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幾話漫畫里,被大伙戲稱為「殺人網球」的《新網球王子》,少有地談及了「死亡」的話題。整部作品的氛圍下,你不好總結它對死亡的呈現究竟是什麼樣調調,嚴肅?戲謔?熱血?
......
其實都不對,雜糅這一切,并以魔幻的形式展現出來,才是「殺人網球」看待生命、對待運動的獨有敬意。
從用「死」作為章節標題的第345話開始,劇情里日本隊U17(17歲以下)的王牌選手平等院鳳凰,在比賽里經歷了精神層面的撲街,被對手打得心氣全無,癱軟在地。
而負責「解說」的其他角色也提到了精神力的「死亡」。
當你們以為自己理解了標題「死」的含義所在時,作者許斐剛的畫筆卻走起了完全看不懂的軌跡。
前兩天公布的最新兩話,隨著回憶殺啟動,原來精神「死亡」根本不算事。畢竟鳳凰選手曾在某個雨天的訓練賽被閃電劈中,直接「死」了,證據是醫院下了死亡通知書。
就這還不算狗血,最逆天的是蓋著白布的鳳凰選手在停尸台上尬躺了13小時,然后特麼像個沒事人一樣復活了,把值班的護士姐姐嚇得夠嗆。
回憶殺結束,鳳凰浴火重生了。確實,連肉體的毀滅都能恢復,斗志的崩塌重建還不是灑灑水?就是苦了信仰唯物主義的我,還是在漫畫里碰上了人死復生的怪事。
網球既能殺人,又能為人穿上復活甲。這自由的氣息,就像某漫畫app《新網球王子》高贊評論所感慨的那樣,「今日の勝負,是FPX敗了」
「支撐著我們看到現在的,是免費送的券」
網球王子一開始沒這麼「自由」的。
即使是一直在追《新網球王子》(簡稱新網王)的人,至今也未能習慣作品的魔幻現實主義,并由此熟知許斐剛的「病情」。
更別說隨著年齡增長,大量印象停在老網王時代的人。他們看新網王就像站在疾風傳時代看博人傳,說不上痛心疾首,至少是圖一樂。
1999年開始連載的老網王,花了近10年講完「序章」。是的,許斐剛表示過《新網球王子》才是正片。
現在看,和很多運動番的劇情展開差不多,《網球王子》的舞台限制在日本國內,是主角們的新手村階段,導致球招實力都相對樸素克制。
除了給一些招數取「外旋發球」「飛燕還巢」的中二名字外,稍離譜點,最多是「無我境界」這樣的打雞血狀態,以及「第六感」,看似預測未來,實際能解釋為預判的高級技巧。
王道劇情以及許斐剛還算美型的畫風背后,是眾多性格形象迥異的角色,瞇瞇眼的不二,「馬達馬達打內」(你還差得遠呢)掛在嘴邊的龍馬,喜歡制作黑暗果汁的乾貞治...總之,被許斐剛視為序章的網王稱得上是個好的開始。
2008年,《網球王子》正式連載完結,作為網球題材運動番的人氣獨苗,是不少人童年日漫回憶的組成部分。
一年不到后,趁熱打鐵的《新網球王子》開始連載。這次,僅用運動無法概括它的狂放了,它的主旋律真正回歸到了許斐剛當初給網王定下的本源基調:
「希望讓讀者大吃一驚或暢快無比,或者是將大家耍的團團轉。」
當你跳出設定的舒適圈,重新審視這部堪稱神奇的作品,那麼它早已把牛頓先生等巨擘的棺材板徹底釘死,并澆上了幾層鋼筋混凝土。
其實在網王的中后期,許斐剛已經有了輕微的「先兆癥狀」。比如喜歡擊球造成對手身體傷害的選手切原赤也,此人長得清秀,卻擁有獵奇的惡魔化能力:
把對手或者自己打到見血,并進入狀態后就會變得通體血紅,打網球打到滿身番茄醬,很難不稱之為少兒不宜。
網球王子的游戲也沒忘還原這點。當受眾年齡偏低的GBA平台網球王子還只是普通的打球時——
PS2平台的網球王子儼然有了格斗游戲的風采,引入類似血條的耐力槽后,硬接切原赤也大力出奇跡的必殺球隨時可能被「K.O」。
沒錯,字面意思上的K.O,游戲將播放一段人被球擊飛后再被擔架抬下去的CG,然后直接宣布一方獲勝。
面對這無言的一幕,我只能說,但愿人沒事。
打那后,連載中的《新網球王子》每隔段時間就要出一次圈,而且每次出圈大機率都因為許斐剛的官方整活。
什麼打球打出小型黑洞,把墻壁打穿,把選手打得渾身是傷...突破合理運動界限的行為不勝枚舉。了解情況是在打網球,不知道的,還以為剛從伊拉克戰場歸來。
龍 卷 風 摧 毀 網 球 場
關于作品劇情、分鏡等其他的討論基本不會傳到圈外,所以吃瓜的你見到的,盡是網友針對作品中新「殺人技」的調侃。
畢竟在運動番里聊故事,哪有計算轟出一發能干碎鐵絲網,以及靠摩擦生熱制造小型火龍卷的球,到底需要多少大卡的能量好玩?
