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幾千年前,人類便有關于星空的幻想。
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太空的秘密,甚至期待著對外星人的發現。
但是,太空舉目望去,始終是遙遠的。離我們生活與居住環境的另一未知領域是海洋。地球的生命誕生于海洋之中,西方文明的誕生更是與海洋息息相關。從十五世紀開始,西方就逐漸步入大航海時代,他們更是利用堅船利炮敲開了中國的國門。
但與太空相比,人類對海洋的研究實在是太少。
中國是農耕文明,古時關于海洋的暢想并不多,而由于洪澇等災害,自古以來水就是令人又喜又怕的存在。但西方關于海洋的傳說卻并不少,其中令世界著迷的便是柏拉圖《理想國》中所描述的亞特蘭蒂斯。
傳聞,亞特蘭蒂斯具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在亞特蘭蒂斯的首都,有一塊六邊體的磁歐石,它能夠將太陽的能源吸收并加以利用,然而再將其向世界傳播。
亞特蘭蒂斯除了能利用太陽之外,還有電的存在……這個王國,不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而是在距今以為那多年前。
海神波塞冬創建了這個王國,國中子民不僅崇拜海洋,還擁有返老還童的能力。
雖然,這只是記載在柏拉圖書中的一段傳說,但知道如今,仍有不少人在尋找亞特蘭蒂斯的存在。
除此之外,我們所熟悉的童話故事當中,也有住在深海的人魚,這些無疑都是對海洋的暢想。
但雖然有這些暢想,人類似乎對海洋仍不怎麼感興趣。航空之旅開展得如火如荼,世界各地都在報道最新的探索成果。但關于海洋的信息卻極少。
為什麼科學家寧可探索太空,也不愿意探索深海呢?真的是因為深海太恐怖了嗎?
人類并未停止對海洋的探索,但與太空相比,確實要少很多。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未知性造就恐怖性
首先,不愿探索深海又或者說深海探索進程如此緩慢,的確與深海的恐怖性有關。
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非洲大象,其成年體重的最大值能達13.5噸。如此龐然大物,人類還未靠近,便會懼怕不已。而非洲大象與海洋生物相比,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如我們所熟悉的藍鯨,其體重按照最重的非洲大象來算,也是它的三十多倍。
與海洋相比,陸地都變得渺小,陸地上的生物與海洋生物相比,也就顯得相形見絀。藍鯨只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至于海洋之中是否還有更大的生物存在,我們不得而知。
因此,巨大海底生物是我們恐懼的第一點。
除此之外,海底的能見度也很是令人苦惱。人肉眼對海底光的能見度僅有20米左右,再清澈的海域,水下能見度也無法達到百米。即使有現代科技的加持,人們觀察海洋也無法與觀察太空相比。
無法看見,則會誕生諸多的恐懼,造成很大的危險。因此,不能看見是我們對深海恐懼的第二點。
另外,海洋深處仍然有火山的存在,這也為我們探索海洋帶來了極大的危險。
除此之外,導致探索海洋進程停滯不前的還有我們如今技術的缺陷。技術上的不足
太陽光無法穿透海洋,人類所制造的自然也無法盡善盡美。雖然我們能夠拍到馬里亞納海溝深處的生物,卻對海底深處進行更為仔細的探索。
首先要面對的便是水壓的問題。航空事業探索之初,人們也需要的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但這種危險性遠比不上海底。不說海底龐大的生物又或者因為能見度問題所產生的觸礁危險,單海底的壓強的便能讓人難受不已。
隨著探測的深入,無論是探測器還是人所需要承受的壓強都更高,且只會不斷提高,因此在解決壓強問題上面就需要更高的技術支持。
更何況,海水也并非人畜無害的模樣。雖然有海洋生物的存在,但海水腐蝕性也會對探測器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讓它中途殞命。
另外,深海的水溫也是一大挑戰。深海水溫一般而言都很低,但偶爾有火山存在,因此部分地區仍是高溫地帶。如此一來,探測器不僅要有抗寒能力,還得有耐熱能力。
否則,造價極大的探測器,可能還未取得進展,就無疾而終。
心理因素的影響
除卻客觀因素之外,人主觀上也更傾向于對太空的研究。正如前文所言,人類期待在宇宙中尋找到新的文明并與之對話。
而海洋中關于海神與人魚的描寫,都不過是傳說而已。因此,為了這一愿望,對海洋的關注度會天然降低。
再者世界上純內陸國家極少,大多國家都有海岸線,大陸是被海洋包裹著的。這便表示,海洋是離我們很近的區域。正所謂兔子不吃窩邊草,海洋于我們而言就是這一存在。
因為太過接近,所以總是會想著不急,慢慢來的話,總有一天也有探索到盡頭的時候。
在這諸多原因的影響之下,海洋與天空相比,就稍顯冷門。
雖然海洋神秘莫測,又帶給人位置的恐懼,但海洋對人類的發展仍有很大的作用。海洋能夠成為我們的第二糧倉,海洋生物于人類而言也有各種價值。只不過,如今的海洋仍是一個待探索與待開發的領域。
相信在未來,海洋神秘的面紗將會在科學家的手中被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