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理解各位網友喜歡編成語的心情,當年上學寫作文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沖動,況且語言是活的,詞義是發展變化的,不知何時或許就被詞典收錄了,但,把動漫梗當成是成語,這麼多人,就沒一個去查的嗎?
今天在網絡沖浪的時候,看到網友吐槽居然有人把「如月千早」當成是成語的,學習這個「成語」的號不在少數,要不是這些人IP屬地不同,我TM就以為是同一家公司的了。
以及還有一些博主進行了海報一樣的精心配圖,看得就更加尷尬了,不由地臉上浮現出苦笑。
這些文化博主們說,「如月千早」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呃,詩句中是有如月,但千早在哪兒呢?按照博主們的意思,「千早」是一個長度單位,一千早是今天的72厘米,比喻看起來很近卻無法得到。(您是否在查找「若即若離」?)
了解《偶像大師》的都知道,這其實是作品中一名偶像的名字,而這「72」是早年前用于調侃胸圍的一個梗。
某種程度上,帶有點當下「國風感」的「如月千早」和「二律背反」一樣,帶有一些中二氣息,大家都經歷過,所以裝B的目的也沒必要去進行批評。
只不過,「一千早」等于「72厘米」這樣的說法明明一看就很奇怪,但凡能稍微查一下,也不會無腦轉發,網上搜索的時間應該不比花心思做個海報排版的時間長。
從這個意義上講,跟風很多時候并不是一件正確的行為,甚至有時候是危險的行為,如果你也曾以為「如月千早」是成語,還請多看看真書。