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讓區」很難被觀測的原因
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十分廣袤浩瀚,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其直徑大約為20萬光年,而受到觀測條件的限制,同時還有視線路徑上眾多星體、塵埃云等的阻擋,我們很難發現銀河系背后更大空間尺度下的宇宙空間。對于我們來說,那里似乎是一個長久未知的空間區域。
這個被稱為「回避區」的宇宙空間,是我們宇宙地圖上的一個空白點,占到夜空可視面積的10%到20%。
銀河系的中心充滿了密度更大、分布更集中的恒星、塵埃和其他物質,以至于來自「避讓區」的光在到達地球望遠鏡之前就被散射或吸收了,因此用標準的可見光天文望遠鏡,銀河系的中心就像一個無法避開的屏障一樣,使我們很難透過它來探知未知的宇宙。
科學家們的破解之法
不過,科學家們還是有辦法的。可見光不行,那就用能夠探測紅外輻射的望遠鏡來觀測。如果運氣好的話,這種類型的望遠鏡,可以將來自「避讓區」、能量較強大的紅外光線,可以穿過稠密的氣體和塵埃云,從而被科學家所觀測到。
截至目前,利用紅外觀測望遠鏡,已經發現了「避讓區」數千個單獨星系在宇宙背景的「濃霧」中閃耀,然而,那里是否「潛伏」著一些大型的空間結構,科學家們此前知之甚少。
近期,這一狀況極有可能被打破。10 月 28 日在預印本數據庫arXiv.org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有關研究人員結合了其中幾項紅外調查的數據,揭示了在「避讓區」中檢測到的巨大的「河外」結構。這個研究成果目前還正在接受同行評審,如果結論成立,那麼對于我們的人類太空探測事業發展來說,無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隱藏的巨型空間結構
根據研究報告提到的一些關鍵信息,我們可以得知,這個神秘的巨型結構,是使用智利天文學可見和紅外巡天望遠鏡,在紅外波長下研究銀河系中心凸起的一項調查的引伸結論,在透過銀河系的凸起中心區域以后,研究人員至少發現了58個星系「捆綁」在「避讓區」中的一小塊區域中,似乎是由一個共同的重心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大型星系團。
大家知道,按照宇宙天體及結構的規模,分為不同的層級,單個的天體是最低等次,往上是恒星系(比如太陽系),再往上是星系(比如銀河系),接著往上則是星系團(比如本星系群、本超星系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當然再往上還有更大的宇宙結構。
從目前來看,星系團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受引力束縛最大的組合體,最大的已知星團包含數十萬個聚集在一起的星系。
不幸的是,鑒于星系團內存在數不勝數的恒星,同時在與地球的連線之間,空間還存在著無數的天體、塵埃等障礙物,我們很難判斷一個大型星系團的寬度或者質量,只能通過計算機模型來近似地進行模擬,往往誤差很大,而且還很難接近宇宙的真相。
未來紅外觀測將大有所為
不過,科學家們此次觀測到的這種巨型「河外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表明,銀河系背后的「避讓 區」,可能并不像曾經想象的那樣難以捉摸。
未來對遙遠宇宙空間的觀測,更多地將依賴于紅外線研究,就像入軌時間不長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就已經使用它攜帶的紅外相機拍攝了迄今為止最深的宇宙圖像。
我國天宮空間站馬上也要全面建成,未來還要發射巡天光學艙,攜帶的太空設備中就有功能非常強大的紅外探測設備。
這些設備和所發揮的功能,勢必會進一步幫助科學家們解開銀河系中心凸起背后隱藏的更多秘密,人類對宇宙認知的視野,屆時將會大大拓展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