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有三急,可你能想象一下宇航員是如何解決方便的嗎?在失重真空的環境,他們顯然不能如同在地球一樣自由地「方便」。
太空旅游就好比如出差,人們會攜帶一些旅行專用物品。
對登上月球的太空旅行者來說,上廁所是極其不方便的事情,他們會攜帶什麼太空人旅行必備物品來幫助完成這件是人都無法避免的事情呢?它就是太空紙尿褲。
由特殊材質制成的太空紙尿褲
為什麼會誕生這種太空專用紙尿褲呢?這種紙尿褲有何特別之處?美國為什麼要急于尋找扔在月球的紙尿褲?這種太空紙尿褲究竟是誰發明的?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聊一聊這96袋經歷過太空旅行,之后變成野生「實驗室」的紙尿褲。
對宇航員來說,上一次廁所有多不方便呢?舉一個身邊的例子。 比如醫生穿防護服做手術,衣服一旦穿上就不能脫,想上廁所,那只有犧牲掉這套防護服,換一件新的,還得重新消毒。宇航服就是宇航員能夠在太空生存的安全服,當年美國阿波羅號載人登月,宇航員就是在穿戴好紙尿褲的情況下,才出艙進行月球探索工作的!
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后的留影
早期的宇航服非常笨重,穿脫需要花很多時間,它使得宇航員看上去非常臃腫。出艙也是一個由不得馬虎的過程,要克服失重環境一點點挪動身子。一旦出艙,就不可能因為要行方便輕易返回艙內,這是得不償失的。這時候紙尿褲就發揮它的作用了。在阿波羅登月項目中,一共5次成功登月,12名宇航員登錄月球,他們一共消耗了96包紙尿褲。
遺留的紙尿褲
雖然一說到紙尿褲多數人會感到羞恥,小寶寶和行動不便的人使用的東西,為什麼登上太空的宇航員也要使用。事實上,宇航員在太空中要解決上廁所問題,確實是非常不便的。
本以為是宇航員被逼無奈用上了小寶寶用的紙尿褲,沒想到,現實是先有航天款紙尿褲,才有了後來的「尿不濕」。換句話說,小寶寶擁有紙尿褲都是後來的事了。
紙尿褲能保持嬰兒皮膚干燥
那麼太空人使用的紙尿褲,它是不是普通的紙尿褲呢?事實上,由于太空環境的特殊性,宇航員的紙尿褲需要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航天級別的紙尿褲,其材質中加入了碳粉和碳粒子,使得紙尿褲有了更高的抗菌防臭功能,能夠吸收尿液和糞便中的氨氣,減少細菌滋生。
因為宇航員不可能頻繁更換紙尿褲,這使得太空紙尿褲的容量和大小設計得很大,一來是能夠使紙尿褲可以承接更多尿液和糞便,避免了側漏。其次,太空中的溫度很低,寬大厚實的紙尿褲也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太空紙尿褲有著很多作用
不過50年前的美國宇航員們應該沒有享受到如此配置的紙尿褲,否則紙尿褲的抗菌防臭功能應該已經殺死了那些殘留的細菌和微生物,美國也不會急于想要找回仍在月球的96袋包裹著糞便和尿液的紙尿褲了。
原本以為這些留在月球的紙尿褲會成為毫無用處的太空垃圾,然而在1972年阿波羅登月計劃時隔將近50年,計劃再次被雄心壯志的NASA,除了開展新的載人登月活動,NASA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支線任務,就是回收扔在月球、被宇航員使用過的96袋紙尿褲。
回收月球垃圾
NASA圖什麼?其實,美國也算撿了個便宜,因為正好可以對紙尿褲上的微生物進行研究。月球處于一個真空環境并長期接受太空輻射,如果這些紙尿褲上的微生物還能存活,這將是多麼令人驚嘆的「實驗」結果!
這場有些「瞎貓碰見死耗子」似的太空環境微生物生存實驗,對50年前的宇航員來說是非常巧合的行為,96包紙尿褲就像是野生的實驗室,默默無聞把實驗進行了半個世紀。微生物也有生命,它面臨著大量的宇宙輻射和帶電粒子,可能引起基因突發、染色體變異等,原來的舊物質,會不會在產生新的微生物?
放大后的微生物
96包紙尿褲,攜帶的糞便和尿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細菌,它們會在真空、微重力且稀薄的大氣中逐漸消亡,這種消亡的速度,遠遠大于它分裂繁殖的速度。水分的喪失也會導致微生物的死亡。想象一下,月球的表面不同地球,它是沒有大氣存在的,也就是說它直接接受太陽輻射,即使曾經的糞便、尿液中存在少量的水分,也會被抽干蒸發殆盡。
所以要想從在月球表面待了50年的紙尿褲中尋找到存活的微生物,可能要看運氣,太空的環境不是有機生物能夠長久生存的,或許它們早已被分解為塵埃和氣體,眨眼功夫就被太陽輻射化為烏有了。
空間站外的微生物樣品
但是我們總對存在抱有一絲幻想,如果還能夠或許僅存的微生物,是不是可以證明月球具備 了供微生物存在的某些條件,即使環境是如此惡劣。而既然微生物可以存在,植物、智慧生物會不會也有存在的可能。
一場由96袋紙尿褲引起的實驗的思考,好像讓人快要忘記紙尿褲原本的作用了。在太空紙尿褲發明之前,一位叫謝潑德的宇航員在1961年執行太空任務時突然尿急,無奈只有將尿排在宇航服內,真的是史上最尷尬的一位宇航員了。
在月球表面的謝潑德成為了在太空中第一個尿褲子的人
這個太空尿急的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紙尿褲的發明,還要感謝一位中國工程師,他是誰呢?他就是「太空紙尿褲之父」——唐鑫源。
「太空服之父」唐鑫源,發明了太空紙尿褲
唐鑫源本是太空服的發明者,由于此前有宇航員謝潑德在宇航服內「方便」的尷尬之事發生,使唐鑫源意識到太空服應該得到改進。早期的宇航員在太空遨游的時間很短,時間最短的謝潑德——僅僅在太空停留15分鐘,如果他沒有尿急的話,他的太空之旅不會這麼短。
艾倫·謝潑德
為了避免內急造成宇航員太空停留時間過短,影響宇航員工作。唐鑫源改進了太空服。上世紀80年代,唐鑫源為太空服做了一條具有超強吸收能力、由高分子樹脂制成的底褲,它就是紙尿褲的雛形,只不過為了方便,設計成和太空服練成一體了。
紙尿褲也成航天服的一部分
對太空服的改動其實需要面臨很多問題,因為衣服內部有很多精密的儀器和裝置,溫度、濕度的改變會帶來設備的故障和失靈,那加入太空紙尿褲的計劃就要泡湯。不過好在沒有出岔子,宇航員們終于不再因為受太空內急的困擾了。
再後來大家也知道,紙尿褲從「航天專用」過渡到民用了,商人瞅準了航天紙尿褲巨大的商業潛力,也采用了高分子樹脂材料進行紙尿褲生產,于是,紙尿褲品牌紛紛更新換代,才有了今天小寶寶離不開的「尿不濕」。
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紙尿褲
紙尿褲的發明來源于航天產品的進步,到如今成為了一種用于日常護理的產品,發明的初心未變,人們的生活因為發明創造越來越美好。至于那96袋可能帶來新發現、被丟棄在月球的紙尿褲,倘若還有微生物存活,又將會帶來怎樣的發明和創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