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的傍晚,太陽剛剛落下去不久,天空的西南方向就出現了兩顆非常明亮的星星。它們兩個似乎在追趕著已經落山的太陽,在夜幕完全降臨后不久就落到地平線以下了。這兩顆星星中最先落下去的是金星,而另一顆則是木星。
木星和金星
明亮的木星被我們視為地球生命的保護神?這是為什麼呢?這件事還要追溯到1994年發生的一次天文奇觀。
1994年7月16日~7月22日這幾天中,一顆叫做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撞向了木星。這次撞擊中最大的一塊碎片在木星表面留下了一個比地球還大的疤痕。其撞擊的威力達6兆噸TNT炸藥,相當于全球核武器儲備總和的750倍。
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是我們第一次直接觀測到的太陽系內天體撞擊事件。在興奮的同時,人們又不免心有余悸,這要是撞擊的不是木星而是地球可咋整啊!
彗星撞擊木星
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2009年,人們在木星上發現了一個黑色的「傷疤」。原來木星又一次被撞擊了。雖然這個「傷疤」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其面積足有太平洋那麼大。太平洋的面積為1.8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總面積的1/3。單從這一點看,這次撞擊也是非常恐怖的。
後來,人們又在2010年和2012年又接連觀測到了木星被撞擊的事件。
小行星撞擊地球
如此看來,木星被撞擊的頻率是相當高的。天文學家研究認為,木星被彗星撞擊的幾率是地球的2000~8000倍。 如果不是因為木星的存在,這些撞向木星的彗星就會闖進內太陽系。那麼地球被它們撞擊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一旦地球遭到彗星的撞擊,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會面臨滅頂之災。因此,我們說木星成了地球生命的守護神。
然而木星的存在的意義可不僅僅是給我們當「擋箭牌」那麼簡單。那麼木星在太陽系中還有什麼意義呢?讓我們一起回到46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之初,去看看年輕的木星究竟做了什麼吧!
太陽系形成之初
46億年前太陽剛剛形成不久,那時候的太陽系還是混沌一片。在距離太陽大約5.25億公里之處,太陽系中的第一個行星形成了。它就是木星。這時候的木星在太陽引力作用下,開始朝著太陽緩慢的移動。它在靠近太陽的同時也在吃掉了所經之處軌道上的氣體盤物質。
木星一邊吃著軌道附近的氣體盤物質,一邊向太陽緩慢靠近著。就這樣一路走下來,木星朝著太陽前進了3億公里,位于現在的火星軌道附近。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木星最終會來到太陽的身邊,在非常接近太陽的軌道上運行,成為一顆像飛馬座51b那樣的熱木星。這也就意味著形成火星、地球、金星和水星的原始材料全部被木星給吃掉了。今后的太陽系中也就不存在這些類地行星了。
木星大遷徙假說
還好,木星就此止步了。它沒有繼續靠近太陽而是打道回府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太陽系中質量第二大的行星——土星形成了。起初土星也是朝著太陽靠近的。但是後來兩個行星的軌道形成了共振,土星拉著木星又開始向外遷移。最終土星和木星停留在了現在軌道的位置上。 這就是關于早期太陽系的大遷徙假說。
年輕的木星在太陽系中這麼一來一去造成了什麼樣的后果呢?木星塑造了如今的太陽系格局。
首先,木星最遠移動到了火星軌道附近。它搶走了形成火星的大部分原材料,造成了火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九分之一。
谷神星、火星和地球
其次,木星的一去一回兩次經過了現在小行星帶的位置。這一位置的物質不是被木星吞掉了就是被木星的引力給彈射了出去。于是,正在這一地帶猥瑣發育的谷神星的大行星演化之路最終爛尾了。在木星的干擾下,這一地帶最終淪為了太陽系的亂石崗——小行星帶。
第三點,在木星的強力干擾下,太陽系中沒能形成一個質量巨大的超級地球,而是最終分成了4個類地行星。如果最初沒有木星的干擾,太陽系中可能會形成一個4倍地球質量的超級地球,那現在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我們會出現在這個超級地球上嗎?
超級地球
根據大遷徙假說的解釋,木星是太陽系如今格局的塑造者。如果沒有木星,今天的太陽系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個樣子。從這一點上說,木星不但造就了地球,也間接的造就了地球上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