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登上火星后,好奇號總能在上邊發現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此前,它就在火星表面發現了一道門。
火星之門
會不會是外星文明居住的遺址?又或者是通往異世界的接口?這道門究竟是什麼?現在終于有答案了!
這道門位于火星的Aeolis Palus平原上,長約3.6米,寬約2.4米,高度在1米左右,我們姑且將其稱為「火星門」。
從好奇號傳回的圖片來看,火星門更像是人工開鑿的一道石門,整體鑲嵌在一處低矮的丘陵底部,規整的洞口使得它在火星表面異常矚目。
如果說它是自然形成的洞口,那也太巧合了,畢竟火星表面和地球有很大的不同,難以在自然條件下將巖石風化。
火星地表環境
因此,不少人認為,這道門就是火星文明的遺址。
因為在此前好奇號的探索當中發現,其實在更久遠的時候,火星是適合生命居住的,而且還有一片海洋。
這也就意味著,火星在久遠的年代或許誕生了生命,甚至形成文明。
如果真的存在火星文明,它們如今都在哪里呢?
有兩種可能,第一種,隨著環境的變遷,這些文明逐漸衰敗,最終被掩埋在了風沙之下。
另一種可能就是,火星生命的文明等級比人類高很多,他們在利用完星球的資源之后,就搬遷出了太陽系。
太陽系結構
不管怎麼說,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超前了。
畢竟,目前還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表明火星上存在生物,更別說文明了。
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火星門最有可能是什麼東西呢?
科學家猜測,火星門很有可能是在風化和侵蝕作用下形成的自然景觀。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火星的大氣層比地球的稀薄,密度只有地球的1%。
然而,火星仍然有著強大的風力,這些風力不斷侵蝕火星的表面并帶走表面的巖層和塵土。
火星之門
在「好奇門」形成的區域,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座座山丘,這座山丘被稱為「門山」。
科學家推測,在數百萬年前,「門山」周圍的土壤和巖石首先被火星的風力侵蝕。
然而,由于「門山」擁有更高的高度和更穩定的地形,它阻擋了風力的侵蝕。
因此,圍繞「門山」的區域形成了類似于門的空間結構,這就是「好奇門」的基本形態。
此外,科學家們還在「好奇門」附近的區域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巖石構造,這些構造被稱為 「Yardangs」。
Yardangs構造
它們是由風侵蝕的沙和碎石黏合在一起形成的長條狀構造。
不僅如此,當初有水的環境也是塑造如今火星地表的「工匠」之一。
早期火星存在液態水的情況下,在地表形成的河流、滑坡、沖溝等地形地貌。
研究表明,火星上存在著大量的類似于地球上的河流和沖溝,這意味著在它的早期歷史中,曾經存在著液態的水
火星的流水侵蝕區域表現出很多類似于地球的地貌特征,如河流、沖溝、瀑布、三角洲等。
地球上的沖溝
這些地表特征排列在一起,形成了典型的河流系統,對比地球的河流系統,它們都有一個源頭和一個匯合點,同時還有河谷和陡壁兩種典型的地形。
火星上流水侵蝕的遺跡顯示,它們大多是在數十億年前形成的。
由于火星失去了早期的大氣保護層,大氣逐漸稀薄,光熱更加充足,這使得現在火星表面的水蒸發殆盡。
因此,現今火星已經沒有像地球上一樣的液態水,但之前的流水留下的軌跡仍然清晰可見。
火星上流水侵蝕痕跡
綜合這些證據,科學家們得出結論認為,「好奇門」是由火星液態水和風力共同作用所導致的一種天然巖石侵蝕現象。
雖然「火星門」本身并不具有外星智慧的跡象,但它依然是火星大氣環境和天氣演化歷史的一個重要見證,也是人類探索火星科學的重要突破之一。
事實上,火星門并不是好奇號在火星發現的唯一自然巧合。
好奇號在火星上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巖石,它的形狀與眼鏡蛇頭部相似,因此被稱為「眼鏡蛇巖石」。
眼鏡蛇巖石
雖然這種巖石的形狀十分有趣,但事實上,這種巖石主要是由于風化和侵蝕的作用產生的。
在火星表面,風是主要的侵蝕力量,它可以將表面的巖石和沙粒揚到幾百米遠的地方。
長期以來,風對巖石表面的侵蝕使得巖石表面逐漸變得光滑而形成了一個殼狀的外形。
那麼,「眼鏡蛇巖石」內部構成是怎樣的呢?
其內部可能是由不同成分的巖屑和礦物質構成的。
好奇號探測器配備有各種科學儀器,通過對這些巖石的化學分析和顯微鏡觀察,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巖石是由火山巖熔融產生的,這種熔融巖經過 風化和侵蝕形成「眼鏡蛇巖石」的形狀。
火星上的火山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眼鏡蛇巖石」非常有趣,但它并不是火星上唯一的殼狀巖石,也不是火星上的生命體。
關于在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問題,科學家們目前還沒有得出確鑿的證據。
好奇號探測器的任務重點是尋找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但其實探測器還可以為我們提供其他方面的重要經驗數據,如了解這顆行星的歷史演變、環境變化等信息,為我們更好地認識火星提供借鑒。
當然,關于好奇號在火星表面的發現,人們對此眾說紛紜,其中不乏謠言。
探測器觀察火星環境
比如,有人說好奇號在2015年發現了巨大嚙齒動物,疑似老鼠,并且還有所謂的「視訊證據」。
所有關于巨大嚙齒動物的消息都被NASA和其他科學家所否定。
這只是塊石頭不是老鼠
科學家們認為,火星是一個非常極端的環境,給生命的存活和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
火星的氣候極其干燥,溫度也很低,類似于極地環境,這些條件都讓生命的存在變得極具挑戰性。
因此,我們需要更加謹慎對待有關火星上是否存在生物的傳言,所有的發現都需要經過科學的分析和驗證。
火星
好奇號作為一項科學探測任務,其發現的每一個結果都需要約束在科學的框架內,確保其科學性和可靠性。
正如科學家們所說,「沒有證據,就沒有真相」,但也并不能過高的否認生命并不存在。
我們應該對好奇號探測器的探測成果保持關注,并期待更多的科學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