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古人指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其特有的發展規律,人們無法改變內在的某種變化。
如今,月球可能正在發生某種改變,這種變化或將導致地球上洪水滔天!
遙望月球
它就是可怕的月球擺動。
月球擺動在天文學上又被稱為章動,是地球自轉、周轉和月球的相同運動下產生的一種物理現象。
月球軌道平面稱為白道面,地球的軌道平面稱為黃道面。
白道面和黃道面之間呈現大約5.1°的夾角,理論上來講,如果地球和月球是兩個公轉和自轉都穩定的球體,這個夾角不會出現變化。
白道面和黃道面的夾角
但很可惜,地球和月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它在轉動的過程當中,勢必會引起夾角的變化。
因此,白道面和黃道面的交點在不斷地變化。
這個變化具有周期性,當變化幅度到達臨界值的時候,又會周而復始地反過來運動。
舉個通俗的例子,將如果將夾角比作一個小球,那麼變化的幅度就是一個對稱的線段,當小球運動到另一端的時候,又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
就這樣反復變化,形成某種特定的規律,像是鐘擺一般,所以將其形象地稱為月球擺動(實際上地球也在擺動)。
月球擺動
根據天文學家觀測,擺動的周期大約為6793.5天(18.5966年),擺動的變化幅度約為±0.00256°。
當擺動抵達臨界點的時候(線段的一端),對地球產生的影響是最大的,也是地球洪水滔天的時候。
如今,地球已經呈現變化的趨勢,科學家預計,月球擺動對地球的影響將在2030年左右抵達巔峰。
屆時,地球上將會出現百年難遇的大浪。
而且,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南北兩極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汛期的河流進入海水的量也在增長。
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
也就是說,海水的總量已經超過了人類出現以來的最大,產生的浪潮很有可能刷新人類歷史的記錄。
讓人好奇的是,月球擺動和地球的洪水變化,又有什麼內在的聯系呢?
它們的內在聯系,和月球對地球產生的潮汐作用原理相似。
潮汐原理示意圖
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說過「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引力,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作用也就越強」。
雖然這種說法在量子力學上說不通,不過對于巨觀世界來說,卻是相當適用的。
由于地球與月球相隔最近,地球受到月球的引力影響最大。
根據距離的不同,地球表面受到的月球引力影響也存在差異。
背對月球的一面受到的引力作用最小,海水退去。
正對月球一面受到的引力效果顯著,海水漲起,我國著名的錢塘江大潮就是受到月球的引力作用形成的。
潮漲潮落
當然,作為太陽系的老大哥太陽也能夠對地球的浪潮產生影響,太陽產生的浪潮叫太陽潮,由于相隔較遠,實際的影響其實并不大。
潮汐的形成是基于地球的自轉影響形成的,而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的過程當中,與月球的夾角會發生一定的偏轉。
這種偏轉帶來的后果就是,某些區域受到的月球引力效果更加顯著,相對的另外一些區域受到效果則更弱。
漲潮
科學家形象地將月球擺動帶來的海水漲落比作拍打水缸,一方水的減少會伴隨著另一方水的增加。
但總體上不會「溢出」,不過,要是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愈演愈烈,「水缸」里的水更多,很難估計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美國宇航局公開表示,如今地球正在經歷漲潮的周期,這種規律帶來的變化在沿海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
漲潮
比如,在平穩周期的時候,由于海水漲潮的過程具有遲滯性,頻率也沒有那麼高,大潮出現的頻率可能也就十幾天一次。
當進入到漲潮周期的時候,大潮可能會幾天出現一次,并且一天一次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原本的大潮警戒線還必須要往大陸后方移動,否則就會給人們帶來生命和財產損失。
觀潮有風險
這不是危言聳聽,美國宇航局列舉了一系列數據,來警告人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2019年,美國大氣管理局報告了本國的洪水大約600起,比上年增加了大約100起。
如今我們正處于平穩期和漲潮期的交界點,表現可能并不明顯,但是在2030年左右,洪水的統計數據可能會漲幅3到4倍。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前提下,科學家估計,在本世紀末期,數百萬平方公里的海岸線將會被海洋淹沒,并且有將近1億人口流離失所。
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還無法改變天體的運行規律,不能阻止月球擺動現象的發生。
月球的正面與背面
在自然規律面前,人類總是無力應對,即使我們自詡征服了自然界。
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減少冰川的融化,來盡可能的減輕大潮對人們造成的損失。
除了淹沒城市等直接性的影響因素以外,月球的擺動還會間接性導致社會性的問題。
比如,當沿海的工廠都被淹沒之后,會造成大規模的失業以及經濟的滯緩。
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是經濟的重心,很多產業都集中在該地,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浪潮,很難衡量帶來的損失。
此外,洪水也會影響沿海地區的漁業產量,造成市場物價的波動。
洪水帶來大麻煩
對于那些退潮的地區而言,裸露的海岸線或許會在短期內,成為資源開發的重點區域。
到時候,很多沉寂在海底的寶藏將會重現于世。
最關鍵的地方在于,這種擺動還是周期性的,人類或許可以僥幸地度過這次漲潮時期,但是在下一次就很難說了。
歸根到底,我們要減少「水缸」當中的水,這樣才能防止它過量溢出。
想要減少當中的水,就必須要遏制如今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
數據顯示,2022年夏季,冰島冰川融化最盛的時候,達到了每天60億噸。
冰川消融
融化的冰匯入到海洋,有效增長了海平面的高度。
科學家估計,如果南極的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將會提高66米左右。
屆時原本的海岸線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很多島國都將被淹沒在海底。
所以,阻止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的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想要做好這份工作,就必須要從源頭出發,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主要溫室氣體種類
每個國家必須行動起來,取締那些濫排濫放的企業,穩定推進碳中和工作,讓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要注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只要人人行動起來,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