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如果一個人被夸克級的細絲截斷脖子會發生什麼嗎?夸克,是一種微粒單位,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
在我們的生活后,很少會聽到夸克一詞,因為夸克是不能被我們直接觀測到的。與分子原子一樣,夸克的觀察需要借助一定的設備。
作為一種能夠參與強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眾所周知,在絕對高速的情況下,即使是一個雞蛋也能殺死人。那麼你有想過如果一個人被夸克級的細絲截斷脖子后,到底會發生什麼?這個人還能存活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為了能夠更好計量物質,科學家們發明出了許多單位供我們日常參考。而在物質世界中,原子曾經一直被我們認為是最小的物質組成單位。
直到在19世紀末,科學家們發現,其實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最小物質的原子還能被分為原子核以及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于是,他們意識到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是有比原子還小的物質存在的。
自此,夸克便在科學發展中被發現了。
由于人眼實質上是無法直接觀測到微觀世界的,所以觀測工具的發明對于人類探索微觀世界是極其重要的,而夸克最初的發現實際上還要歸功于上個世紀30年代粒子加速器的發明。
在當時的科學實驗中,科學家們通過粒子加速器將質子、中子等粒子加速到極高的速度,且在此過程中讓它們相互正面碰撞。
在碰撞過程中,所產生的更小碎片便能夠幫助科學家找到比原子更小的顆粒。所以最終在不斷實驗下,科學家們發現了處于質子與中子之下的夸克, 夸克便被認為是目前最小的物質組成單位。
那麼夸克究竟有多小呢?
我們首先得來理解一個概念,原本被認為是最小物質單位的原子實際上是由原子核以及電子組成的,且原子核和電子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在此基礎下,物質實際上已經到了極其微小的程度了。但是在質子和中子下,人們又發現了質子與中子實際上是由夸克組成的。
夸克的實際大小上是10^-19m,在這樣的程度下,夸克比組成光的粒子還小。即使是使用分辨率最高的顯微鏡,我們也幾乎很難觀測到它。
原先被我們認為是最小物質的原子在夸克面前都算是「龐然大物」,夸克也已經小到不可分割。
實際上,世界上有很多我們認為極其柔弱或是極其微小的東西都是能夠殺死人的。就拿水來說,在我們看來十分柔軟的水,在經過高壓強的作用后也會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傷害,甚至殺傷力可以媲美手槍。
而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小物質的夸克,在某種情況下也是能夠起到殺人作用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有過被紙割傷的經歷,小小的紙張在經過加速度的作用后,也是能夠起到傷害性效果的。
在我們的物理學中,也曾經學習過關于物體接觸面積和物體承受壓強之間的關系。當物體的接觸面積越小時,物體所承受的壓強也會隨之變強。
由此按我們的傳統觀念看來,如果世界上真的能夠造出夸克級別的細絲,所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無疑也是巨大的。
甚至這樣的工具還能起到真正「殺人無蹤影」的效果。由于夸克細絲的體型小,所以對于目標物的傷害也是極其精準的。
其實在我們世界上,對于被夸克細絲造成傷害的現實實例是不存在的,因為按照人類目前的技術標準,是根本造不出夸克級別的細絲的。
如果按照傳統概念上來預判,夸克細絲在以一定高速的程度下穿過人的脖子,確實可能是會對人體造成割傷性的作用的。
但是當我們仔細想過后,便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夸克細絲是不可能出現的。
首先,夸克之間實質上存在「夸克禁閉」的現象。這是由于夸克物質本身之間存在著強相互作用力,這個作用力會讓夸克本身糾纏在一起,使得夸克是不可能被分離出來成為單獨的物質。由此看來,夸克也是不可能被人類制作成細絲的。
其次,人體的縫隙對于夸克來說太大了。即使是在我們肉眼看來是沒有任何縫隙的人體皮膚,在微觀世界里還是有存在縫隙的。
細胞與細胞本身之間就存在著一定的縫隙,如果讓夸克細絲穿過這些縫隙,實質上對人體是造不成什麼實質上的傷害。
也就是說,夸克作為目前已知的最小物質,這些縫隙對于夸克來說都是巨大的,所以說,即使夸克細絲穿越了人的脖子,也是無法起到切割效果的,我們仍然會毫發無傷。
實質上,我們的微觀世界是比我們想象中復雜多的。
在我們人體身上實際上每天也都在接受「幽靈粒子」,即中微子的切割,只不過這些物質實在是太小了,對我們的人體也起不到什麼傷害作用。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于微觀世界及微觀粒子的感受是很微小的。
但是這些我們看不到的微小物質又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所以宇宙對于人類來說,還是非常神奇的。在我們身邊,也有更多的奧秘等待我們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