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鋸人》TV動畫已經正式開播,在這部作品的名字前,用任何形容詞修飾它都不為過,萬眾矚目的、限制級的、預定了年度最佳的、神一般的、神經病一般的,《電鋸人》大概可以這樣籠統概括。
如果你是與它初遇的路人,你能最直觀感受到這部動畫的貨真價實,畫面里隨處可見的精良細節,漫天飆番茄醬、器官亂飛的B級片暴力美學,壓抑在每一分鐘的濃郁悲劇色彩,無一不在烘托作品本身的質感。
《電鋸人》動畫制作公司MAPPA,自2011年成立后,先后推出了《進擊的巨人》、《多羅羅》、《咒術迴戰》等優質作品,口碑領域俘獲信徒,商業賽道盆滿缽滿,而此次MAPPA也將《電鋸人》稱作「賭上公司的名字為大家帶來最棒的作品」,毫不在意任何角度的審視。
事實的確如此,畫面質感肉眼可見在每一幀上燃燒經費,而聲優選擇更是由《電鋸人》原作作者藤本樹親自把關,片頭曲米津玄師演唱,片尾曲一集一換,錢和誠意,在這個時代缺一不可,而《電鋸人》,明顯有著兼得魚與熊掌的野心。
目前動畫播出集數較少,評分在9分左右徘徊,這個講述了——「負債累累過著貧困生活的少年電次,與惡魔啵奇塔合體,加入特異4課捕獵惡魔」——這樣一個乍一看十分中規中矩的漫畫故事,是絕對不容錯過的佳作。
當然,這些是對于路人而言。
漫畫改變動畫,往往注定了熱度與爭議的共生共存,一方面,本身作品斬獲的龐大粉絲基數為開播到完結的每一步都填充了忠實度與討論量,這也是《電鋸人》僅一集就能成為現象級作品的原因,在這個時代,動畫作品的傳播力與社交媒體上內容分享的頻率、話題討論的熱度密不可分,《國王排名》、《間諜過家家》都已經創下了不俗的前例。
但同時,《電鋸人》TV動畫在原作粉絲面前,似乎需要面對更大的壓力與苛求,MAPPA用精致與沉穩,將目光放在了可以吸納的、全新的觀眾人群身上,也很顯然對這一IP的商業回報期待頗高;
而這一切在忠于原作的粉絲看來,就擺脫不了「新人聲優表現差」、「不如漫畫分鏡的沖擊感」、「氛圍營造還不達標」、「整體風格不自由」的罵名。
自由,對,就是自由,每一場《電鋸人》的老粉與新粉的拉鋸戰中,「自由」都是絕對高頻出現的論據,如果非要在「原作粉VS新入坑」的戰爭伊始找出一個罪魁禍首,作者藤本樹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種「自由」,幾乎就是藤本樹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強烈的個人標簽,劇情出乎預料,走向毫無道理,乍看你百思不得其解,再看你依舊云里霧里,末了你只能感嘆一聲「自由自由」。
在遇到藤本樹以前,你自以為看盡世間漫畫,無非是情愛糾葛、熱血逆襲、自我和解、心系歸宿,你覺得所謂作品創作繁冗復雜,萬變難離其宗,歸根結底都是套用公式,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各自的精彩紛呈;
遇到藤本樹以后,下一格里出現什麼都會是意料之外,某種意義上,這也算是一種意料之中。
如同其在2016年起推出的連載漫畫《炎拳》一般,《電鋸人》也充滿著這種不合理性與怪異感,在十分正統王道向的劇情梗概下,潛藏著在一眾少年漫中脫穎而出的清新脫俗。
其中造就出的最有沖擊力、也是原作粉苛求聲優問題的矛頭所指,來自于《電鋸人》的女主角,壞女人瑪奇瑪。
在這個時代,少年漫的反派都需要有站得住腳的行惡動機,或童年的悲慘境遇、或深受打擊對世界絕望、或苦大仇深難以擺脫的宿命,本質上世界還是真善美。
但瑪奇瑪的壞就是單純意義的壞,如此簡單又直白,她利用他人、漠視生命、對待下屬的方式等同于馴養一條狗,她的存在引發了原作粉最大的群體狂歡,一邊高喊「壞女人瑪奇瑪,我要幹掉你」,一邊又乞求「我好想做瑪奇瑪小姐的狗」,這兩者是切實合理地同時存在著的。
而觀眾對瑪奇瑪的感情,大概就是對《電鋸人》作品、以及作者藤本樹自身的感情縮影,后者在創作的過程中,早早形成了自成一派、大巧不工的荒誕美學,任何設定、動機、行為的不合邏輯,在藤本樹眼里又是完全符合邏輯的,仿佛是這個世界中理所應當存在的,這導致了《電鋸人》的呈現效果:大量的Cult元素、強烈個性的角色塑造、似乎無法被大眾理解的主題宗旨。
「幹掉你」和「做你的狗」,從來都并不矛盾。
這也就間接促成了《電鋸人》漫畫的成就,它能像哈姆雷特一樣引發一千個人的一千種幻想,偏偏這一千個眾說紛紜的解讀都各有道理。
當荒誕與怪異成為一種自然時,觀眾就重新獲得了思考的自由——當《電鋸人》的無厘頭看似什麼都沒有表達的時候,或許,它的每一格都在表達。
支撐著藤本樹天馬行空的,是其積攢下來的扎實基本功與堪稱電影級別的分鏡水平,使用大量的畫面聚焦于一個并不是那麼重要的畫面與動作,而切換戰斗場景又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氣氛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烘托鋪墊好,只等他筆鋒一轉,神和神經病一步之遙。
這些元素相結合,催生出了作品中「萬圣節」、「宇航員紅毯」、「生姜燒肉」等一系列名場面,技法吊詭,撲朔迷離,你還在震驚錯愕,藤本樹早就合上了筆。
《電鋸人》的TV動畫也有贏得原作黨一致好評的細節,譬如OP里大量涌現的彩蛋細節,分別致敬但丁的《神曲》、電影《落水狗》、《低俗小說》、《好萊塢往事》等一系列知名佳作,也都是藤本樹本人的取向選擇。
當然,和對瑪奇瑪小姐的感情一樣,稱贊OP和表達意見,也是不相違背的。
這種反套路的創作初衷與后續誘發的升溫模式,或許都在說明著漫畫產業的日趨飽和與墨守成規,當承載著幻想、熱血與自由的漫畫,都如同現實世界一樣受制于條條框框,主角的覺醒嘴遁與技能大招都得按部就班地渲染、鋪墊、呼之欲出,那麼「漫畫」本身與死亡無異。
當疫情、躺平接連成為年度關鍵詞時,《電鋸人》出現得恰到好處,你不用去變得多麼偉大、多麼沉重、多麼不凡,故事的起初來源于涂滿黃油或者果醬的面包,中端關乎于為心愛的女人奉獻狗一般的天真忠誠。
最后歸向跳脫的自由,無拘無束。
你和主角一樣可以迎來成長,成長不一定是高喊口號的熱血與夢想,成長也可以是難以啟齒的陣痛與欲望。
自由一點,別太較真,漫畫或者生活,差不多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