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宇宙中的一顆恒星,恒星是能夠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在宇宙中恒星的數量非常多,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我們的太陽誕生于50億年前,在50億年前,太陽系周圍只有氣體云和塵埃分子,溫度非常低,只比絕對零度高一點點而已,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下,氣體云和塵埃分子的移動速度非常緩慢,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引力的作用下,氣體云和塵埃分子開始緩緩聚集在一起,聚集的氣體云擁有更強大的引力,會吸引周圍物質向中心靠攏,當 中心的物質越來越多,質量和引力也就越來越大,達到某個臨界值,物質開始急劇向內坍縮,引發核聚變反應,這時候太陽就誕生了。
太陽誕生以后吸收了周圍大量的物質,所以太陽的質量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99. 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質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我們就能夠看出太陽的質量是非常大的,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我們能夠知道,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是由引力的,在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引力的大小F與物體的質量m1和m2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的距離r的二次方成反比,這就是萬有引力定律,在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是最大的,所以它的引力也是最大的,強大的引力能夠將周圍的物質全部吸引過來,八大行星為了不被太陽吞噬,于是它們不停的自轉和公轉。這樣能夠產生離心力,離心力和引力相互抵消,所以八大行星才能夠穩定的圍繞太陽轉動。
在八大行星圍繞太陽轉動的同時,太陽系也在圍繞更大的星系轉動,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我們的太陽系正在圍繞銀河系轉動,銀河系是一個巨型螺旋星系,里面包含了大約2000億顆恒星,它的直徑大約是20萬光年,厚度大約是1000光年,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的一個小星系,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 5萬光年,在銀河系中心有一個非常密集的核心區域,那里存在大量的星云和恒星,還有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在銀河系當中,恒星的種類有很多,其中包括紅矮星、白矮星、中等質量的恒星、超巨星等等,其中恒星的數量大約在1000億到4000億顆,行星的數量大約在400億到1000億顆行星。
在如此眾多的行星當中,地球只是其中一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1985年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距離地球大約是27700光年,結果在2020年的時候,科學家發現這個距離變成了25800光年,這意味著在35年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和太陽系,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墜落了至少1900光年,黑洞是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天體,它的引力非常巨大,早在1784年,英國自然哲學家約翰. 米褐爾在一封信中提出,宇宙中存在一種龐大到連光也無法逃脫的物體,他簡單推算假設這樣的天體可能與太陽密度相同,并且得出結論,當一顆恒星的直徑超過太陽500倍、表面逃逸速度超過通常的光速時,這種天體就會形成。
之后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了黑洞的存在,不過當時他本人也不相信黑洞存在宇宙當中,後來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利用廣義相對論描述這種假設情況,他認為當中心物體的質量密度超過一個特定的極限值,它會觸發一種引力崩塌,如果這發生在球形對稱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史瓦西黑洞。在我們的宇宙中,黑洞的數量也非常多,在2019年的時候,一台由8台望遠鏡組成的超級望遠鏡拍攝到了宇宙中第一個黑洞,這也證明了黑洞這種天體確實存在宇宙當中,黑洞就像是一個吃不飽的物體,它會不斷的吞噬周圍的物質,任何物質只要進入黑洞的世界范圍,就會被黑洞吞噬。
如果說我們的地球靠近一顆黑洞,那麼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在地球墜落到黑洞之前就會全部滅絕,科學家認為,在逐漸墜入黑洞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黑洞的吸積盤,物質在掉入黑洞之前都會在這里聚集,在這里聚集的物質會放出大量的X光、伽馬射線等致命的輻射,在很遠之外就能夠將地球上的生物殺死,當地球成功進入吸積盤后,我們將會遇到極高的溫度,吸積盤由于物質不斷的摩擦很多物質變成直接的能量,這些能量以熱量的方式存在,這個溫度到底有多高呢?科學家預測能夠達到幾百萬攝氏度,由于黑洞的引力非常巨大,所以在它吞噬地球之前,會將地球撕成碎片,并且拉長,然后慢慢的墜落到黑洞中。
