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宇宙中其他區域也存在生命,那麼宇宙中是否有可能存在比星球還大的生命體呢?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那就是生命的演化極限在何方,對于地球上的生物演化,我們可以發現,生物的演化和環境以及氣候的變化是對應的,雖然食物鏈也會對不同生態位的物種產生影響,但是對生物演化造成最大影響的還是——環境。
雖然,生物也會對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但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遠遠沒有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更大,對于地球氣候環境影響最大的還是各種植物,就連人類對地球環境的影響,都沒有植物的影響大。
在地球上生活了億萬年的植物,其實早就和地球的氣候成為了一體,如今的地球上之所以能有這麼多的氧氣,就是以為有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現之后,開始不斷的制造氧氣,改變了地球的環境,還讓地球多次的進入冰期。
人類對于地球環境的影響,其實就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導致了大量的植物消失,城市的出現讓森林和草地的面積減少,地球的環境才逐漸惡化,溫室效應才演變的越來越嚴重。
那麼隨著生物的演化,會不會有一種生物脫離星球的束縛呢?其實人類已經在這條道路上開始演化了,我們的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著地球的環境,把地球的環境向更適合我們居住的方向改變。
不過,人類現在還不能擺脫對環境的依賴,因為人類使用的能源和各種食物,都來自于周圍的環境,就算人類開始探索宇宙,對于我們來說,地球仍然是我們的基本盤。
火星,被認為是人類的第二家園,或許在幾十年后,人類就會在火星上建造城市,把這個和地球最相似的星球,變得適合人類居住,可是要改造火星,我們需要大量來自于地球的資源才行。
或許,只有在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后,人類掌握了超光速的技術,和可控核聚變這樣的超級能源,可以探索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時,才會擺脫對于地球資源的依賴。
那麼,如果不依靠科技的力量,只是依靠生物本身,在不斷的演化過程中,生物可以擺脫對于星球資源的依賴嗎?
因為,一個生物的體型,如果想要超過星球的話,必須擺脫對于環境的依賴才有可能。
可是生物又怎麼要擺脫對于環境的依賴呢?生物需要進食,需要從外界獲取能量,同時一個生物的體型比星球還大時,它肯定需要在宇宙中活動,而宇宙中的環境十分惡劣,還很難從外界尋找到合適的能量。
但是,生物的演化又有無限的潛力,在極端的惡劣環境中,大部分生物會被淘汰,但是總有生物可以適應環境,比如說水熊蟲這種可以適應極端環境的生物,還有很多「嗜極生物」,就是在極端環境中出現的特例。
那麼,生物又怎麼可以擺脫對于環境的依賴呢?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能源,生物需要從外界獲取能源。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幻想生物「哥斯拉」中得到解決,哥斯拉可以在身體內部進行核反應,從而獲取近乎無限的能源。
如果真的有生物可以在身體內部進行核反應,利用原子能作為生物能源,這種生物確實可以擺脫對于環境的依賴。
但是人類至今都沒有掌握清潔的可控核聚變,僅僅憑借生物自己,演化到可以控制核能的地步,又怎麼可能呢?
當然,除了這個可能性之外,還有其他的可能性,比如說在木星這樣的超大氣態行星上,如果也存在生命的話,這些生物的體型可能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巨大。
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它擁有一個超級厚重的大氣層,假設宇宙中的某個和木星一樣的巨大氣態行星上,誕生出了生命,對于這種生命來說,氣態巨行星的大氣層就像是海洋一樣,可能會有巨大的類似水母一樣的生物存在。
因為身體密度低,再加上不需要自主運動,它們的體型可以很大很大,甚至是超過一些體型比較小的星球,所以在宇宙中真的有可能存在比星球還要巨大的生物,不過這些生物可能是因為特定的環境,菜演化成了相應的樣子,就像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魚一樣,在合適的環境中,體型不斷增大。
未來,人類會在宇宙中發現更多神奇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