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的天眼射電望遠鏡收到了來自宇宙深處的神秘電波,一時間引發了關于外星人是否存在的討論熱潮,在2022年中科院的跨年演講直播中,武向平院士直言「我相信外星人是存在的」。
不過就現實世界來說,我們的確沒有見過外星人的蹤跡。
但近日有科學家表示,有29顆星球上可能存在外星文明,并且已經觀察地球長達五千年之久,其中最近的一顆距離地球僅有10光年。
這意味著外星人很可能不僅很早就發現了地球,還比人類文明先進許多。 那麼科學家是得出這個結論的?
宇宙中真的有外星文明在觀察我們嗎?
自上世紀人類正式開啟宇宙的探索之旅后,對外星文明的尋找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一方面射電望遠鏡日夜不停的監視著宇宙中各種各樣的電磁波信號,一方面又和探測器一起向宇宙深處發出人類的呼喚,但最后得到的只有來自天體的亂七八糟的信號,宇宙似乎是沉默而寂靜的。
在這種局面下,科學家轉換了思路。既然像地球這樣處在宜居帶的行星誕生出了人類文明,那麼只要找到其他星系中同樣處在宜居帶內的行星就有可能發現外星人,畢竟人類發明出無線電通訊也只是近幾百年的事,可能有的外星文明還處在較為原始的階段,沒有發送電波的能力。
于是我們首先要找到系外行星,隨后再確定是否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行星自身不會發光,要找到它們并非輕而易舉的事,但恒星會散發光熱,科學家發現了利用恒星探測行星的凌日法。
凌日法的原理十分簡單,當行星從母恒星盤公轉過人類過人類的觀察面時,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恒星的亮度因為行星的遮擋而降低了,比如在太陽系中就經常會有水星凌日或金星凌日等現象。
那麼我們只要觀察到哪些恒星的亮度會周期性的發生變化,就說明這顆恒星周圍很可能存在一顆行星。通過恒星變化的亮度大小,科學家就能估算出行星的大小,還能獲得行星和恒星之間的距離等其他的星系信息。
利用這樣的方法,人們對太陽系周圍的區域展開了地毯式的搜尋。美國天體物理學家Jackie Faherty利用歐洲蓋亞衛星的數據對距離太陽系100光年范圍內的所有星系進行了詳細的統計,他發現在這個范圍內大約存在117個恒星系,其中有29顆行星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而判斷的依據就是,它們都處在各自星系的宜居帶上。
所謂的宜居帶具體就是,行星到恒星之間的距離恰好能讓行星接收到合適的熱量,能讓水以液態的方式存在于地表。
首先水是生命之源,它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其次假如水在一顆星球上只能以固態冰的形式存在,這就說明行星和恒星的距離過遠,行星終年處在極端嚴寒之中,這樣的環境顯然不適合生命發展。
宜居帶的具體距離并不固定,它會隨著恒星的種類以及質量和體積變化,每個恒星系的宜居帶都會有差異,比如太陽是一顆溫度較高的黃矮星,假如太陽變成了低溫的紅矮星,地球就不再處于宜居帶內了。
在研究人員觀察的一百多個星系中,有29個行星都處于宜居帶。同時他們還想到,既然人類能夠通過凌日法觀測到這些行星,那麼那些行星上的生物同樣也可以觀測到人類,從無線電信號的傳輸速度以及行星的距離來看,外星人很可能已經觀察地球了5000年。
不過既然窺探這麼久了,為什麼我們至今都沒有察覺,雖然人類的科技水平相對于龐大的宇宙來說是落后了點,但是應不至于連鄰居在觀察自己都感受不到吧?
對此科學家也有一些想法:可能是外星文明太高級了。
人類從黑猩猩中分化至今已經有400萬年的時間,但人類科技的突飛猛進也只是近幾百年的事,只要其他行星比地球早誕生10萬年,它們的文明發展程度可能就遠在人類的理解之上了。
就像假如用現在的衛星觀察原始人的發展,原始人根本察覺不到高空之上有人在觀察自己,即便是無人機飛過去,他們也只會覺得是神跡顯靈。
而對于那些高級文明來說,人類可能就像螻蟻一般,所以至今也沒有主動聯系。這就好比我們發現了一個螞蟻窩,也不會試著和螞蟻們說話交流。
但我們還不能確定真的存在那29顆行星上有外星人在觀察我們,科學家在進行研究時也只是利用了反向思考的原理,考慮了這種情況的可能性。
畢竟那些行星距離地球太遠,我們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證明上面確實存在外星人,只能說人類在宇宙中可能并不孤獨,但要發現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