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生命而言,宇宙是危險的,而地球卻是安全的,不過這并不是說來自宇宙的危險就不會造訪地球。
宇宙中存在著很多不速之客,對于地球生命而言,最為熟悉的莫過于小行星了。小行星是宇宙中一種游離的小型天體,它們往往因為某種原因而脫離了原有的固定軌道,成為了宇宙中一個漫無目的的流浪者。雖然宇宙十分空曠,但在宇宙中游蕩的小行星天長日久,難免會與其它天體發生接觸,如果不小心進入了其它大型天體的引力范圍之內,就有可能受其引力影響而墜入其中。如果小行星的體積夠大,沒有在與大氣的摩擦中消磨殆盡,那麼就必然會與這個大型天體來一次激烈的碰撞,這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真相。
其實,每天造訪地球的小行星很多,天文學家估計其總重量應該不少于5萬噸,只不過這些小行星的體積都太小了,所以大多會在與地球大氣的摩擦中消失于無形,只有少部分能夠最終墜落地面,不過體積也已經小得可憐,而我們則稱這些墜落地面的小行星為隕石。
墜落地面的隕石如果不是恰好砸在了誰的腦袋上,那麼對地球上的生命是不會產生任何威脅的,但當一些體型龐大的小行星造訪地球時,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地球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小行星撞擊就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那一次了。如果說人類是地球的第二代霸主,那麼恐龍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代霸主,這些生物體型龐大、力量超群,在它們的面前,任何生物都顯得過于渺小,能夠在夾縫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就更不用說進化和發展了。所以如若恐龍一直存在,人類也就沒有任何機會登上歷史的舞台,所幸的是意外發生了,而這個意外還真是令恐龍意想不到。
沒有哪只恐龍會想到,有一天,天上會掉下來一塊巨大的石頭,以此開啟恐龍滅絕的篇章。
在距今6500萬年以前,一顆直徑達到8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沖破重重阻礙來到了地球的身邊,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它與地球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科學家認為這一次撞擊在地表引發了12級以上的地震,即使是在地球撞擊點的另一面,地震強度也可以達到8級,大量的恐龍在撞擊的一瞬間就死亡了,但并沒有滅絕,真正導致恐龍滅絕的是撞擊之后的氣候驟變。
因為劇烈的撞擊,地球內部的熔巖活動變得異常劇烈,全球性的火山噴發出現了。大量的火山灰彌漫于大氣層之中,遮蔽了本應輻射到地面的陽光,于是天體變得異常寒冷,就連赤道地區也被冰雪所覆蓋。
突如其來的寒冷對于地球生命來說是致命的,特別是像恐龍這樣的冷血動物,于是它們毫無懸念地徹底滅絕了。
關于恐龍的滅絕,現在已經沒有太多爭議,因為有大量證據來支持這一觀點,比如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直徑180公里的巨大隕石坑,以及生存時間全部在6500萬年以前的恐龍化石。 這充分說明了恐龍的滅絕是一個突發事件,而能夠導致全球恐龍滅絕的突發事件,除了小行星的撞擊,很難再有其它的原因了。事實上小行星所帶來的生物滅絕還不止這一次,有證據顯示另一種龐大的陸地生物也是因小行星撞擊而滅絕的,它就是猛犸象。
科學家通過對格陵蘭島地下冰芯的研究,發現在12800年前北半球很可能出現過氣溫驟降的情況,而猛犸象恰恰就滅絕于這一時期。什麼原因會導致氣溫驟降呢?科學家很快便想到了小行星的撞擊。
之后,科學家的確在格陵蘭島北部冰川下發現了一個直徑為31公里的隕石坑,而產生如此巨大隕石坑的小行星直徑應該不會小于1公里。
直徑在1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勢必會引起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如恐龍滅絕時的氣候驟變必然會再次上演。 以此推斷猛犸象因此滅絕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說恐龍和猛犸象這兩種龐然大物,都是因小行星的撞擊而滅絕的,那小行星可真稱得上是地球生命的頭號死敵了。
那麼小行星在未來會不會再次造訪地球呢?當然有這種可能,不過人類并不會像恐龍和猛犸象那樣被其終結。以人類現有的科學水平,完全可以對小行星的運行軌跡作出準確的預測,在可預見的時間里,并沒有任何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即使在未來真的有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也有很多方法能將其擊碎,以阻止悲劇的發生,即使是小行星的體積十分龐大,只要它沒有大到將地球撞碎的水平,人類就有能力讓部分人生存下來,從而保證人類文明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