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地球公轉,我們有了四季;因為地球自轉,我們有了晝夜更替。
眾所周知,地球圍繞著太陽,按照不規則橢圓的軌道旋轉,從地球誕生之時到現在,已經不停運行了46億年之久,地球在公轉的同時,自身也在不斷的自轉。地球自轉一圈也就意味著人間過去一天,為了更精準的衡量時間,我們將一天分為了24小時,晝夜各占一半,由此,我們的生活也就有了精細的劃分。
不過,一天的時間是否真的一直保持24小時呢?
在對地球自轉進行研究之后,科學家發現:地球自轉速度開始加快,時間正在慢慢縮短。這意味著我們一天的時間其實并沒有24小時,但我們卻依舊當作24小時來規劃生活,我們與時間之間產生了差異了。這對于人類而言,又將會產生什麼變化呢?
從前,人們為了研究地球是方的還是圓的,一直爭論不休,但后來通過航天探索,實現載人航天之后,我們得到了最終的答案:地球是圓的。同時也更加確定了地球會進行公轉和自轉。關于自轉的屬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窺見一二。例如下水道的漩渦就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效果。
當然,地球自轉并非與生俱有,也是因為宇宙中的力而造成地球開始自轉,地球自轉的速度決定力晝夜更替,自然也就決定力一天的時間長短。在地球誕生之時,出現自轉之后,速度是非常快的,那時,一天只有短短的幾小時。
可是,自從月球出現之后,地球的自轉速度便受到影響,開始逐漸放緩。月球的巨大潮汐作用是導致地球自轉速度減慢的主要因素,后來演變成了如今的24小時,不過通過原子鐘器測量出來的數值其實為23小時56分4秒,但是為了方便計算和人們的生活,我們就取整數力。
但是科學家在研究地球的時候,發現地球自轉速度開始加快,而原子鐘器測量出來的數值也證實了這一點。通過測量出來的每一天的數值,發現這十幾年來,時間最短的一天比正常的時間少了1.4602毫秒。
也就是說,地球自轉速度確實有所加快,雖然并不明顯,但確實存在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地球自轉速度加快的呢?
從一些消息看,月球正在逐漸遠離地球,而且以每年3.8厘米的距離遠離地球。月球遠離地球,兩者之間的潮汐作用逐漸減弱,自然而然地,地球自轉的速度也就加快。除此之外,頻繁的地質活動也會加快地球的自轉速度,科學家表示,日本經歷過大地震后,地球的自轉速度明顯加快了1.8微秒,盡管數值微乎其微,但顯然聯系是存在的,若是頻繁出現地質活動,那麼速度豈不是會加快的更加明顯。
再者,全球變暖引起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同樣也會加快地球自轉,其中主要的原理也是加大了地球內部活動的力度,地質活動強烈除了加快自轉速度之外,同時也會造成大規模的災害,有害無益。
那麼地球自轉速度加快會造成什麼影響呢?主要就是時間的變化,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采用24小時制,不管是科學研究還是日常生活,24小時已經深入人心,并且運用到了基礎科學的運算里面。
若是突然有一天,地球自轉速度大大加快,一天的時間變成了23小時,這不僅需要我們重新適應新時間,開始新生活,更重要的是,那麼科學研究很可能就要推翻重來。盡管現階段,地球自轉速度并沒有明顯加快,但自轉速度加快是事實,時間一長,總歸會產生一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