在地球完全進入黑洞中,地球上的時間會變得非常慢,根據愛因斯坦的時間膨脹效應,時間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快慢而發生變化,時間除了受到速度的影響外,還受到引力的影響,引力時間膨脹的理論也很簡單,具有質量的物體能夠彎曲時空結構,產生我們所知道的引力,雖然質量能夠扭曲時間本身的結構,導致它移動的更慢,不過對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來說,他們對時間的體驗是正常的。不過當地球墜入黑洞之后,我們根本感覺不到這些變化,這些都是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數據,看到這里,相信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我們的太陽系多久會墜落到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中?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太陽系墜落到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大約需要30萬億年的時間,也就是在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轉動13萬圈之后,太陽系最終會被黑洞捕獲,進而被虛無吞噬,到時候人類應該如何應對呢?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也就是說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地球會墜落到銀河系中心的黑洞當中,因為再過50億年左右,我們的地球和太陽就可能會消失,太陽是一顆恒星,在太陽壽命終結之前,它會變成一顆紅巨星,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的軌道,一般來說小質量的恒星(質量在0. 1-3倍太陽質量之間)脫離主序星階段后,會變成紅巨星,然后慢慢脫去氣體外層,最終成為一顆白矮星。
在50億年后,當太陽的主序星階段結束后,太陽中心部分的氫會燃燒,最后只剩下其周圍的球殼部分有氫燃燒,在球殼內不再燃燒的區域,由于抵消引力向外的力減弱而開始開始收縮,這時候太陽會越來越亮,球殼外側的部分因受到影響而導致溫度升高并開始膨脹,這便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紅巨星階段開始,紅巨星會持續數億年的時間,然后變成白矮星,如果地球能夠僥幸沒有被太陽吞噬,那麼地球也會變成一顆流浪行星,這時候地球表面的溫度會非常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將滅亡,如果說人類在50億年之內,沒有辦法離開地球,移民到其它星球上,人類也難逃滅亡的命運。
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尋找人類未來移民的家園,經過科學家多年來的研究發現,在宇宙中存在很多類似地球的行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和地球最像的10顆行星,1、開普勒186f:這顆行星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一顆行星,這顆行星位于天鵝座開普勒186紅外星5顆行星中的最外層,和恒星的距離大約是5240公里。距離地球500光年,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上面可能存在水資源,或許已經誕生了生命,2、開普勒452b:這顆行星的體積是地球體積的1.6倍,也是一顆巖質行星,而且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大約是385天,比地球公轉時間多了20天左右,所以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上面可能誕生了生命。
3、開普勒438b:這顆行星距離地球470光年,它的直徑和質量幾乎和地球相等,能夠稱得上是地球的孿生兄弟,4、格利澤581g:這顆行星距離地球20光年,總體重量大約是地球的3倍,公轉周期是37天左右,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這顆行星可能是一顆巖石行星,和地球的相似度遠遠超過于火星,5、開普勒22b: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大約是290天,平均溫度達到了22攝氏度,不過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上面的海洋覆蓋了整顆行星,應該已經誕生了海洋生物,6、沃爾夫1061c:這顆行星的體積比上述星球要大得多,僅半徑就相當于地球的4倍。
7、比鄰星b:這顆行星距離我們非常近,只有4.2光年,它的質量大概是地球的1.3倍,體積大致和地球相仿,同時還具備陸地和海洋的條件,8、格利澤667c:這顆行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4. 5倍左右,公轉周期只有短短的28天,9、開普勒69c: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大約2700光年,其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公轉周期是242天,并且還處于恒星系的宜居地帶,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上面或許誕生了生命,10、開普勒62f:這顆行星的體積是大約是地球的1.4倍,而且還是一顆巖石行星,未來也能夠成為人類移民的首選星球。雖然這些行星都適合人類移民,但是以人類目前的飛行速度,想要飛過去還是非常困難的。
現在人類的飛行速度連太陽系都沒有辦法飛出去,曾經在46年前,科學家向太陽系外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發射這兩個探測器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飛出太陽系,探索太陽系之外的奧秘,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并沒有完全飛出太陽系,科學家經過研究得出,按照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的飛行速度來看,想要完全飛出太陽系至少需要上萬年的時間,這對于人類來說太漫長了,所以人類想要飛出太陽系移民到其它星球,必須提升飛船的飛行速度,目前科學家正在積極的研究曲率驅動飛行,它其實涉及到理論物體的一種時空模型。
想要做到曲速飛行,首先要有一個強大的曲率引擎,這個曲率引擎并不是發動機,而是一種能夠改變時空結構的機器,比如說曲速引擎飛船,那麼曲率引擎就能夠將飛船前面的空間迅速彎曲縮小,同時將飛船后面的空間迅速完全擴大,那麼飛船退出后面的空間進入前面的空間就會減少很多時間,即使飛船本身無法達到光速,但是由于時空被改變,時間被縮短,相當于實現了超光速飛行,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曲速飛行的技術,目前NASA前工程師哈羅德.懷特帶領的團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試圖尋找這種可能性,現在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適合曲率引擎的條件,這個發現來自它們在實驗室中制造出來的一個曲率泡。
這將會成為人類科學領域一個重大的成果,不過這種負能量來自于反重力,但是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想要制造出這種負能量是不可能的,所以人類還得繼續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