了干系。那麼何為量子?量子的定義翻譯過來就像是拿著刀把一個蘋果一頓剁,剁到最后無論再怎麼剁,都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每一個最小份就是量子。光同樣具有量子性,光的最小單位是光量子,簡稱光子。
不過,量子的定義只說對了一半,不要忘了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量子除了粒子性,同時具有波動性。比如我們可以說氫原子核外有一個電子,也可以說氫原子核外有朵電子云。
如果把一「粒水」拿過來一頓剁,最終會剩下什麼?
我們原本認為物質的最小單位是分子、原子,後來發現原子可以繼續再分,分成電子與原子核,電子核又可以分為質子與中子。後來又發現質子與中子是由(三價)夸克與膠子所構成。
因此物質是由夸克、電子、膠子,這類微小的粒子所構成,稱之為基礎粒子。人類通過對撞機發現的基礎粒子總共有61種,科學家預測有一種傳播引力的粒子,即引力子,目前尚未找到,加上它基礎粒子就是62種。
圖:粒子物理標準模型
這些粒子要詳細講,一天一夜都講不完,我們只簡單說說我們需要的。一切粒子本身都是沒有質量,量子描述它們都是「切得最小」的點狀粒子,也就說它們都是零維的。不過,它們卻構成了三維的宇宙萬物,包括你和我,而我們都是有質量的。
圖:構成萬物的四大相互作用(力)
單個粒子沒有質量,但是當「投機」的粒子互相見面就會發生相互作用,質量就源于相互作用產生的能量,所以愛因斯坦說能量就是質量。
舉個例子:
一個廣場上站著大量路人甲有希格斯玻色子、膠子、電子等等所有粒子,如果一個「明星」從廣場上穿過,那麼大家就會一擁而上,明星受到的束縛較大,寸步難行,質量也就較大,想要動起來需要用到的能量也比較多,比如夸克。
如果換成是一個「網紅」,有的人認識,有的不認識,上的人就稍微少點,束縛稍微小點,通過的速度也更快點,質量稍微小點,比如電子。
如果是普通人,誰都對你愛搭不理,你可以以極快的速度通過,毫無束縛,那麼你就是光子,沒有任何質量可言。
圖:夸克帶色荷就像電子帶電荷,膠子可以把三價夸克牢牢鎖住,這就是強相互作用力,而電子則依靠光子傳遞電磁力
誰和誰能相互作用源于粒子的內在屬性,例如角動量,電荷,色荷等等。由于四大相互作用力,這些粒子束縛在一起形成了有質量的質子、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這些三維結構,才有了我們。
光的速度能量來源就是沒有來源,我們這麼慢,是因為有能量來源,能量的體現形式就是質量,能量的產生源于粒子發生相互作用,這也是原子彈爆炸一丟丟質量可以呈現出巨大能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