人們都在等,等待許斐剛不斷的突破自我,為「更高,更快,更強」的競技理念添磚加瓦。
然后他們如愿以償,等到了超脫肉體,進入虛幻境界的替身網球;
這是網球王子
等到了憑空造水的水遁之水龍彈網球。
更等到了網球場核平的又一天。
網球操控起了五行元素,也像賽亞人每次瀕臨死亡都會變得更強,許斐剛在持續探索著新網球王子里的戰力上限。如果不是真正賭上性命的戰斗,這群愛運動的小年輕想必沒法突破自我。
這麼解釋胡扯,開頭平等院鳳凰死而復生的故事是不是合理了不少?
最近更新的一話,平等院將再一次賭上自己的生命
話說回來,新網王能連載到今天,這一堆離譜操作算起到了點積極作用。但凡看過網王的同學可能都達成過個共識:網王其實是群像劇。
包括「主角」越前龍馬在內,網王至今塑造了幾百名形象各異的角色,想要這些角色人設鮮明,且不重樣,需要極其恐怖的腦洞與設定能力。
網球不比籃球、足球、排球、棒球這些團體運動,少了伙伴之間的配合和羈絆刻畫,那就得用更多的筆墨去描繪兩位選手的交鋒,要給人留下印象,「尊重、還原現實」的思路無法勝任。
許斐剛選的,幾乎可以說是能力范圍內的相對更具性價比,也夠野的路子。所謂的「殺人」球技,甚至原地復活,全部是為服務于人設而存在。
老角色技能已算逆天,那比TA強的新角色只能更imba。這時比起糾結戰力是否崩壞,干脆借由技能的形態和屬性,來塑造角色的氣質形象。
在主角團越來越強的時間邏輯推進下,對角色的實力表現完全進入特效大賞的領域,便成了正常的操作。
所以只有霸氣、強大的鳳凰選手才能如鳳凰般復活。換成其他人,許斐剛根本不會安排這麼一出,當場送上便當一份,坐實殺人網球真的會死人。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許斐剛的創作理念是「讀者即上帝」,并非「畫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在采訪中直言,網王漫畫連載時定期搞的人氣投票,會作為角色出鏡戲份的參考,意思是大家都喜歡的角色,許斐剛會盡可能多照顧他們,反之則減少篇幅。
為了更好的豐滿角色,或者讓老角色跟上新故事,難免就要吃書,創作出頗具新鮮感的奇葩橋段。
真要說,這份對角色人設的重視,從多年以前就可見一斑。不難發現,網王是個可以拿出來做成偶像企劃的IP。
事實上,集英社和許斐剛的確這麼干過,不僅作品中的一眾靚仔下海當偶像,組建「網球王子48」,角色廚遍地。老父親許斐剛也一并出道玩跨界,開演唱會,帶著兒子團賣周邊,拍寫真,號稱「畫漫畫都沒我帥,比我帥都沒我會畫漫畫」
當對人設的執著高過故事節奏、科技樹、世界觀等一切東西時,你可能會釋然幾分,就像有不在少數的網友表示,「如果不把新網王當成運動番來看,其實還行」。
這是一部關于網球與...WTF?
但一個甩不開的問題是,新網王對暴力的「宣揚」是赤裸裸的,技能加特效也就算了,選手們動輒拼得頭破血流,屬實不該出現在體育題材的作品里。
日本的慘敗
像知乎網友所說,許斐剛在老網王里借青學的手冢部長說過的金句「球拍不能用來傷人」,到了新網王里,反倒徹底成了耳邊風,網友戲稱,「在U17賽事里能留個全尸算幸運」。
巨 人 化
如果一味追求視覺的沖擊、人設的飽滿而漸漸忘掉重要的體育精神,拋棄掉故事邏輯、感情羈絆對所有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等到某時,殺人網球真的越過「死亡」的那條線,可能沒什麼人會感到奇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