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人類的起源問題一直備受爭議。雖然19世紀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認為人類是由一種古猿演化而來,但這個顛覆認知的觀點并未讓所有人都信服,因為人類進化史上有一段無法解釋的空白期。
這段空白期位于7~20萬年以前,一共13萬年的時間。所謂的「空白期」指的是沒有任何痕跡,放到生物演化史中就是沒有化石證據,因此這一時間段內人類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一無所知。
是的,我們的確可以忽略該空白期,但如果這樣做就會出現一個尷尬的情況——人類直接從猿變成了人,中間沒有任何過渡。
嚴格算起來,人類演化史中還有很多類似的「空白期」,比如300萬年前那段神秘而又古老的史前時光。
人類的演化時間通常是以300萬年作為分水嶺的,300萬年前的人類還并不是人類,那個時期的「人類」有著一個更加廣為人知的名稱——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這種未來會演化成人類的古猿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它們又循著怎樣的軌跡演化的呢?沿著這個疑問追溯,最大的空白期就來到了面前,而這段空白期長達500萬年。
時間向前推800萬年,古猿和只是古猿,從它們身上看不到一點人類的影子。由于年代久遠,我們不知道這群古猿是怎樣在500多萬年后走上演化成人類的道路,而這也正是古猿演化成人這個觀點最為人詬病的一點。
當然,一個問題出現爭議很正常,更何況是這種極為神秘和深奧的本源問題。但這種爭議并不能動搖進化論的正確性,因為無數例子證明進化論符合地球生物演化規律。
問題來了,既然進化論沒有問題,是正確的,為什麼還會出現無法解釋的「空白期」呢?
一些懷疑論者認為,這些空白期的存在證明古猿到人的演化過程隱藏著大秘密,比如古猿在這段時間受到過外星文明的改造,正是這種改造讓古猿從野獸蛻變成了人類。
事實上,這種猜測是毫無根據的,因為人類是地球上一種普通生物,既然進化論適用于其他生物,那就一定也適用于人類本身,不能因為過程中某個無法解釋的地方,就強行將人類視為特殊,更不能什麼事情都扯到虛無縹緲的外星人身上。
那麼,忽略外星人這種「一眼假」的觀點,怎麼科學解釋數百萬年的「空白期」呢?
生物學領域中的「空白期」指的是在此期間沒有發現化石等生物痕跡,并不是指「不存在」。
比如說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光從名稱上看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是寒武紀地球上突然出現了很多種類的生物,但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時間段,只是相對于地球整個壽命而言非常短暫,所以才用「大爆發」這個看似短暫的形容詞。
此外,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也并不是說地球上突然憑空出現了很多新物種,這其實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寒武紀之前,地球上的生物大都是沒有骨骼的軟體生物,這些生物無法形成化石,而寒武紀之后開始出現具有骨骼的生物,這些生物能夠形成化石,這才給我們造成了寒武紀地球上憑空出現眾多物種的錯覺。
當然,人類的空白期和生命大爆發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人類的祖先這時已經不是軟體生物。因此,在生物具備形成化石條件的情況下仍出現了空白期,那原因只有——數量太少。
由于進化的本質是突變,而突變并不是一定會向更適應生存的方面變,它可能會導致族群大量死亡,因此物種突變階段或者說進化階段,物種的數量很少,留下的化石也就相對較少。
除了物種數量較少,化石形成條件要求嚴苛也是空白期出現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生物死后會留下骨骼,但這些骨骼并不是一定會成為化石,它們必須要在腐爛前被埋入地下,還不能被粉碎,這在自然條件下很難完成。
此外,就算它們完整順利的被埋到了地下,也不是一定能成化石,這對土壤的濕度、酸堿度、溫度都有苛刻的要求。
所以,在物種數量本身就很少的前提下,再加上化石嚴苛的形成條件,我們沒有發現它們的化石是非常正常的情況,所謂的「空白期」也就不能夠作為駁倒進化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