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生命,就是一個輪回」。但這句話不只限于人類,對于棲息地球的所有生物,同樣適用!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地球史上的五次生命大爆發,和五次物種大滅絕。如今歷史的轉折再次來臨,科學家通過種種跡象發現,地球或許正在進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所謂「生物大滅絕」,就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物種在一定時期內,集體絕種覆滅。
當生物發展進階到一定程度,地球環境發生逆轉或是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后,便開始變得不再適宜生息繁衍。
在遙遠的4.4億年前,地球生命迎來了從「寒武爆發」,到「奧陶紀」急速進化后的第一次生物大滅絕。
當時地球表層大面積的海洋中,各種無脊椎動物和初級海洋生命十分繁盛,但由于氣候變冷或海平面下降等,某些尚無定論的未知原因,近85%的地球生物滅絕了。
約一億年后,陸地面積不斷擴大的「泥盆紀」再次迎來了大滅絕。
由于這次生物大滅絕年代久遠,所以原因也不甚清楚。有科學家猜測是全球氣候急劇變化,或是小行星撞地球引發了超級火山大爆發造成的。
不過,因為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對海洋影響較大,陸地影響較小,所以滅絕的近70%的地球物種中,大部分是海洋生物。
這也從某種程度上,為後來陸地脊椎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繁盛,提供了發展的可能。
接下來,便是五次大滅絕中,傷亡最嚴重的「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據統計在這第三次生物大滅種,包括三葉蟲在內的96%的海洋物種滅絕,近75%的陸上脊椎動物消失!
有科學家認為,這次大滅絕的原因或是大陸板塊聚合,導致火山噴發,或是宇宙超新星爆發,使得超強伽馬射線照射臭氧,導致氧氣減少造成的。
雖然這次事件差點讓地球「涼涼」,但是部分爬行動物卻因超強的適應力,存活了下來。
災難過后,它們在更為廣闊的大陸上繁衍進化,後來統治了地球近1.6億年的「一代霸主」——恐龍也在這時候誕生了。
到了距今2億年前,三疊紀生物發生了小規模的物種滅絕,大概只占生物比的25%,而且還主要還是海洋生物。
據推測,這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也和火山、氣候等有關。接下來,便進入了恐龍的空前發展階段。
而我們熟知的第五次大滅絕,也就是白堊紀末期的 恐龍大滅絕 ,已被證實應該是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地球引起的。
隨后的數百年間,氣候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恐龍作為「地球霸主」的故事,也就此成了地球史的絕響。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物種的命運和地球長期的氣候變化,乃至于地球所處的宇宙的環境變化,都是息息相關。
物種滅絕的可怕情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初,這些大災難前的細小變化,都是那麼的悄無聲息......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天就有75個物種滅絕,平均每小時就有3個物種被貼上死亡標簽!
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各地火災地震頻發,難道這真的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神秘警告嗎?
在我的印象中,二十年前的國中生物課上,老師就曾提到:雖然地球物種多樣性極為豐富,載入名錄的生物物種大約有幾千萬種,未被定義的至少也有1000萬種。
但是因為它們的生活圈可能于人類并無交集,所以在我們人類的可探知范圍內,如今想要發現新的物種或是亞種,已是極為不易!
可是,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披露,世界上正有16000多種動植物,隨時瀕臨滅絕!而且這個數字,正因這些物種所面臨的全球氣候變化、以及世界范圍內人類過度開發導致的棲息地被破壞,而逐年攀升。
南非斑驢、澳洲袋狼、高鼻羚羊、普氏野馬等物種已不復存在。被國人親切地譽為「長江精靈」的白鱘,也永遠地湮滅在了2019年的冬天里。
還有肯尼亞保護區里,那全世界僅剩的兩只雌性白犀牛,也孤零零地等待著末日的來臨。
除了顯而易見的生物物種減少,地球各地的極端氣候,也頻頻來襲。
夏季北半球多地負高壓異常,令北極部分永久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許多島國淪陷海底。還有諸如湯加火山、美國黃石火山這樣的異常地質活動加劇等,都預示著地球自然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而這些類似的變化,在歷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前,也多有發生。其引發的生態連鎖反應,令人不禁細思極恐!
首先是氣溫驟變,經考證在遠古時代,正是因為氣溫驟降的冰河期,造成了陸地水流結冰,海平面下降。
海床露出原本海底的有機物,發生氧化反應,大量消耗氧氣嚴重威脅陸地生物的生存。而且地表的溫度和物質變化,還會間接影響地球內部巖漿運動,發生板塊位移。
接著,便是地震和火山爆發。當海底巖漿噴薄而出與海水反應,會釋放大量高溫氣體,直接殺死部分海洋生物,造成食物鏈斷裂。在淺海和平原地區生存的物種,也會因嚴寒、棲息地減少、和食物短缺而開始消亡。
可是,有人要問了,我們地球現在是全球變暖,不存在極寒的現象啊?其實溫室效應正是極寒的前奏。
當全球氣溫上升,會干擾極地上空的渦旋,如果寒潮沖出包圍圈,隨著氣槽橫掃低緯度地區,便會造成氣溫驟降!
當然,面對未來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除了氣候變化這個歷史相似點,我們還不能排除來自地球外部空間的宇宙影響。
隕石、太陽耀斑、宇宙射線等都隨時可能危害到現有的地球生物。
因此,面對大自然的預警,可能發生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應當受到人類高度重視!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潛在的危機呢?
有科學家稱,種種跡象表明地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難道真的會出現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嗎?
之前我們闡述了溫室效應,有可能引發極寒天氣,從而產生全球氣候驟變。而溫室效應本身并不是完全消極的,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
但是自工業革命后,人類大量開采煤炭等地下能源,釋放了許多諸如二氧化碳之類的溫室氣體。
而二氧化碳的超標排放,又因為人類的濫砍濫伐,沒有被足夠的植被所及時吸收轉化,因此,加速了全球氣溫升高。
雖然能源的開發,推動了人類科技的迅猛發展,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人類的貪婪。
人類為了獲取更多的食物大肆開墾濕地,占用林地。 人類為了掠奪更多的掠奪資源,不斷壓縮地球其他生物的棲息地。
人類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威,不僅研發了核彈,還開發出了各種類型的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就連我們地球的頭頂,也飛滿了各種太空垃圾。
如果說,歷史的輪回遲早會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是為天災。那麼,人類不知節制,肆意破壞生態系統,加速生態環境的惡化,就要算人禍了。
天災外加人禍,第六次大滅絕或許真的不遠了。我們應該如何補救和預防呢?
首先,人類要退耕還林,退耕還牧,給需要保護的生物,留出足夠的棲息地。
其次,人類要盡量使用清潔能源,綠色出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再次,在探索太空時,要盡量避免產生天空垃圾。要知道,太空垃圾的墜落,有時候不亞于一次小行星撞擊。
或許,只有當人類真正意識到,我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并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時,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